一、婚前协议的定义及法律依据
婚前协议,又称为婚前契约,是未婚的男女双方在婚前对婚姻期间可能出现的财产、债务、子女抚养等事项进行预先约定的法律文书。在我国,婚前协议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主要依据为《民法典》相关规定。例如,协议内容不违背公序良俗且双方在签订时无胁迫、欺诈情形,那么该协议就是合法有效的。
二、婚前协议的效力
婚前协议的效力主要体现在对双方的约束上。一旦双方按照协议内容履行,就有法律效力。例如,协议中规定的财产分割、经济支持等内容,一旦一方不按约定执行,另一方有权依法维权。但需注意的是,若协议涉及限制人身自由或侵犯合法权益的条款则为无效。
三、相关法律条文列举
1.《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2.《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规定: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及其他相关规定。
总的来说,婚前协议在法律上是具有一定效力的,但需注意其合法性及条款的合理性。双方在签订协议时,应咨询专业律师以确保其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