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主体不合格时合同的效力是怎样的?
——签合同前必看!别让“无效合同”坑了你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
和隔壁老王合伙开奶茶店,合同都签好了,第二天他说“我儿子才15岁,签名不算数吧?”
买了一台二手电脑,转账后对方突然反悔:“这账号是我用别人身份证注册的,钱不退!”
……
明明签好的合同,对方一句“主体不合格”就能翻脸不认账?今天法小云用3分钟给你讲明白,这些情况下合同到底算不算数,遇到问题该怎么保护自己!
一、先搞懂一个问题:谁是“合格”的合同主体
简单来说,能签合同的人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 行为有效:成年人且精神正常(未成年人签合同有严格限制)
2️⃣ 具备资格:比如公司要合法注册、卖房子的得是真房主
举个例子:8岁小孩拿爸爸手机网购10台游戏机,家长可以主张合同无效
法律依据看这里
《民法典》144条:未成年人独立签的合同,只有家长追认才有效
《民法典》146条:假冒他人名义签合同,除非被假冒者同意,否则无效
《民法典》153条: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合同直接无效(比如贩毒合同)
《民法典》507条: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条款效力(例如合同中价格条款违法,其他条款仍可能有效)
二|四种常见“主体不合格”情形(附真实案例)
情形① 未成年人签大额合同
→ 隔壁高中生小李(17岁)偷偷签了2万元钢琴购买合同,家长可以拒绝追认,合同无效
情形② 公司员工随便盖章
→ 销售员擅自用公章签下200万订单,如果公司不认账且超出普通销售权限,合同可能无效
情形③ 夫妻冒名卖房
→ 王女士趁丈夫出差,假冒签名卖掉夫妻共有房,买家若明知有问题,合同无效
情形④ 无资质的特殊行业
→ 没医师证的“老中医”签治疗合同,因主体不合法,合同自始无效
三|万一踩坑了,三步自救法
第一步:先别慌!赶紧收集这些证据
✓ 合同原件/复印件
✓ 付款记录、聊天记录
✓ 对方身份证明材料(比如身份证照片、营业执照)
✓ 事件经过的书面记录
第二步:评估损失轻重
▷ 小损失(5000元以下):可通过协商解决,要求返还钱款
▷ 中等损失(50003万元):向当地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 大额损失(3万元以上):立即起诉,注意诉讼时效一般为3年
第三步:预防二次踩坑的特殊技巧
① 签约前登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公司是否真实存在
② 要求对方提供身份证原件,并用手机拍摄“手持身份证+合同”的视频
③ 涉及大额交易时,约定“本合同自双方完成身份核验后生效”
法小云暖心提示
✔ 签合同时多花5分钟核实身份,能避免90%的麻烦
✔ 发现合同可能无效时,别和对方争吵,保存证据更重要
✔ 微信聊天记录别删!很可能成为关键证据
遇到这类问题怎么办?
如果正在为合同纠纷发愁,不必一个人硬扛。点击下方咨询按钮,10万专业律师在线接单,最快5分钟匹配擅长处理合同纠纷的律师。无论是审查合同效力、准备起诉材料还是协商谈判,都能为您提供针对性解决方案。
(本文观点依据现行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具体案件需结合实际情况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