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身份证信息签订的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你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吃了大亏!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老张在某平台短租了一套房子,签合同时房东用了假身份证,收钱后就消失了。老张后来才发现对方身份造假,自己签的合同有没有用?能不能追回钱?今天,“法小云”用一篇文章讲透这个问题。
一、法律怎么说?
我国《民法典》明确规定,合同有效的三大条件:
1. 双方真实自愿签约(没人逼着你签字);
2. 签约人有民事行为能力(年龄、心智正常);
3. 合同内容和程序合法(比如不能签“卖房合同”买毒品)。
关键点来了——如果对方用假身份证骗你签字,合同还成立吗?
根据《民法典》第146条:“双方以虚假意思表示订立的合同无效。”
简单来说,用假身份签约属于“虚构身份+骗你签合同”,对方从一开始就想通过欺骗达成交易。这种情况下,法院很可能认定合同无效。
二、现实判例告诉你
案例1(2020年,北京):
小王用假身份证和某公司签了广告合同,收取预付款后失联。法院判决合同无效,小王需全额返还钱款。
案例2(2021年,杭州):
老李借款10万元给朋友,对方用他人身份证签借条。法院认为借款事实存在,但签约人身份虚假,老李只能通过民事诉讼追讨钱款,无法直接靠这张借条维权。
三、遇到这类问题怎么办?
第一步:立刻报警
用假身份证签约可能涉嫌诈骗罪,警方立案后若能锁定对方真实身份,你的维权会更顺利。
第二步:收集证据
保存假身份证复印件、聊天记录、转账记录;
有见证人的,请他们写情况说明;
如果是线上签约,保留平台操作记录。
第三步:起诉维权
向法院提出两种主张:
a. 确认合同无效(适用对方全程用假身份);
b. 撤销合同+赔偿损失(适用签约后才发现造假)。
四、如何避免踩坑?
签约前通过“公安部身份核验”小程序扫码验证(仅限企业用户);
个人交易时,坚持核对身份证原件,并用手机拍摄人、证同框视频;
大额交易建议委托律师审核对方资质。
法小云特别提醒:
合同无效不代表对方不用赔钱!即便身份造假,法院也会根据实际损失判决赔偿,关键看证据是否充分。比如案例1的小王虽然用了假身份,但公司保留了所有转账和沟通记录,顺利追回款项。
以上就是关于【虚假身份证信息签订的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的解答。如果你也遇到类似难题,不用一个人硬扛。点击下方咨询按钮,立刻联系专业律师。我们平台超过10万名律师24小时在线,将为您精准匹配擅长合同纠纷的律师,一对一分析案情细节,提供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