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侵权行为的成立标准及判断
专利侵权行为的成立标准主要依据专利法律的规定。首先,要明确专利权的保护范围,这通常包括专利的技术特征、创新点及其应用领域。当他人未经许可,擅自使用、制造、销售等行为涉及专利保护范围时,即可能构成专利侵权。
判断是否构成专利侵权,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考量:
一、对比行为。检查被指控的侵权行为是否与专利权人的专利权利要求相一致。如行为涉及专利的技术特征和创新点,可能构成侵权。
二、审查是否经过许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擅自使用、制造、销售等行为,即为侵权行为。
三、查阅相关证据。包括产品技术特征、工艺流程、销售记录等,以证明侵权行为的存在及规模。
相关法律规定如下:
一、《专利法》第十一条规定:“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
二、《专利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在专利侵权纠纷中,被控侵权人有证据证明其实施的技术或者设计属于前款所称的技术或者设计属于现有技术或者设计的除外。”这意味着被指控的侵权行为如果能证明是现有技术或设计,则不构成侵权。因此判断时需注意被指控的技术是否属于已有技术。若有疑问建议咨询法律专家或寻求专业机构鉴定,以保护双方权益不受损害。
以上是对专利侵权行为的成立标准及判断的简单科普介绍,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