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侵权行为的判定及其所需满足的条件
在知识产权法中,专利侵权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本文将简要介绍如何判定专利侵权行为是否成立,以及需要满足的条件。
一、专利侵权行为的判定
专利侵权行为是指未经专利权人许可,擅自使用、销售、制造等涉及专利技术的行为。判定侵权行为是否成立,首先需确认是否存在专利权的侵犯。具体表现为:被告实施了原告专利权利要求中所述的技术特征,并且这些技术特征在原告的专利中是独一无二的。
二、成立专利侵权行为所需满足的条件
1. 专利有效性:所涉及的专利必须是有效专利。如果专利无效,则无法主张侵权。
2. 侵权行为:被告必须实施了侵权行为,如制造、使用、销售等。
3. 侵权行为的客观一致性:被告实施的技术与专利权人的专利技术实质性相同或相似。
4. 无合法授权或正当理由:被告未获得专利权人的授权或许可,且没有合法理由实施该行为。
三、相关法律条文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十一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九条:对于专利权要求保护的技术特征,如果被控侵权产品包含了全部技术特征,并且这些技术特征与专利权要求保护的技术特征相同或实质相同,则应当认定构成专利侵权。
总结,判定专利侵权行为是否成立需考虑专利的有效性、侵权行为的存在及其实质的相似性,以及被告是否未经授权。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对于保护专利权、打击侵权行为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