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必看!
商家在会员卡背面印的那句“本公司保留最终解释权”
到底有没有法律效力?
遇到纠纷真的只能听商家“解释”吗?
今天和你唠点“实在话”——
一、先看真实案例:商家说的不算数!
场景1:杭州李小姐办健身卡时,合同写着“会员卡不退不换”,但背面又用小字加上“商家有最终解释权”。后来因工作变动需要退卡,商家直接拒绝。结果法院判决:商家必须按剩余期限退款。
场景2:某美容院搞活动称“消费满1000元送10次护理”,顾客买单后却发现要“每月消费满500元才能使用1次”,商家搬出“最终解释权”对抗。市场监管部门直接开罚单:罚款5000元!
结论很明确:就算商家写满“最终解释权”,法律也不认账!
二、3条法律撑起你的腰杆子
1. 商家不能当“霸王”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规定:
❌ 商家通过条款减轻自己责任、加重消费者义务的
❌ 条款里藏着排除消费者主要权利的
统统无效!
重点解读:只要合同里出现“最终解释权归商家”这种话,就是典型的“排除消费者权利”,直接判无效!
2. 合同要公平才有效
《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七条明说:
格式条款(商家单方面写的标准合同)如果有“免除自己责任、加重对方责任”的情况——消费者可直接主张条款无效。
3. 市场监管盯得紧
《合同违法行为监督处理办法》第十一条:
如果商家在合同里写“最终解释权归自己”,市场监管部门可以直接罚款,最高能罚3万元!
三、教你3招维权攻略
第一招:先拍证据
✅ 保存合同、宣传单、活动海报
✅ 截图客服聊天记录
✅ 拍下商家门店里“最终解释权”的标语
(这些都能证明商家存在违法行为)
第二招:直接投诉
1️⃣ 电话投诉:打12315或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
2️⃣ 现场投诉:带上证据直奔商家所在区/县的市场监管局
关键台词:“商家用‘最终解释权’条款侵害我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要求查处并赔偿损失!”
第三招:法院起诉(适合争议金额大的情况)
✔ 写清楚诉讼请求:确认条款无效+赔偿损失
✔ 诉讼费最低50元(简易程序还能再减半)
✔ 胜诉后商家需承担诉讼费
真实案例:上海王先生因“最终解释权”起诉电商平台,法院判决退一赔三,获赔1.2万元!
法小云划重点
下次见到商家标榜“最终解释权”,记得微笑三连——
1️⃣ 这是违法的!
2️⃣ 我可以投诉索赔!
3️⃣ 法律会替我撑腰!
维权不是“找麻烦”,而是守护所有人的公平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