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各位购物达人!
看到超市里“买一送一”“全场五折”的时候,是不是总觉得手痒痒?
但刷到新闻里“商家促销套路翻车被罚”,心里又忍不住打鼓——这促销活动到底是真的“划算”还是坑人的“陷阱”?
今天法小云就和你一起学习:如何火眼金睛辨别促销活动是否合法合规!
一、促销不合规,法律有“亮剑”
法律不会放任虚假促销坑消费者!
以下三个“重点保护条款”,建议你记在小本本上:
1. 禁止虚构原价“忽悠人”
举个例子:
某服饰店常年卖199元的T恤,突然挂上“原价599元,限时3折199元”的促销牌,这就是典型的“虚构原价”!
商家虚构原价、虚假优惠折价,最高面临300万元罚款!
2. 抽奖活动不能“玩魔术”
抽奖箱里根本没有“特等奖”奖项,却宣称头奖是豪华电视?
用“抽奖内定”或“暗箱操作”欺骗消费者,属于违法行为!
法律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
3. 不能“空头支票式”促销
商家说“前100名送手机”,实际上只准备了10台手机,且规则里藏着“最终解释权归本店所有”——这属于典型的虚假有奖销售!
法律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
(小贴士:凡是写着“最终解释权归商家”的条款,直接违法!)
二、三步自检法,教你现场避坑
逛商场、刷网购之前,用这三个步骤快速“验真”:
1. 对比历史价格
怀疑商家“先涨后降”?
打开比价平台(如某网购平台自带的“价格走势图”),查查商品过去90天的价格,秒拆穿真面目!
2. 细抠活动规则
遇到“满减”“抽奖”“限量赠品”时,重点看这些细节:
❑ 活动时间是否清晰标注?
❑ 赠品数量或中奖概率是否明示?
❑ 是否有隐藏的附加条件?(例如“需消费满XX元”“限量前XX名”)
法律规定,规则不明确的促销,你有权主张商家兑现承诺!
3. 警惕“口头保证”
店员口头承诺“肯定有奖”“不满意就退货”,但宣传页和小票上没有任何说明?
——别犹豫,要求对方白纸黑字写清楚!否则事后维权可能困难重重。
三、万一踩了坑,这样操作拿回公道!
即使不幸被“套路”,法小云教你冷静处理:
第一步:固定证据
马上拍照、录像留存以下内容:
✓ 商品价格标签
✓ 宣传广告内容
✓ 交易记录或发票
✓ 与商家的沟通记录(尤其是口头承诺)
第二步:多渠道投诉
根据情况选择最直接的投诉途径:
▷ 线上平台购物:找平台客服,要求依据《网络交易管理办法》介入处理
▷ 线下实体店:拨打12315热线,或通过“全国12315平台”小程序提交投诉
▷ 发现商家虚构原价: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举报(举报成功可能获得奖励!)
经典案例提醒:
2022年某生鲜超市宣称“有机蔬菜直降50%”,但未标明降价基准,被判定为价格欺诈,退还消费者货款并罚款10万元。
第三步:小额纠纷可“快速解决”
争议金额小、证据充分时,试试这样做:
✓ 先与商家协商,明确提出诉求(退货/赔偿)
✓ 要求查看商家经营资质(如营业执照),为后续维权做准备
✓ 协商不成时,直接向法院申请“小额诉讼程序”(费用低、流程快)
四、法小云总结小口诀
遇到促销别冲动,三查三问记心中:
查价格历史,查规则明细,查商家资质;
问赠品数量,问退换条件,问投诉渠道!
法律始终是你的“后悔药”
——但咱更希望你擦亮眼睛,做个聪明又潇洒的消费者!
(悄悄话:转发这篇文章到家族群,帮爸妈也练就一双“防坑慧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