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货坑我千百遍,我的钱包谁来怜?
——买到假冒名牌别慌张,3个动作教你依法把钱追回来
最近总是刷到朋友圈的“99元大牌包包”广告,评论区一片心动声。可要是收到货发现粗糙的走线和刺鼻的胶水味,那种期待落空的憋屈感,比吃了隔夜小龙虾还难受。今天法小云就带大家一起,手把手破除“假货维权困难症”。
▌别急着扔!这三样证据比真包更值钱
先做个深呼吸,千万别急着把假鞋扔进垃圾桶。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规定,我们完全可以让卖家“退一赔三”(退货+三倍赔偿)。但需要这些证据帮忙撑腰:
1. 购买凭证
手机里的支付记录千万别删,皱巴巴的快递单也暂时收好。哪怕是微信转账时备注了“买GUCCI同款包”这种字样都能作为证据
2. 实物对比照片
用正品广告图和自己收到的货物各个角度对比拍摄,特别是商标LOGO、吊牌信息、产品细节(比如包包的五金扣颜色)
3. 权威鉴别报告
很多城市的质检院都能做真伪鉴定。比如上海的李女士就是拿着质检报告,把微商卖假香水的案件打赢了,最后获赔8900元
▌真实案例:菜市场里的万元赔偿
去年杭州法院判决过一个经典案例:王大妈花200元买了“XX祥”围巾,发现是“X大祥”山寨货。法院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6条,判决商家赔偿800元。别看金额不大,这可是法律对“傍名牌”行为的明确震慑。
▌维权四部曲:普通人的通关攻略
第一步:温柔谈判(耗时13天)
打开手机录音功能,先联系卖家:“您好,我收到的商品和正品存在明显差异,您看是直接给我办理退货退款呢?还是我联系市场监管局来处理?”很多时候对方听到要报官就会妥协
第二步:召唤援兵(耗时37天)
如果商家装死不回复,马上联系购物平台客服。重点强调两点:①商品违反《商标法》第57条(用法律条文震慑)②要求披露卖家营业执照信息(用于后续起诉)
第三步:魔法攻击(耗时715天)
拨打12315热线时记住这个话术:“我要投诉XX店铺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现有证据如下……”记得登录全国12315平台同步提交电子材料
第四步:终极大招(耗时13个月)
带着所有证据去法院填张起诉状,诉讼费50元起步。河北张先生就是用这招让卖假运动鞋的网店赔了5200元,整个流程就像网购退货一样简单
▌法小云的碎碎念
有朋友担心维权成本太高?其实现在各地都有在线法院,像广州互联网法院处理这类案件平均只用21天。就算自己搞不定,也可以到当地法律援助中心(免费!)找专业选手助阵。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对假货的每一次忍气吞声,都是在助长无良商家的气焰。咱们合法赚钱不容易,该较真时就要拿起法律武器较真!
(法小云温馨提示:保留好最初的商品包装,有些平台要求退货时必须原样寄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