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篡改是否属于合同欺诈行为?
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原本签好的合同交到对方手上,后来发现条款被悄悄改动了?
比如买房时约定的“赠送车位”变成“租赁车位”,或者劳动合同里的工资数突然少了一位数……这时候你心里肯定冒火又慌张:这算不算诈骗?能告对方坐牢吗?今天法小云就和你说说这里头的门道儿。
—— 法律怎么说 ——
我国法律确实有专门管“合同欺诈”的条款。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用欺骗手段让对方签合同,被欺骗的人有权要求法院撤销合同。
如果情节严重到涉及犯罪,《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也规定,用虚假材料或隐瞒真相骗对方签合同,可能被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
注意!这里的关键是要证明“对方故意骗你”。
举个例子:隔壁老王卖你二手车,故意把合同里写的“无事故车”改成“无重大事故车”,交车后你发现这车曾撞死过三头牛。这种明目张胆的篡改,妥妥属于欺诈。
—— 真实案例在身边 ——
2021年杭州发生过一桩典型案例:
张女士买房时,开发商偷偷在合同补充条款里加了“精装修费另行支付”,结果交房时被要求额外付18万。法院最后认定开发商构成欺诈,不仅判退款,还赔了3万元精神损害抚慰金。
—— 发现合同被改怎么办? ——
第一步:稳住!别急着撕合同
立即拍照或录视频保存证据,纸质合同注意保留骑缝章痕迹,电子合同记得录屏保存修改记录。
第二步:三步确认法
①找见证人:联系当初在场的中间人(比如中介、律师)作证
②调取存档:如果是线上签约,立即联系平台调取签约过程数据
③司法鉴定:涉及大额损失的,可向法院申请笔迹鉴定或电子数据鉴定
第三步:维权三板斧
• 谈判开局:拿着证据找对方协商,记得全程录音
• 报警助攻:涉及金额超过5000元可直接报案
• 起诉终局:准备好合同原件、沟通记录、财产损失证明去法院
—— 预防必杀技 ——
• 签合同时用不可擦写的笔,每页都按手印
• 电子合同选择国家认证的签约平台(比如“可靠电子签名”服务)
• 重要条款旁备注“本条款手写添加,打印无效”
看完这些你可能还有点懵?别担心,法律问题本来就是复杂的。
如果遇到合同被篡改的情况,千万别自己硬扛。现在点击下方咨询按钮,可以立即联系平台上的专业律师。超过10万名律师在线待命,能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匹配懂合同法、有实战经验的律师手把手支招。无论是收集证据、谈判技巧还是诉讼流程,专业指导能让你的维权成功率翻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