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踩雷记:买到的商品货不对板,商家该赔多少?
大家好呀,我是你们的朋友法小云~今天想和大家聊聊网购时特别容易踩的坑:商品标签错误。你肯定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吧?明明买的是"纯棉四件套",收到的却是化纤面料;或者给孩子买的"有机奶粉",配料表里却藏着添加剂。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除了生气还能做什么呢?
法律小课堂开课啦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0条规定,商家必须提供真实全面的商品信息。第55条更明确说明,如果存在欺诈行为,消费者可以要求"退一赔三",赔偿金额不足五百元的按五百元计算。
《产品质量法》第40条也规定,商品不符合包装说明的,商家要负责修理、更换、退货,造成损失的还要赔偿。
再来看《民法典》第577条,如果因为商家过错导致合同无法履行,消费者可以要求继续履行、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
真实案例看这里
2021年杭州有位宝妈就遇到过糟心事:网购的进口儿童保健品标注"不含蔗糖",结果孩子食用后出现不适,检测发现实际含糖量超标。法院判决商家退还货款,并赔偿医疗费、营养费共计8000余元。
去年双十一期间,某电商把原价1299元的空气炸锅错标成199元,引发抢购潮后却拒绝发货。法院最终判令商家按订单价格发货,并为延迟发货赔偿每位消费者200元。
维权四步走攻略
第一步:固定证据链
立即对商品和包装进行全方位拍照,保存商品链接截图、客服聊天记录、付款凭证。如果是食品类商品,建议保留未拆封的样品。
第二步:沟通留记录
通过平台官方渠道联系商家,明确说明问题并要求书面回复。重要对话建议录音,如果是电话沟通记得告知对方正在录音。
第三步:多渠道维权
1. 平台投诉:所有电商平台都有"投诉举报"入口
2. 12315热线:直接拨打或在微信小程序提交材料
3. 消协求助:各地消费者协会官网都有在线投诉通道
第四步:诉讼准备
若协商未果,可准备好起诉状、证据材料到商家所在地法院起诉。诉讼费50元起步,胜诉后由败诉方承担。
特别提醒:食品类、母婴类商品若涉及虚假宣传,除了民事赔偿,还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最高可让商家面临违法所得10倍的罚款哦!
以上就是关于"商品标签错误导致的损失,商家需要承担哪些赔偿责任?"的相关回答。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问题需要解决,点击下方咨询按钮,10万专业律师在线等您提问。系统会智能匹配最擅长消费维权的律师,1对1为您制定解决方案,守护您的每一分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