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别商品广告中的夸大功效?
大家好呀,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法小云!今天咱们来聊一个特别贴近生活的话题——为什么总有些广告说得天花乱坠,买回家却发现“货不对板”?比如“三天瘦十斤”“七天白发变黑发”,听着就心动,但真的靠谱吗?
别急,咱们先从一个真实案例说起:
去年有位朋友网购了一款“神奇面膜”,广告里说“敷一次就能年轻十岁”,结果她用了一盒,皮肤反而过敏了。后来才知道,这款面膜根本没有特殊功效,商家还被罚了款。
法律小课堂:广告不能随便“吹牛”
咱们国家有两部法律专门管这事儿:
1. 《广告法》
- 第四条:广告不能虚假,不能骗人。
- 第二十八条:如果广告里说的功效、成分和实际不一样,或者用虚构的效果骗人,就算“虚假广告”。
2.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第二十条:商家必须如实介绍商品,不能隐瞒缺点。
- 第五十五条:如果商家故意欺骗你,你可以要求退钱,还能额外索赔三倍损失!
举个法院判过的例子:
某商家卖“防脱洗发水”,广告里说“一个月长出新头发”,结果消费者用了半年没效果。法院判决商家不仅要退钱,还要赔三倍金额,因为属于虚假宣传。
遇到夸大广告,三步教你维权
第一步:保留证据
- 截图广告页面,保存商品链接、付款记录。
- 如果产品有问题,拍照或录像留证(比如过敏、没效果)。
第二步:先找商家协商
- 直接联系客服,要求退款或赔偿。
- 记住!态度要礼貌但坚定,可以说:“您的广告和实际效果不符,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我有权要求处理。”
第三步:投诉或起诉
- 打12315热线,或通过“全国12315平台”网站提交投诉(附上证据)。
- 如果损失较大(比如超过500元),可以找律师帮忙起诉,要求赔偿。
小提醒:这些广告“套路”要警惕!
- 绝对化用词:“100%有效”“彻底根治”。
- 虚构实验数据:“经10万人验证”。
- 假借权威:“专家推荐”“央视认证”(查证是否有官方背书)。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辨别商品广告中的夸大功效?】的相关回答。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问题需要解决,不要慌张,点击下方的咨询按钮就可以发起提问,快速获得律师解答。
平台有10万律师在线,会为您匹配专业、合适的律师,无论是保留证据的技巧,还是起诉流程的细节,都能手把手帮您解决法律问题哦!
——法小云陪你轻松学法,明明白白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