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法小云!今天咱们来聊一个有点冷门但又和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熊孩子偷偷拿爸妈手机给游戏充钱,这钱能退吗?"或者"家里老人被忽悠签了理财合同,这合同算数吗?"这些让人头疼的问题,其实都和一个法律概念有关: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到底算不算数?
先来个灵魂拷问
要是7岁小朋友自己跑去买了台最新款手机,这买卖算数吗?答案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哦!
法律小课堂开课啦
根据《民法典》第二十条和第二十一条规定,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比如严重老年痴呆患者),都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敲黑板划重点!《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说得明明白白: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他们签的合同从签字那一刻起就不!作!数!
举个栗子
2021年北京有个真实案例:9岁小朋友(注意这里其实应该满8岁才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但判决中因家长能证明孩子智力发育迟缓)偷偷用爷爷手机充值游戏,法院判决游戏公司全额退款。不过要注意哦,这个案例中的小朋友其实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范畴。
重点来啦!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1. 先确认身份:如果是8岁以下小朋友或确诊不能辨认行为的人,可以直接主张合同无效
2. 保存所有证据:聊天记录、监控录像、医疗证明一个都不能少
3. 及时找专业律师:比如通过正规平台咨询(你懂的~)
4. 善用撤销权:法律规定这类合同无效,不需要对方同意就能撤销
温馨提醒
如果对方是8-16岁的"半大孩子",情况就复杂多啦!这时候要看签的合同是不是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行为,比如小学生买文具是有效的,但买手机就可能需要家长追认了。
以上就是关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效力如何判定?"的相关回答。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问题需要解决,别着急,点击下方咨询按钮就能立即联系律师。我们平台有超过10万名专业律师在线,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匹配最合适的法律专家,一对一解答您的困惑,手把手教您维护合法权益。
法律问题看似复杂,其实找对方法就能轻松解决。法小云永远在这里,做您身边的法律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