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在网上兴冲冲下单了心仪的商品,满心期待开箱时能收到页面宣传的"随机赠品",结果拆开包裹却发现——别人晒出的限量周边、实用赠品,自己收到的永远是一包湿巾或廉价挂钩?
今天法小云就和大家聊聊:商家这种"随机送赠品"的操作,到底合不合法?遇到"薛定谔的赠品"该怎么办?
一、法律怎么说?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享有两大"武器":
1. 知情权(第8条):商家必须明确告知赠品的内容、数量、发放条件,不能玩"开盲盒"游戏。
2. 公平交易权(第10条):说好"随机赠送"就不能搞暗箱操作,比如只给新用户发好赠品,老用户总收到"鸡肋"赠品。
而《电子商务法》第17条更直接规定:商品页面必须完整展示赠品的品种、规格、数量等,不能用"随机发放""赠完即止"这种模糊话术当借口。
二、真实案例长这样
2021年某地法院审理过一起案件:某品牌宣称"购买手机随机送价值199元耳机",但消费者发现只有前100名下单用户收到了耳机,后续用户收到的都是手机壳。法院判决商家赔偿500元,理由是"虚构赠品价值,误导消费者决策"。
三、遇到问题怎么办?
法小云教你四步维权:
第一步:固定证据
立即对商品页面截图(包含赠品说明)、保存下单记录,如果收到与宣传不符的赠品,记得拍摄开箱视频。
第二步:先找客服
明确问三个问题:
- 赠品发放规则是什么?
- 为什么我的赠品和宣传不符?
- 能否提供发放记录的证明?
第三步:平台投诉
如果客服推诿,直接向购物平台提交投诉,并同步拨打12315热线。投诉时重点强调:"商家未明确公示赠品发放规则"。
第四步:较真到底
当赠品价值较高(超过500元)或涉及人数众多时,可以联合其他消费者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甚至发起集体诉讼。
小贴士
下次看到"赠品随机发放"时,记得多问一句:"请问随机的规则是什么?能不能写在订单详情里?" 商家如果支支吾吾,建议直接点击右上角关闭页面——连赠品规则都不敢透明的商家,商品质量更要打个问号。
以上就是关于"商品页面赠品随机发放方式是否公平透明?"的相关回答。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问题需要解决,点击下方咨询按钮,10万律师在线等待为您服务。专业律师会帮您分析具体情况,无论是要求补发赠品、退货退款还是主张赔偿,都能找到最适合您的解决方案。
法小云提醒:赠品不是"法外之地",较真不是斤斤计较,而是守护我们每个人的消费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