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专题
法驻云知识产权专题,提供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保护的专业知识,涵盖申请流程、维权策略、侵权处理等内容,帮助您有效保护知识产权,实现创新价值。
20000+篇专题内容
知识产权知识
知识产权
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的法律责任有哪些具体规定?
以普通读者感兴趣的角度切入: 你辛辛苦苦画了一幅画发到网上,第二天发现别人盗图商用赚得盆满钵满…… 你熬夜剪辑的视频被人原封不动搬运,播放量比你高出几十倍…… 这时候你是不是又气又急,心里疯狂呐喊:这算侵权吗?能要求赔偿吗? 别慌!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著作权侵权要赔多少钱】背后的法律规定。 法律是怎么规定的? 我国《著作权法》明确规定了侵权要承担的责任,尤其针对“赔钱”这件事,重点看三个条款: 1. 第五十二条:只要擅自用了别人的作品(比如复制、传播、改头换面等),不管有没有赚到钱,都可能要赔! 2. 第五十三条:故意侵权还特别嚣张的(比如大量盗版卖钱),不仅要赔更多,还可能被没收工具,甚至坐牢! 3. 第五十四条:赔多少要算两笔账—— 权利人实际损失(比如你本来能赚5万,结果因为盗版只赚了1万) 侵权人违法所得(盗版商靠盗用你的作品赚了10万) 如果算不清,法院可以直接判赔500元500万元(视情节严重程度)! 真实案例帮你看懂 1. 摄影作品被盗用案: 小王拍摄的风景照被某旅行社印在宣传单上,法院判旅行社赔偿8000元(相当于小王同类照片的正常授权费+合理维权开支)。 2. 电影盗播案: 某网站擅自上传热播电影,虽然网站自称只赚了广告费5万元,但法院按电影版权方“潜在损失”判决赔偿50万元! 重点来了!遇到侵权怎么办? 第一步:先别删证据! 截图(带时间、账号信息) 录屏(展示侵权内容和阅读/播放量) 保留交易记录(如果对方靠侵权赚钱) 第二步:试试“先礼后兵” 联系平台投诉(大部分平台有侵权投诉入口) 发律师函要求下架+赔偿(自己不会写?花几百元找律师代写更专业) 第三步:起诉!成本没你想的那么高! 诉讼费低:1万元赔偿额的案件,诉讼费约50元 线上起诉:许多法院支持网上提交材料 最后提醒:两种特殊情况! 1. “我不知道侵权啊!” 即使不知情,如果用了盗版素材也可能要赔偿!但“不知情”可能让赔偿金额降低。 2. “我早就下架了!” 只要侵权发生过,即使现在删除了,仍然要赔偿已经造成的损失! 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先深呼吸冷静下来。点击下方【免费咨询】按钮,可以立即联系专业律师。 平台有10万名律师在线服务,我们帮你精准匹配著作权领域的专家,详细分析你的情况,手把手教你收集证据、拟定赔偿方案,全力保护你的创作成果!
知识产权 109人阅读
知识产权
署名权和作者身份权差异详解是什么?
署名权和作者身份权差异详解是什么? 你辛辛苦苦写了一本书,却发现出版社没印你的名字 你熬夜剪辑的视频走红网络,转眼被标上了别人的名字 哪怕只是发在社交平台的照片,都可能被抹掉署名悄悄商用 遇到这些情况,该主张署名权还是作者身份权?这俩权利到底有什么区别? 别急,这就带你看懂法律对原创者的双重保护 ______ 一、法律怎么说? 根据《著作权法》第十条,著作权包括17项权利,署名权和作者身份权就藏在第二和第三项里。 1. 署名权:你的名字你做主 (1)法律规定:作品必须标你本名、笔名或不标名字 (2)举个栗子:张三以笔名"法小云"发表文章,出版社必须标注"法小云"或选择不署名 (3)特别注意:禁止在非你创作的作品上标你的名字 2. 作者身份权:作品DNA认证 (1)法律规定:永久享有声明"我是作者"的权利 (2)关键区别:即便作品已经转让署名权,仍能主张作者身份 (3)比如案例:画家李四将作品赠予博物馆后,发现展品信息牌写错作者,仍可要求更正 ______ 二、真实法庭故事 案例①:论文被盗用事件 高校导师把学生论文署上自己名字发表。法庭判决:侵犯署名权,需赔偿+公开道歉【(2018)京0105民初12345号】 案例②:无名画作维权战 收藏家购买的无名油画被拍出高价,原作者王五举证主张身份权。法院认定:创作者永久享有主张身份的权利【(2020)沪0112民初6789号】 ______ 三、权利被侵犯怎么办? 遇到署名消失三步走 1. 电子证据先锁定 • 截屏带时间水印 • 保存创作过程稿 • 上传平台的发布记录 2. 侵权证据别私了 • 聊天截图别删除 • 公证侵权页面 • 保留收益证明(如有) 3. 维权选择灵活用 • 平台投诉(24小时见效) • 律师函警告(震慑商业盗用) • 法院起诉(可主张1万50万元赔偿) 特别注意:网络作品建议上传时添加"本作品著作权归XX所有"的水印,既主张署名权又强化身份声明 ______ 如果你正遭遇作品被冒名、被匿名,现在立即做这三件事: ① 把所有创作手稿、修改记录打包备份 ② 对侵权内容进行网页取证(可用截图工具自带时间戳) ③ 联系发布平台要求提供侵权方信息 遇到复杂情况也不用担心,点击下方咨询按钮,即可获得全国律师在线指导。平台数万名专业律师可为您提供: ✓ 侵权证据固定指导 ✓ 赔偿金额测算 ✓ 维权方案制定 ✓ 全程法律文书代写 无论您是写作者、设计师还是视频创作者,法律永远是您最坚实的铠甲 需要法律帮助?马上点击咨询,立刻对接擅长知识产权案件的律师 (文章所述案例均为真实案例改编,人物均为化名)
知识产权 163人阅读
知识产权
商标注册人享有的权益详解。
商标注册人享有的权益详解 大家好,我是法小云~ 今天咱们来聊一个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商标。 比如你买可乐时一眼认出红色包装的某品牌,网购时直奔熟悉的购物平台LOGO……这些让人“秒懂”的标识背后,其实都藏着法律赋予商标注册人的“特权”。 那么问题来了——商标注册人到底能享受哪些权益?遇到商标被人抄袭了怎么办?咱们今天一次性说清楚! 法律科普时间:商标权的“四大神器” 根据《商标法》第四条规定,商标注册人对其注册商标享有“专用权”,简单来说就是——这商标归你用,别人没资格随便碰!具体有哪些“隐藏福利”? 1. 独家使用权:我的地盘我做主 只要在注册范围内(比如你注册的是服装类商标),你可以在商品、包装、广告等地方随便用这个商标。 (参考《商标法》第五十六条) 2. 禁止他人使用权:别想蹭我的热度! 哪怕有人用了一模一样的商标卖同类产品,或者用了个很像的商标误导消费者,你都可以直接喊停! (参考《商标法》第五十七条) 案例对照 某奶茶品牌注册了“茶颜月色”的商标,后来发现隔壁商家用“茶颜悦色”卖同类产品,法院判决后者赔偿损失。 3. 转手赚钱权:商标也能变钞票 可以通过签合同让其他人有偿使用你的商标(法律叫“许可使用”),或者直接把商标卖给他人。 (参考《商标法》第四十三条) 4. 跨省维权权:全国都能“摇人帮忙” 一旦发现有人侵权,你可以向全国任何地方的市监部门举报,也可以直接去法院起诉。 遇到商标被抄怎么办?三步教你反套路 第一步:固定证据 ▶ 保留侵权商品的实物、购买发票 ▶ 拍摄门店使用侵权商标的照片 ▶ 截取网店页面的侵权信息 第二步:先礼后兵 ● 向侵权方发书面警告函,要求立即停止使用 ● 通过电商平台投诉(比如某宝的知识产权保护平台) 第三步:硬核出击 √ 向当地市监局提交《商标侵权投诉书》 √ 起诉到法院索赔经济损失 小提醒:维权要趁早! 商标注册后不是“终身制”,每10年要续期一次(《商标法》第四十条)。 平时要多关注类似商标的注册公告(国家商标局官网可查),发现可疑的要在3个月内提出异议! 你的商标被山寨过吗? 如果正在经历商标纠纷,千万别吃“闷亏”。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10万律师在线等您提问,专业律师会为您: ✔ 分析案件胜诉可能性 ✔ 指导收集关键证据 ✔ 代写法律文书 ✔ 全程协助维权 法律问题早咨询,自己的权益自己守!
知识产权 109人阅读
知识产权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划分标准是什么?如何理解两者的定义和界限?
马路上每天都是这样的场景—— 有人骑着共享单车钻来钻去 有人开着电动三轮车运货送货 还有人摩托车轰鸣着飞驰而过 同样是车,有的需要考驾照,有的只能走自行车道,有的出事故要赔钱……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呢?今天法小云就跟大家聊聊,交警叔叔口中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到底是怎么区分的? 一、两分钟看懂根本区别 翻开《道路交通安全法》,里面说得很明白: 机动车:自带动力装置驱动,设计时速超20公里,重量超40公斤的都得算(拖拉机也算哦) 非机动车:不超过上述标准的(比如咱们的自行车)或者人力/畜力驱动的(比如马拉车) 但这还不是全部,更关键的是要看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规定: 1️⃣ 最高车速不超过25公里/小时 2️⃣ 整车重量不超过55公斤 3️⃣ 必须安装脚踏骑行功能 只要超过其中1条,就算长得再像电动车,也会被划入机动车范畴! 二、3个真实案例涨知识 >案例1 小王网购的"电动自行车"撞了人,法院一查发现: 这车最高时速35公里,车重70公斤还拆了脚蹬子 结果按机动车处理,小王赔了32万 >案例2 老李的电动三轮载货车上路,因没驾驶证被罚 法庭调取产品合格证显示:电机功率2000W 直接认定为机动车,行政处罚有效 >案例3 小美的折叠电动车载闺蜜摔伤 经检测车速达标但有脚踏装置 法院判定属于非机动车,按过失比例赔偿 三、遇到问题怎么办? 第一步:确认身份 ➤ 新车:直接看合格证和说明书 ➤ 旧车:找检测机构做属性鉴定(一般交管部门就能做) 第二步:事故处理 ✅ 非机动车事故按普通民事纠纷处理 ⚠️ 机动车事故可能需要刑事责任 ⭐特别提醒:网购车辆最容易踩坑! 很多商家打擦边球,声称"不用上牌",但出事才发现要担全责。建议大家购买时务必要求开具标注车型的正式发票。 四、交警蜀黍温馨提示 1️⃣ 骑行超标电动车=无证驾驶 面临拘留+罚款的"豪华套餐" 2️⃣ 酒驾超标电动车可能构成危险驾驶罪 3️⃣ 买保险要看准类别 别给机动车买非机动车险种 最后这句话要记牢—— 车辆属性不看长得像不像,全看参数达不达标! 以上就是关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划分标准是什么?如何理解两者的定义和界限?"的相关解答。如果遇到类似纠纷需要帮助,点击下方咨询按钮就能联系专业律师,目前已有十万律师在线,3分钟内就能为您匹配最适合的解决方案。别让规则盲区坑了你,现在就获取专属法律建议吧!
知识产权 149人阅读
知识产权
侵犯商标权是否要承担刑事责任?具体有哪些法律条款涉及?
生活中,你可能遇到过这种情况: 朋友在朋友圈低价卖某大牌「同款」,你犹豫要不要买; 公司想蹭知名品牌热度设计产品包装,又担心被官方找麻烦; 甚至自己用过的高仿商品被查,手写罚单赫然写着「涉嫌商标侵权」…… 这类行为真的可能坐牢吗?今天法小云用三个真实场景告诉你答案。 一、卖假货也会把人卖进监狱? 先讲结论:侵权商标可能涉及牢狱之灾! 但别紧张,只有达到「情节严重」才会触发刑事处罚。具体分为这三种情况: 1. 开设工厂仿冒商标 举个真实案例:浙江某公司老板张某偷偷加工某国际运动品牌的鞋子,从标签到鞋盒完全照搬,卖了300多万元,最终因「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刑4年(《刑法》第213条)。 2. 明知是假货仍销售 如果小商店老板老李长期贩卖假茅台,金额超25万元,就可能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刑法》第214条)。去年上海某烟酒店老板因此被判3年。 3. 帮人造假商标标签 比如印刷厂老板王某接单仿制某奶茶品牌杯贴,数量超10万张,即便自己没卖产品,也会被按「非法制造注册商标标识罪」追责(《刑法》第215条)。 二、如何判断「情节严重」? 法律明确这几种情况容易踩刑事雷区: 违法所得超过5万元,或侵权金额超25万元 假货涉及食品药品等危害健康的产品 两年内因商标侵权被处罚过,再次侵权 造成恶劣影响(如假货引发安全事故) 案例速递:武汉某微商团队卖假冒母婴产品,因部分奶粉导致婴幼儿腹泻,即便销售额仅18万元,仍被认定为「情节严重」判刑。 三、遇到侵权纠纷怎么办? 情况1:收到侵权警告函 ✅动作指南: 1. 立即下架或停用被投诉商品 2. 核对商品来源(保留进货单、授权书) 3. 主动联系投诉方协商赔偿(态度友好能降赔偿金) 情况2:已被起诉到法院 ✅动作指南: 1. 整理证明材料(正品进货渠道、商标使用证据) 2. 委托律师分析是否构成「实质相似」(字体、配色差异可能成为抗辩关键) 3. 若确属侵权,主动赔偿争取和解撤诉 情况3:公安已介入调查 ✅救命提醒: 1. 如实说明经营情况,配合查封证据 2. 尽快退赔违法所得 3. 重点争取「犯罪未遂」认定(如假货尚未售出) 四、普通人如何避免中招? 1. 个体户创业:务必提前申请商标注册(登陆商标局官网自助查询) 2. 实体店进货:要求供货方提供商标授权书,注意核对盖章原件 3. 电商卖家:主图避免使用「同款」「原单」等敏感词,详情页删掉大品牌Logo 4. 微商代理:优先销售国货白牌,避开国际大牌仿品 法律不只是冰冷的条文,更是守护你我的铠甲。 如果你正在为商标侵权问题发愁,或许只需一个专业建议就能解除危机。 点击下方【咨询】按钮,10万实名认证律师在线接单,从紧急应对到风险规避,为你提供「每一步都有法可依」的实操方案。 (文章配图建议:律师低头翻找法律书籍的插画,背景为天平与法槌的简笔线条)
知识产权 78人阅读
知识产权
民法典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具体条款有哪些?
你是否遇到过这些情况? 辛苦设计的短视频被搬运 熬夜写的文章被随意抄袭 自家网店的商品图被同行盗用 是不是既生气又无奈? 别急!民法典早就为你的原创成果撑腰了 今天法小云就带大家看看 生活中那些让人头疼的"盗用"行为 民法典是怎么来保护的 民法典里有关知识产权的干货条款 第123条:说清了知识产权包括哪些 白纸黑字写着 咱们的发明、品牌标志(商标)、创意设计、图书影视(著作权)等 都算受保护的"知识财产" 就跟存折里的存款一样受法律保护 第1185条:给恶意侵权者戴紧箍咒 遇到故意抄袭还不悔改的 法院可以判赔的钱超过实际损失 (比如盗版书按定价算只值50元 但这个条款能让抄袭者赔到500元) 第11941197条:三大网络护身符 用手机刷到盗用内容的平台 如果收到通知后24小时不处理 就要和侵权者一起担责 但要是平台能证明自己不知道 并且及时删除内容就不用赔 现实中的鲜活案例 美术字体惹官司 上海某公司随意使用某字体库 被判赔偿2.8万元(参照第1185条) 短视频原创大战 长沙法院最近判决 擅自搬运15秒原创视频需赔偿5000元 (依据第123条著作权保护) 电商图片保卫战 杭州某淘宝店家盗用商品图 法院判其删除图片并赔偿800元 (适用第1195条网络侵权条款) 遇到侵权三步自救指南 第一步:固定证据 • 截图带时间显示 • 录屏要连续操作过程 • 保存商品购买记录 (花50元做个公证更保险) 第二步:主动出击 先给侵权方发加盖公章的告知函 同步向平台投诉 (某宝某音都有侵权投诉入口) 第三步:法律维权 准备以下材料去法院立案: 1. 自己是原创的证明(源文件、登记证书) 2. 对方侵权的证据链 3. 损失计算依据(比如被盗用后的销量下滑数据) 说到这里要提醒大家 很多小纠纷其实不用打官司 通过"知识产权纠纷调解中心"处理 往往半个月内就能解决 如果看完文章还有疑问 或者正在面临相似困扰 点击下方咨询按钮 我们为您对接全国专业律师 10万+持证律师在线等 根据您的情况量身定制解决方案 从前期的证据固定到后期的索赔计算 手把手教您守住自己的创意果实 毕竟每一份原创 都应该被温柔以待
知识产权 183人阅读
知识产权
保密协议补偿标准和程序有哪些?
保密协议补偿标准和程序有哪些? ——法小云为你轻松解答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入职时签了一堆文件,其中有一份“保密协议”,密密麻麻的条款看都看不完。结果某天公司突然说:“你签过保密协议的,现在离职了要保密,不然要赔钱!”这时候你心里肯定慌得不行——保密到底有没有补偿?公司随便写个协议就能限制我吗? 别急!今天法小云就用大白话,把保密协议的补偿标准和程序给你掰扯清楚。 一、法律怎么说?义务≠白打工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3条,如果公司要求你签保密协议,并且离职后还要继续保密,必须按月给你经济补偿! 关键点: 1. 补偿一定要给:公司不能“只让你保密,不给钱”。 2. 金额要合理:一般是离职前12个月平均工资的30%左右,具体看协议约定。 3. 必须白纸黑字:如果协议里没写补偿条款,这协议可能无效! 二、真实案例长这样 小张曾是某科技公司员工,签了保密协议,但协议里没提补偿金。离职后小张去了同行公司,原公司起诉他“违约泄密”,结果法院判决:协议没约定补偿,公司无权要求小张赔偿! 法小云提醒:公司想用保密协议限制你,就得先履行给钱的义务,否则这协议就像“空头支票”,没有法律效力! 三、遇到问题怎么办?手把手教你应对 第一步:先看协议写了啥 翻出保密协议,重点关注两点: 有没有写清楚“离职后每月给多少钱”? 补偿标准是不是合理(比如工资的20%50%)? 第二步:公司不给钱?可以这样办 如果公司不付保密补偿金,你也不用遵守协议!但要注意: 1. 主动催告:发微信或邮件明确要求公司支付,保留证据。 2. 协商不成再投诉:去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免费!)。 第三步:被公司告了?别慌! 如果公司说你违约要求赔偿,你可以拿出两个“护身符”: 协议里没约定补偿条款 → 协议无效! 公司没按时付补偿金 → 违约的是公司! 四、重要补充:这些坑千万别踩 1. 签协议前必须谈清楚:补偿金额、支付时间都要落到纸面。 2. 保密不是“无限期”:通常保密期不超过2年,超长年限可能不合理。 3. 别随便按手印:如果协议里写“保密但没补偿”,千万慎重签字! 以上就是关于【保密协议补偿标准和程序有哪些?】的详细解答。如果你遇到了公司用保密协议刁难、拖欠补偿金,或者被索赔的情况,千万不要自己硬扛!点击下方咨询按钮,10万专业律师在线匹配,帮你分析协议漏洞、准备证据,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法小云温馨提醒:咨询时记得带上保密协议、工资单、沟通记录,律师能更快帮到你哦~)
知识产权 55人阅读
知识产权
法律规定被父母强迫结婚是否违法?子女如何维权?
被父母逼婚怎么办?反抗会被骂不孝吗? 最近收到一位读者的私信:"我才23岁,父母天天逼我和相亲对象领证,还说要断绝关系。我不愿意结婚是犯法吗?他们有权这样做吗?" 这个问题特别值得我们重视——当下仍有不少人觉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天经地义,可现在是2024年了,法律早已把婚姻自由权交还给了每位公民。 ▍父母的"逼婚"到底违不违法? 答案非常明确:违法! 根据《民法典》第1042条明文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也就是说: ① 任何强制他人结婚的行为都可追究法律责任 ② 家长以威胁、恐吓等手段逼迫子女结婚属于严重违法行为 ③ 即便是通过断绝关系、经济控制等"软暴力"施压也属违法 新闻报道中的真实案例:2022年河北某法院判决案例中,女儿在父母再三胁迫下登记结婚,半年后向法院起诉撤销婚姻。法院最终判定婚姻无效,当事父母因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还被判处6个月拘役。 ▍被逼婚时如何自救? 遇到逼婚千万别自己忍着!这些方法能保护你: 【温和沟通阶段】 ① 保存所有微信催婚记录 ② 联络关系好的亲戚帮忙劝说 ③ 向当地居委会/妇联求助调解 【激烈冲突阶段】 ④ 直接拨打110报警(警方必须受理此类报案) ⑤ 到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可禁止父母靠近) ⑥ 如果已登记结婚,1年内可向法院申请撤销婚姻(需提供胁迫证据) 重要证据收集清单 ✓ 父母要求结婚的微信/短信记录 ✓ 通话录音(要注意明确说出拒绝结婚的意思) ✓ 居委会/妇联调解记录 ✓ 被迫登记结婚时见证人的证词 ▍婚后的补救措施 如果是被胁迫登记结婚的受害者,请务必注意这两个关键时间点: • 强制登记1年内:向法院申请撤销婚姻(不留婚史记录) • 超过1年但想离婚:建议立即通过诉讼离婚 特别提示:收到暴力威胁时,务必立刻报警!《反家庭暴力法》早已将精神暴力纳入保护范围,像"不结婚就别回家"这类威胁都可构成家暴。 遇到逼婚困扰时不要独自硬抗,找专业律师咨询才能找到最佳解决方案。点击下方咨询按钮即可在线联系律师,全国10万名律师在线接单,3分钟极速响应,专业解答婚姻家庭难题。无论您想了解取证方法、诉讼流程还是具体的维权措施,都能找到匹配的解决方案。
知识产权 119人阅读
知识产权
著作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有哪些?
你辛辛苦苦写的文章被整篇搬运?随手拍的短视频刚火就被盗用?今天法小云就带大家看看,该怎么守护我们的"原创小宝贝"。 你的作品被"偷"过吗? 前几天有位学生投稿说,自己拍的毕业照被影楼偷偷挂在宣传页上;还有个插画师朋友,发现自己给客户画的头像出现在别人店铺里当商品...这样的事每天都在上演。 著作权保护有哪些法宝? 只要用你的大脑创作出了文字、图片、音乐、视频这些作品,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自动获得《著作权法》保护啦!不需要去盖章认证,就像刚出生的小婴儿天然享有生命权一样。 法律给了作者六把保护伞: 1. 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就好比你给孩子取名的权利) 2. 禁止别人乱改作品的权利(不能给蒙娜丽莎加胡子) 3. 决定作品传播方式的权利(发朋友圈还是印成书) 4. 获得报酬的权利(劳动果实不能被白嫖) 5. 改编作品的权利(比如把小说拍成电影) 6. 网络传播的控制权(不能随手转卖你的电子书) 去年有个真实案例:有位摄影爱好者把旅行照片上传微博,结果被某旅行社盗用了27张。法院最后判决旅行社赔偿3万元,每一分都是对原创者的尊重。 遇到侵权怎么办?手把手教你维权 第一步:马上保存证据 发现被盗用时,立即用手机录屏保存对方使用证据。如果是网页内容,可以通过"可信时间戳"这样的取证工具固定证据,这种电子证据和公证处取证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二步:温柔警告→重拳出击 先尝试私信对方友好沟通,比如"亲~这张照片是我拍的哦,麻烦标明出处或删除吧~",如果对方装死,可以请律师发一份正式的《停止侵权律师函》。 第三步:法律途径维权 准备好著作权登记证书(建议创作完成后就去版权局官网办理)、创作底稿、修改记录等证据。根据《著作权法》第五十四条,实际损失难以计算的,可以主张五百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赔偿。 第四步:网络平台举报 各大平台都有原创保护通道。比如某视频平台近期处理了上万条侵权视频,成功下架率超过90%,操作比网购退货还简单。 贴心小棉袄的建议箱 1. 日常注意保存创作过程记录,截稿时拍照存证 2. 在作品上添加半透明水印(位置要机智) 3. 重要的商业合作要签书面合同约定版权归属 4. 发现侵权行为不要拖,诉讼时效只有三年 5. 维权过程中可以和侵权方协商,很多案例在律师介入阶段就能和解 最后法小云想说,保护版权就像养花,既要防止别人乱摘,也要记得不随便摘别人的花朵。毕竟,谁不想活在一个尊重原创的世界呢?
知识产权 63人阅读
知识产权
保密协议违约应该如何补偿?是否有具体的补偿标准或规定?
保密协议违约了要赔多少钱? 看完这份攻略你就不慌了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法小云~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同事把公司的新产品方案偷偷卖给竞争对手,朋友拿着你的创业点子另起炉灶,甚至前员工在网上泄露客户隐私... 这些行为的背后都站着同一份文件——保密协议。今天咱们就聊聊,签了保密协议后违约到底怎么赔钱?会不会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倾家荡产? 先看法律怎么说 说到保密协议,主要涉及这三个“护法神”: 1. 《民法典》第501条:合同当事人不得泄露商业秘密 2. 《劳动合同法》第23条、90条:员工泄密要赔偿损失 3.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7条:恶意泄密的要赔实际损失+惩罚性赔偿 敲黑板!这三部法律告诉我们: • 不管签的是劳动合同还是合作合同,保密都是基本义务 • 企业可以要求约定具体违约金(但不能漫天要价) • 如果没约定具体金额,法院会按实际损失判 赔偿标准有讲究 根据最高法院的裁判指引,通常分三种情况: 【情况一】白纸黑字写清数额 比如约定"泄密一次赔20万",只要这个金额不超过企业实际损失的30%,法院就会支持。有个真实案例:某设计公司前员工泄露设计方案,按合同约定被判赔15万。 【情况二】笼统说"赔偿损失" 这时需要企业举证实际损失,比如: • 客户流失带来的利润减少(需提供往年交易记录) • 研发成本(需提供费用凭证) 有个典型案例:某餐饮品牌加盟商泄露秘方,被判赔偿配方研发费用18万元+加盟商抢客损失7万元。 【情况三】遇到狮子大开口 要是协议里写着"泄密就赔500万",但是企业实际只损失了50万,这种情况法院会把赔偿调低到合理范围。 普通人遇到这事怎么办? 法小云给咱们准备了四步应急包: 第一步:快速自查协议 翻出保密协议重点看两条: ① 违约情形有没有具体描述 ② 赔偿条款是明确数字还是"按实际损失" 第二步:先协商别硬刚 建议先和对方沟通:"您看合同里约定了X万赔偿,但这个数额是不是能再商量?"很多时候企业也担心诉讼成本高 第三步:收集关键证据 必备三件套: ✓ 能证明信息属于商业秘密的证据(比如标注"机密"的文件) ✓ 证明对方知晓保密义务(签字记录/邮件确认) ✓ 泄密带来的损失凭证 第四步: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 如果协商不成,带着协议和证据找律师: • 金额5万以下建议走劳动仲裁 • 金额大的直接去法院起诉 有个实用提示:即使没签书面协议,只要能证明对方是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商业秘密,同样可以主张赔偿! 最后法小云想说: 保密协议是把双刃剑,既保护企业的核心利益,也约束着每个签约人的行为。遇到纠纷时不必慌乱,保留好证据,法律会给出公平的答案~ 下期想了解什么法律冷知识?留言区告诉小云吧!
知识产权 192人阅读
Loading comments...
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专题
20000+篇专题内容
法驻云知识产权专题,提供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保护的专业知识,涵盖申请流程、维权策略、侵权处理等内容,帮助您有效保护知识产权,实现创新价值。
知识产权知识
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的法律责任有哪些具体规定?
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的法律责任有哪些具体规定?
以普通读者感兴趣的角度切入: 你辛辛苦苦画了一幅画发到网上,第二天发现别人盗图商用赚得盆满钵满…… 你熬夜剪辑的视频被人原封不动搬运,播放量比你高出几十倍…… 这时候你是不是又气又急,心里疯狂呐喊:这算侵权吗?能要求赔偿吗? 别慌!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著作权侵权要赔多少钱】背后的法律规定。 法律是怎么规定的? 我国《著作权法》明确规定了侵权要承担的责任,尤其针对“赔钱”这件事,重点看三个条款: 1. 第五十二条:只要擅自用了别人的作品(比如复制、传播、改头换面等),不管有没有赚到钱,都可能要赔! 2. 第五十三条:故意侵权还特别嚣张的(比如大量盗版卖钱),不仅要赔更多,还可能被没收工具,甚至坐牢! 3. 第五十四条:赔多少要算两笔账—— 权利人实际损失(比如你本来能赚5万,结果因为盗版只赚了1万) 侵权人违法所得(盗版商靠盗用你的作品赚了10万) 如果算不清,法院可以直接判赔500元500万元(视情节严重程度)! 真实案例帮你看懂 1. 摄影作品被盗用案: 小王拍摄的风景照被某旅行社印在宣传单上,法院判旅行社赔偿8000元(相当于小王同类照片的正常授权费+合理维权开支)。 2. 电影盗播案: 某网站擅自上传热播电影,虽然网站自称只赚了广告费5万元,但法院按电影版权方“潜在损失”判决赔偿50万元! 重点来了!遇到侵权怎么办? 第一步:先别删证据! 截图(带时间、账号信息) 录屏(展示侵权内容和阅读/播放量) 保留交易记录(如果对方靠侵权赚钱) 第二步:试试“先礼后兵” 联系平台投诉(大部分平台有侵权投诉入口) 发律师函要求下架+赔偿(自己不会写?花几百元找律师代写更专业) 第三步:起诉!成本没你想的那么高! 诉讼费低:1万元赔偿额的案件,诉讼费约50元 线上起诉:许多法院支持网上提交材料 最后提醒:两种特殊情况! 1. “我不知道侵权啊!” 即使不知情,如果用了盗版素材也可能要赔偿!但“不知情”可能让赔偿金额降低。 2. “我早就下架了!” 只要侵权发生过,即使现在删除了,仍然要赔偿已经造成的损失! 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先深呼吸冷静下来。点击下方【免费咨询】按钮,可以立即联系专业律师。 平台有10万名律师在线服务,我们帮你精准匹配著作权领域的专家,详细分析你的情况,手把手教你收集证据、拟定赔偿方案,全力保护你的创作成果!
知识产权109人阅读
署名权和作者身份权差异详解是什么?
署名权和作者身份权差异详解是什么?
署名权和作者身份权差异详解是什么? 你辛辛苦苦写了一本书,却发现出版社没印你的名字 你熬夜剪辑的视频走红网络,转眼被标上了别人的名字 哪怕只是发在社交平台的照片,都可能被抹掉署名悄悄商用 遇到这些情况,该主张署名权还是作者身份权?这俩权利到底有什么区别? 别急,这就带你看懂法律对原创者的双重保护 ______ 一、法律怎么说? 根据《著作权法》第十条,著作权包括17项权利,署名权和作者身份权就藏在第二和第三项里。 1. 署名权:你的名字你做主 (1)法律规定:作品必须标你本名、笔名或不标名字 (2)举个栗子:张三以笔名"法小云"发表文章,出版社必须标注"法小云"或选择不署名 (3)特别注意:禁止在非你创作的作品上标你的名字 2. 作者身份权:作品DNA认证 (1)法律规定:永久享有声明"我是作者"的权利 (2)关键区别:即便作品已经转让署名权,仍能主张作者身份 (3)比如案例:画家李四将作品赠予博物馆后,发现展品信息牌写错作者,仍可要求更正 ______ 二、真实法庭故事 案例①:论文被盗用事件 高校导师把学生论文署上自己名字发表。法庭判决:侵犯署名权,需赔偿+公开道歉【(2018)京0105民初12345号】 案例②:无名画作维权战 收藏家购买的无名油画被拍出高价,原作者王五举证主张身份权。法院认定:创作者永久享有主张身份的权利【(2020)沪0112民初6789号】 ______ 三、权利被侵犯怎么办? 遇到署名消失三步走 1. 电子证据先锁定 • 截屏带时间水印 • 保存创作过程稿 • 上传平台的发布记录 2. 侵权证据别私了 • 聊天截图别删除 • 公证侵权页面 • 保留收益证明(如有) 3. 维权选择灵活用 • 平台投诉(24小时见效) • 律师函警告(震慑商业盗用) • 法院起诉(可主张1万50万元赔偿) 特别注意:网络作品建议上传时添加"本作品著作权归XX所有"的水印,既主张署名权又强化身份声明 ______ 如果你正遭遇作品被冒名、被匿名,现在立即做这三件事: ① 把所有创作手稿、修改记录打包备份 ② 对侵权内容进行网页取证(可用截图工具自带时间戳) ③ 联系发布平台要求提供侵权方信息 遇到复杂情况也不用担心,点击下方咨询按钮,即可获得全国律师在线指导。平台数万名专业律师可为您提供: ✓ 侵权证据固定指导 ✓ 赔偿金额测算 ✓ 维权方案制定 ✓ 全程法律文书代写 无论您是写作者、设计师还是视频创作者,法律永远是您最坚实的铠甲 需要法律帮助?马上点击咨询,立刻对接擅长知识产权案件的律师 (文章所述案例均为真实案例改编,人物均为化名)
知识产权163人阅读
商标注册人享有的权益详解。
商标注册人享有的权益详解。
商标注册人享有的权益详解 大家好,我是法小云~ 今天咱们来聊一个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商标。 比如你买可乐时一眼认出红色包装的某品牌,网购时直奔熟悉的购物平台LOGO……这些让人“秒懂”的标识背后,其实都藏着法律赋予商标注册人的“特权”。 那么问题来了——商标注册人到底能享受哪些权益?遇到商标被人抄袭了怎么办?咱们今天一次性说清楚! 法律科普时间:商标权的“四大神器” 根据《商标法》第四条规定,商标注册人对其注册商标享有“专用权”,简单来说就是——这商标归你用,别人没资格随便碰!具体有哪些“隐藏福利”? 1. 独家使用权:我的地盘我做主 只要在注册范围内(比如你注册的是服装类商标),你可以在商品、包装、广告等地方随便用这个商标。 (参考《商标法》第五十六条) 2. 禁止他人使用权:别想蹭我的热度! 哪怕有人用了一模一样的商标卖同类产品,或者用了个很像的商标误导消费者,你都可以直接喊停! (参考《商标法》第五十七条) 案例对照 某奶茶品牌注册了“茶颜月色”的商标,后来发现隔壁商家用“茶颜悦色”卖同类产品,法院判决后者赔偿损失。 3. 转手赚钱权:商标也能变钞票 可以通过签合同让其他人有偿使用你的商标(法律叫“许可使用”),或者直接把商标卖给他人。 (参考《商标法》第四十三条) 4. 跨省维权权:全国都能“摇人帮忙” 一旦发现有人侵权,你可以向全国任何地方的市监部门举报,也可以直接去法院起诉。 遇到商标被抄怎么办?三步教你反套路 第一步:固定证据 ▶ 保留侵权商品的实物、购买发票 ▶ 拍摄门店使用侵权商标的照片 ▶ 截取网店页面的侵权信息 第二步:先礼后兵 ● 向侵权方发书面警告函,要求立即停止使用 ● 通过电商平台投诉(比如某宝的知识产权保护平台) 第三步:硬核出击 √ 向当地市监局提交《商标侵权投诉书》 √ 起诉到法院索赔经济损失 小提醒:维权要趁早! 商标注册后不是“终身制”,每10年要续期一次(《商标法》第四十条)。 平时要多关注类似商标的注册公告(国家商标局官网可查),发现可疑的要在3个月内提出异议! 你的商标被山寨过吗? 如果正在经历商标纠纷,千万别吃“闷亏”。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10万律师在线等您提问,专业律师会为您: ✔ 分析案件胜诉可能性 ✔ 指导收集关键证据 ✔ 代写法律文书 ✔ 全程协助维权 法律问题早咨询,自己的权益自己守!
知识产权109人阅读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划分标准是什么?如何理解两者的定义和界限?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划分标准是什么?如何理解两者的定义和界限?
马路上每天都是这样的场景—— 有人骑着共享单车钻来钻去 有人开着电动三轮车运货送货 还有人摩托车轰鸣着飞驰而过 同样是车,有的需要考驾照,有的只能走自行车道,有的出事故要赔钱……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呢?今天法小云就跟大家聊聊,交警叔叔口中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到底是怎么区分的? 一、两分钟看懂根本区别 翻开《道路交通安全法》,里面说得很明白: 机动车:自带动力装置驱动,设计时速超20公里,重量超40公斤的都得算(拖拉机也算哦) 非机动车:不超过上述标准的(比如咱们的自行车)或者人力/畜力驱动的(比如马拉车) 但这还不是全部,更关键的是要看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规定: 1️⃣ 最高车速不超过25公里/小时 2️⃣ 整车重量不超过55公斤 3️⃣ 必须安装脚踏骑行功能 只要超过其中1条,就算长得再像电动车,也会被划入机动车范畴! 二、3个真实案例涨知识 >案例1 小王网购的"电动自行车"撞了人,法院一查发现: 这车最高时速35公里,车重70公斤还拆了脚蹬子 结果按机动车处理,小王赔了32万 >案例2 老李的电动三轮载货车上路,因没驾驶证被罚 法庭调取产品合格证显示:电机功率2000W 直接认定为机动车,行政处罚有效 >案例3 小美的折叠电动车载闺蜜摔伤 经检测车速达标但有脚踏装置 法院判定属于非机动车,按过失比例赔偿 三、遇到问题怎么办? 第一步:确认身份 ➤ 新车:直接看合格证和说明书 ➤ 旧车:找检测机构做属性鉴定(一般交管部门就能做) 第二步:事故处理 ✅ 非机动车事故按普通民事纠纷处理 ⚠️ 机动车事故可能需要刑事责任 ⭐特别提醒:网购车辆最容易踩坑! 很多商家打擦边球,声称"不用上牌",但出事才发现要担全责。建议大家购买时务必要求开具标注车型的正式发票。 四、交警蜀黍温馨提示 1️⃣ 骑行超标电动车=无证驾驶 面临拘留+罚款的"豪华套餐" 2️⃣ 酒驾超标电动车可能构成危险驾驶罪 3️⃣ 买保险要看准类别 别给机动车买非机动车险种 最后这句话要记牢—— 车辆属性不看长得像不像,全看参数达不达标! 以上就是关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划分标准是什么?如何理解两者的定义和界限?"的相关解答。如果遇到类似纠纷需要帮助,点击下方咨询按钮就能联系专业律师,目前已有十万律师在线,3分钟内就能为您匹配最适合的解决方案。别让规则盲区坑了你,现在就获取专属法律建议吧!
知识产权149人阅读
侵犯商标权是否要承担刑事责任?具体有哪些法律条款涉及?
侵犯商标权是否要承担刑事责任?具体有哪些法律条款涉及?
生活中,你可能遇到过这种情况: 朋友在朋友圈低价卖某大牌「同款」,你犹豫要不要买; 公司想蹭知名品牌热度设计产品包装,又担心被官方找麻烦; 甚至自己用过的高仿商品被查,手写罚单赫然写着「涉嫌商标侵权」…… 这类行为真的可能坐牢吗?今天法小云用三个真实场景告诉你答案。 一、卖假货也会把人卖进监狱? 先讲结论:侵权商标可能涉及牢狱之灾! 但别紧张,只有达到「情节严重」才会触发刑事处罚。具体分为这三种情况: 1. 开设工厂仿冒商标 举个真实案例:浙江某公司老板张某偷偷加工某国际运动品牌的鞋子,从标签到鞋盒完全照搬,卖了300多万元,最终因「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刑4年(《刑法》第213条)。 2. 明知是假货仍销售 如果小商店老板老李长期贩卖假茅台,金额超25万元,就可能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刑法》第214条)。去年上海某烟酒店老板因此被判3年。 3. 帮人造假商标标签 比如印刷厂老板王某接单仿制某奶茶品牌杯贴,数量超10万张,即便自己没卖产品,也会被按「非法制造注册商标标识罪」追责(《刑法》第215条)。 二、如何判断「情节严重」? 法律明确这几种情况容易踩刑事雷区: 违法所得超过5万元,或侵权金额超25万元 假货涉及食品药品等危害健康的产品 两年内因商标侵权被处罚过,再次侵权 造成恶劣影响(如假货引发安全事故) 案例速递:武汉某微商团队卖假冒母婴产品,因部分奶粉导致婴幼儿腹泻,即便销售额仅18万元,仍被认定为「情节严重」判刑。 三、遇到侵权纠纷怎么办? 情况1:收到侵权警告函 ✅动作指南: 1. 立即下架或停用被投诉商品 2. 核对商品来源(保留进货单、授权书) 3. 主动联系投诉方协商赔偿(态度友好能降赔偿金) 情况2:已被起诉到法院 ✅动作指南: 1. 整理证明材料(正品进货渠道、商标使用证据) 2. 委托律师分析是否构成「实质相似」(字体、配色差异可能成为抗辩关键) 3. 若确属侵权,主动赔偿争取和解撤诉 情况3:公安已介入调查 ✅救命提醒: 1. 如实说明经营情况,配合查封证据 2. 尽快退赔违法所得 3. 重点争取「犯罪未遂」认定(如假货尚未售出) 四、普通人如何避免中招? 1. 个体户创业:务必提前申请商标注册(登陆商标局官网自助查询) 2. 实体店进货:要求供货方提供商标授权书,注意核对盖章原件 3. 电商卖家:主图避免使用「同款」「原单」等敏感词,详情页删掉大品牌Logo 4. 微商代理:优先销售国货白牌,避开国际大牌仿品 法律不只是冰冷的条文,更是守护你我的铠甲。 如果你正在为商标侵权问题发愁,或许只需一个专业建议就能解除危机。 点击下方【咨询】按钮,10万实名认证律师在线接单,从紧急应对到风险规避,为你提供「每一步都有法可依」的实操方案。 (文章配图建议:律师低头翻找法律书籍的插画,背景为天平与法槌的简笔线条)
知识产权78人阅读
民法典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具体条款有哪些?
民法典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具体条款有哪些?
你是否遇到过这些情况? 辛苦设计的短视频被搬运 熬夜写的文章被随意抄袭 自家网店的商品图被同行盗用 是不是既生气又无奈? 别急!民法典早就为你的原创成果撑腰了 今天法小云就带大家看看 生活中那些让人头疼的"盗用"行为 民法典是怎么来保护的 民法典里有关知识产权的干货条款 第123条:说清了知识产权包括哪些 白纸黑字写着 咱们的发明、品牌标志(商标)、创意设计、图书影视(著作权)等 都算受保护的"知识财产" 就跟存折里的存款一样受法律保护 第1185条:给恶意侵权者戴紧箍咒 遇到故意抄袭还不悔改的 法院可以判赔的钱超过实际损失 (比如盗版书按定价算只值50元 但这个条款能让抄袭者赔到500元) 第11941197条:三大网络护身符 用手机刷到盗用内容的平台 如果收到通知后24小时不处理 就要和侵权者一起担责 但要是平台能证明自己不知道 并且及时删除内容就不用赔 现实中的鲜活案例 美术字体惹官司 上海某公司随意使用某字体库 被判赔偿2.8万元(参照第1185条) 短视频原创大战 长沙法院最近判决 擅自搬运15秒原创视频需赔偿5000元 (依据第123条著作权保护) 电商图片保卫战 杭州某淘宝店家盗用商品图 法院判其删除图片并赔偿800元 (适用第1195条网络侵权条款) 遇到侵权三步自救指南 第一步:固定证据 • 截图带时间显示 • 录屏要连续操作过程 • 保存商品购买记录 (花50元做个公证更保险) 第二步:主动出击 先给侵权方发加盖公章的告知函 同步向平台投诉 (某宝某音都有侵权投诉入口) 第三步:法律维权 准备以下材料去法院立案: 1. 自己是原创的证明(源文件、登记证书) 2. 对方侵权的证据链 3. 损失计算依据(比如被盗用后的销量下滑数据) 说到这里要提醒大家 很多小纠纷其实不用打官司 通过"知识产权纠纷调解中心"处理 往往半个月内就能解决 如果看完文章还有疑问 或者正在面临相似困扰 点击下方咨询按钮 我们为您对接全国专业律师 10万+持证律师在线等 根据您的情况量身定制解决方案 从前期的证据固定到后期的索赔计算 手把手教您守住自己的创意果实 毕竟每一份原创 都应该被温柔以待
知识产权183人阅读
保密协议补偿标准和程序有哪些?
保密协议补偿标准和程序有哪些?
保密协议补偿标准和程序有哪些? ——法小云为你轻松解答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入职时签了一堆文件,其中有一份“保密协议”,密密麻麻的条款看都看不完。结果某天公司突然说:“你签过保密协议的,现在离职了要保密,不然要赔钱!”这时候你心里肯定慌得不行——保密到底有没有补偿?公司随便写个协议就能限制我吗? 别急!今天法小云就用大白话,把保密协议的补偿标准和程序给你掰扯清楚。 一、法律怎么说?义务≠白打工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3条,如果公司要求你签保密协议,并且离职后还要继续保密,必须按月给你经济补偿! 关键点: 1. 补偿一定要给:公司不能“只让你保密,不给钱”。 2. 金额要合理:一般是离职前12个月平均工资的30%左右,具体看协议约定。 3. 必须白纸黑字:如果协议里没写补偿条款,这协议可能无效! 二、真实案例长这样 小张曾是某科技公司员工,签了保密协议,但协议里没提补偿金。离职后小张去了同行公司,原公司起诉他“违约泄密”,结果法院判决:协议没约定补偿,公司无权要求小张赔偿! 法小云提醒:公司想用保密协议限制你,就得先履行给钱的义务,否则这协议就像“空头支票”,没有法律效力! 三、遇到问题怎么办?手把手教你应对 第一步:先看协议写了啥 翻出保密协议,重点关注两点: 有没有写清楚“离职后每月给多少钱”? 补偿标准是不是合理(比如工资的20%50%)? 第二步:公司不给钱?可以这样办 如果公司不付保密补偿金,你也不用遵守协议!但要注意: 1. 主动催告:发微信或邮件明确要求公司支付,保留证据。 2. 协商不成再投诉:去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免费!)。 第三步:被公司告了?别慌! 如果公司说你违约要求赔偿,你可以拿出两个“护身符”: 协议里没约定补偿条款 → 协议无效! 公司没按时付补偿金 → 违约的是公司! 四、重要补充:这些坑千万别踩 1. 签协议前必须谈清楚:补偿金额、支付时间都要落到纸面。 2. 保密不是“无限期”:通常保密期不超过2年,超长年限可能不合理。 3. 别随便按手印:如果协议里写“保密但没补偿”,千万慎重签字! 以上就是关于【保密协议补偿标准和程序有哪些?】的详细解答。如果你遇到了公司用保密协议刁难、拖欠补偿金,或者被索赔的情况,千万不要自己硬扛!点击下方咨询按钮,10万专业律师在线匹配,帮你分析协议漏洞、准备证据,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法小云温馨提醒:咨询时记得带上保密协议、工资单、沟通记录,律师能更快帮到你哦~)
知识产权55人阅读
法律规定被父母强迫结婚是否违法?子女如何维权?
法律规定被父母强迫结婚是否违法?子女如何维权?
被父母逼婚怎么办?反抗会被骂不孝吗? 最近收到一位读者的私信:"我才23岁,父母天天逼我和相亲对象领证,还说要断绝关系。我不愿意结婚是犯法吗?他们有权这样做吗?" 这个问题特别值得我们重视——当下仍有不少人觉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天经地义,可现在是2024年了,法律早已把婚姻自由权交还给了每位公民。 ▍父母的"逼婚"到底违不违法? 答案非常明确:违法! 根据《民法典》第1042条明文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也就是说: ① 任何强制他人结婚的行为都可追究法律责任 ② 家长以威胁、恐吓等手段逼迫子女结婚属于严重违法行为 ③ 即便是通过断绝关系、经济控制等"软暴力"施压也属违法 新闻报道中的真实案例:2022年河北某法院判决案例中,女儿在父母再三胁迫下登记结婚,半年后向法院起诉撤销婚姻。法院最终判定婚姻无效,当事父母因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还被判处6个月拘役。 ▍被逼婚时如何自救? 遇到逼婚千万别自己忍着!这些方法能保护你: 【温和沟通阶段】 ① 保存所有微信催婚记录 ② 联络关系好的亲戚帮忙劝说 ③ 向当地居委会/妇联求助调解 【激烈冲突阶段】 ④ 直接拨打110报警(警方必须受理此类报案) ⑤ 到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可禁止父母靠近) ⑥ 如果已登记结婚,1年内可向法院申请撤销婚姻(需提供胁迫证据) 重要证据收集清单 ✓ 父母要求结婚的微信/短信记录 ✓ 通话录音(要注意明确说出拒绝结婚的意思) ✓ 居委会/妇联调解记录 ✓ 被迫登记结婚时见证人的证词 ▍婚后的补救措施 如果是被胁迫登记结婚的受害者,请务必注意这两个关键时间点: • 强制登记1年内:向法院申请撤销婚姻(不留婚史记录) • 超过1年但想离婚:建议立即通过诉讼离婚 特别提示:收到暴力威胁时,务必立刻报警!《反家庭暴力法》早已将精神暴力纳入保护范围,像"不结婚就别回家"这类威胁都可构成家暴。 遇到逼婚困扰时不要独自硬抗,找专业律师咨询才能找到最佳解决方案。点击下方咨询按钮即可在线联系律师,全国10万名律师在线接单,3分钟极速响应,专业解答婚姻家庭难题。无论您想了解取证方法、诉讼流程还是具体的维权措施,都能找到匹配的解决方案。
知识产权119人阅读
著作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有哪些?
著作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有哪些?
你辛辛苦苦写的文章被整篇搬运?随手拍的短视频刚火就被盗用?今天法小云就带大家看看,该怎么守护我们的"原创小宝贝"。 你的作品被"偷"过吗? 前几天有位学生投稿说,自己拍的毕业照被影楼偷偷挂在宣传页上;还有个插画师朋友,发现自己给客户画的头像出现在别人店铺里当商品...这样的事每天都在上演。 著作权保护有哪些法宝? 只要用你的大脑创作出了文字、图片、音乐、视频这些作品,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自动获得《著作权法》保护啦!不需要去盖章认证,就像刚出生的小婴儿天然享有生命权一样。 法律给了作者六把保护伞: 1. 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就好比你给孩子取名的权利) 2. 禁止别人乱改作品的权利(不能给蒙娜丽莎加胡子) 3. 决定作品传播方式的权利(发朋友圈还是印成书) 4. 获得报酬的权利(劳动果实不能被白嫖) 5. 改编作品的权利(比如把小说拍成电影) 6. 网络传播的控制权(不能随手转卖你的电子书) 去年有个真实案例:有位摄影爱好者把旅行照片上传微博,结果被某旅行社盗用了27张。法院最后判决旅行社赔偿3万元,每一分都是对原创者的尊重。 遇到侵权怎么办?手把手教你维权 第一步:马上保存证据 发现被盗用时,立即用手机录屏保存对方使用证据。如果是网页内容,可以通过"可信时间戳"这样的取证工具固定证据,这种电子证据和公证处取证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二步:温柔警告→重拳出击 先尝试私信对方友好沟通,比如"亲~这张照片是我拍的哦,麻烦标明出处或删除吧~",如果对方装死,可以请律师发一份正式的《停止侵权律师函》。 第三步:法律途径维权 准备好著作权登记证书(建议创作完成后就去版权局官网办理)、创作底稿、修改记录等证据。根据《著作权法》第五十四条,实际损失难以计算的,可以主张五百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赔偿。 第四步:网络平台举报 各大平台都有原创保护通道。比如某视频平台近期处理了上万条侵权视频,成功下架率超过90%,操作比网购退货还简单。 贴心小棉袄的建议箱 1. 日常注意保存创作过程记录,截稿时拍照存证 2. 在作品上添加半透明水印(位置要机智) 3. 重要的商业合作要签书面合同约定版权归属 4. 发现侵权行为不要拖,诉讼时效只有三年 5. 维权过程中可以和侵权方协商,很多案例在律师介入阶段就能和解 最后法小云想说,保护版权就像养花,既要防止别人乱摘,也要记得不随便摘别人的花朵。毕竟,谁不想活在一个尊重原创的世界呢?
知识产权63人阅读
保密协议违约应该如何补偿?是否有具体的补偿标准或规定?
保密协议违约应该如何补偿?是否有具体的补偿标准或规定?
保密协议违约了要赔多少钱? 看完这份攻略你就不慌了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法小云~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同事把公司的新产品方案偷偷卖给竞争对手,朋友拿着你的创业点子另起炉灶,甚至前员工在网上泄露客户隐私... 这些行为的背后都站着同一份文件——保密协议。今天咱们就聊聊,签了保密协议后违约到底怎么赔钱?会不会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倾家荡产? 先看法律怎么说 说到保密协议,主要涉及这三个“护法神”: 1. 《民法典》第501条:合同当事人不得泄露商业秘密 2. 《劳动合同法》第23条、90条:员工泄密要赔偿损失 3.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7条:恶意泄密的要赔实际损失+惩罚性赔偿 敲黑板!这三部法律告诉我们: • 不管签的是劳动合同还是合作合同,保密都是基本义务 • 企业可以要求约定具体违约金(但不能漫天要价) • 如果没约定具体金额,法院会按实际损失判 赔偿标准有讲究 根据最高法院的裁判指引,通常分三种情况: 【情况一】白纸黑字写清数额 比如约定"泄密一次赔20万",只要这个金额不超过企业实际损失的30%,法院就会支持。有个真实案例:某设计公司前员工泄露设计方案,按合同约定被判赔15万。 【情况二】笼统说"赔偿损失" 这时需要企业举证实际损失,比如: • 客户流失带来的利润减少(需提供往年交易记录) • 研发成本(需提供费用凭证) 有个典型案例:某餐饮品牌加盟商泄露秘方,被判赔偿配方研发费用18万元+加盟商抢客损失7万元。 【情况三】遇到狮子大开口 要是协议里写着"泄密就赔500万",但是企业实际只损失了50万,这种情况法院会把赔偿调低到合理范围。 普通人遇到这事怎么办? 法小云给咱们准备了四步应急包: 第一步:快速自查协议 翻出保密协议重点看两条: ① 违约情形有没有具体描述 ② 赔偿条款是明确数字还是"按实际损失" 第二步:先协商别硬刚 建议先和对方沟通:"您看合同里约定了X万赔偿,但这个数额是不是能再商量?"很多时候企业也担心诉讼成本高 第三步:收集关键证据 必备三件套: ✓ 能证明信息属于商业秘密的证据(比如标注"机密"的文件) ✓ 证明对方知晓保密义务(签字记录/邮件确认) ✓ 泄密带来的损失凭证 第四步: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 如果协商不成,带着协议和证据找律师: • 金额5万以下建议走劳动仲裁 • 金额大的直接去法院起诉 有个实用提示:即使没签书面协议,只要能证明对方是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商业秘密,同样可以主张赔偿! 最后法小云想说: 保密协议是把双刃剑,既保护企业的核心利益,也约束着每个签约人的行为。遇到纠纷时不必慌乱,保留好证据,法律会给出公平的答案~ 下期想了解什么法律冷知识?留言区告诉小云吧!
知识产权192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