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人如何行使抗辩权及抗辩事由详解
债务关系中,债务人依法享有抗辩权,这是保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法律手段。在实际操作中,债务人应如何正确行使抗辩权,以及具体的抗辩事由有哪些,是每位债务人都应了解的法律常识。
一、债务人行使抗辩权的步骤
债务人应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抗辩权。当债权人提出请求履行债务时,债务人应首先确认该请求是否符合合同约定和法律规范。如存在可以抗辩的事由,债务人应及时向债权人提出,并保留相关证据。
二、具体的抗辩事由
1. 履行抗辩:如债权人存在履行不当,债务人可主张暂时不履行义务。如合同中约定了履行的顺序、期限等条款,一旦对方违约在先,债务人可主张此抗辩事由。
2. 合同解除或撤销的抗辩:若合同存在可撤销或解除的法定情形,如欺诈、胁迫等,债务人可主张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
3. 债权人的权利已消灭的抗辩:如债权人的债权已超过诉讼时效,或债务已得到履行等情形,债务人可主张债权人的权利已消灭。
三、相关法律条文列举
《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五条规定了债务人的抗辩权;第五百二十六条规定了合同中履行顺序的抗辩;第六百八十条规定了欺诈、胁迫等情形下的合同撤销权等。债务人在行使抗辩权时,应参照这些法律规定进行实际操作。
了解并正确行使抗辩权,是债务人在债务关系中的重要法律保障。希望每位债务人都能了解并合理运用这一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