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共同担保人中相互追偿权的详细解析。

来源 : 法驻云小编 190人阅读
导读: 本文详细解析共同担保人中相互追偿权的法律依据与实践条件,涵盖《民法典》《担保法解释》相关规定,阐明担保人追偿权的产生条件、责任分担原则及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帮助担保人维护合法权益。

大家好呀,我是你们的朋友法小云~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个“借钱容易追钱难”的场景:朋友找你帮忙担保贷款,你出于义气答应了,结果另外几个担保人突然“消失”了,这时候你替他们还的钱还能要回来吗?

咱们先来看一个真实案例:

张三、李四、王五共同为好友老陈的100万借款提供担保。后来老陈无力偿还,张三被法院判决承担全部100万元债务。张三掏空家底还钱后,转头却发现李四出国失联,王五两手一摊说自己也没钱。

张三能找这两位“担保队友”要回部分钱吗?

这就要说到今天的关键词——共同担保人相互追偿权。

【法律小课堂】

根据《民法典》第392条和第700条规定:

1. 如果担保合同里没明确约定可以相互追偿,担保人之间一般不能互相追债

2. 但存在两种例外情况:

- 多个担保人在同一合同上签字

- 担保人明确知道还有其他担保人存在

(举个栗子🌰:2021年杭州某案件,6名担保人虽分别签署合同,但法院通过微信聊天记录确认他们知晓彼此存在,最终支持了已还款担保人的追偿诉求)

【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第一步:翻出当年的担保合同

仔细查看是否有“连带追偿”“共同担保人按比例分担”等条款,有这类约定就成功了一半。

第二步:收集“队友”线索

保留还款凭证、催款记录,收集能证明其他担保人存在的证据(比如群聊记录、共同签字的文件)。

第三步:先礼后兵

建议先与其他担保人协商,可以这样说:“王哥,当时咱们都说好共同担责的,我这实在是垫付不起了,您看能不能先分担30%?”

第四步:法庭见真章

若协商无果,记得在还清债务后3年内起诉。起诉时需要准备:

- 已代偿债务的银行流水

- 原始借款合同担保协议

- 能证明担保人关联性的证据

最后提醒大家:签字担保前一定要看清合同条款,最好明确约定担保比例和追偿方式。毕竟亲兄弟还要明算账,担保可不是刷脸点赞那么简单哦~

以上就是关于“关于共同担保人中相互追偿权的详细解析”的相关回答。如果你也遇到了替人还债后追讨无门的困境,点击下方咨询按钮,10万专业律师在线等您提问。我们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匹配最擅长处理担保纠纷的律师,手把手教您如何有效维权。

法律问题就像乱糟糟的毛线团,找对线头就能轻松理顺。咱们下期见!

遇到法律问题,马上免费在线咨询,3分钟极速回答
输入您的法律问题,一次提问多位律师解答
马上提问
声明:以下内容由本网站结合政策法规整理发布,若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可联系法驻云官方客服举报。
法律咨询
提问
关于共同担保人中相互追偿权的详细解析。
来源 : 法驻云小编 190人阅读
导读: 本文详细解析共同担保人中相互追偿权的法律依据与实践条件,涵盖《民法典》《担保法解释》相关规定,阐明担保人追偿权的产生条件、责任分担原则及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帮助担保人维护合法权益。

大家好呀,我是你们的朋友法小云~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个“借钱容易追钱难”的场景:朋友找你帮忙担保贷款,你出于义气答应了,结果另外几个担保人突然“消失”了,这时候你替他们还的钱还能要回来吗?

咱们先来看一个真实案例:

张三、李四、王五共同为好友老陈的100万借款提供担保。后来老陈无力偿还,张三被法院判决承担全部100万元债务。张三掏空家底还钱后,转头却发现李四出国失联,王五两手一摊说自己也没钱。

张三能找这两位“担保队友”要回部分钱吗?

这就要说到今天的关键词——共同担保人相互追偿权。

【法律小课堂】

根据《民法典》第392条和第700条规定:

1. 如果担保合同里没明确约定可以相互追偿,担保人之间一般不能互相追债

2. 但存在两种例外情况:

- 多个担保人在同一合同上签字

- 担保人明确知道还有其他担保人存在

(举个栗子🌰:2021年杭州某案件,6名担保人虽分别签署合同,但法院通过微信聊天记录确认他们知晓彼此存在,最终支持了已还款担保人的追偿诉求)

【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第一步:翻出当年的担保合同

仔细查看是否有“连带追偿”“共同担保人按比例分担”等条款,有这类约定就成功了一半。

第二步:收集“队友”线索

保留还款凭证、催款记录,收集能证明其他担保人存在的证据(比如群聊记录、共同签字的文件)。

第三步:先礼后兵

建议先与其他担保人协商,可以这样说:“王哥,当时咱们都说好共同担责的,我这实在是垫付不起了,您看能不能先分担30%?”

第四步:法庭见真章

若协商无果,记得在还清债务后3年内起诉。起诉时需要准备:

- 已代偿债务的银行流水

- 原始借款合同担保协议

- 能证明担保人关联性的证据

最后提醒大家:签字担保前一定要看清合同条款,最好明确约定担保比例和追偿方式。毕竟亲兄弟还要明算账,担保可不是刷脸点赞那么简单哦~

以上就是关于“关于共同担保人中相互追偿权的详细解析”的相关回答。如果你也遇到了替人还债后追讨无门的困境,点击下方咨询按钮,10万专业律师在线等您提问。我们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匹配最擅长处理担保纠纷的律师,手把手教您如何有效维权。

法律问题就像乱糟糟的毛线团,找对线头就能轻松理顺。咱们下期见!

在线咨询
最快10秒应答
真实认证.海量律师.专业解答
接入律师
“平台精选本地律师为您提供服务”

声明:以下内容由本网站结合政策法规整理发布,若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可联系法驻云官方客服举报。

更多债权债务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