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给孩子报培训班时,这些权利和责任一定要知道!
大家好,我是大家的普法小助手法小云~
暑假一到,很多家长都会忙着给孩子挑培训班,但你是不是也经历过这些“心塞时刻”——
刚报名的舞蹈班突然换了老师,教学质量直线下降;
游泳馆承诺的“专人看护”形同虚设,孩子呛水却找不到教练;
交钱后才发现培训班没资质,退款还被扣了一大半手续费……
别慌!今天法小云就带大家捋一捋“家长在未成年人培训中的保护职责及权利”,帮你把踩过的坑变成避雷指南!
一、法律给家长定下的“护娃任务”
(1)家长是孩子的“安全教育辅导员”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6条,家长不仅要管孩子的学习,更要关注他们的安全。比如给孩子报培训班前,你得做好三件事:
✔ 查机构资质(营业执照、办学许可证);
✔ 核实场地安全(消防通道、教学设备);
✔ 确认教练资质(教师资格证或专业证书)。
(2)家长是孩子的“权益守护官”
《民法典》第19条规定,8岁以上的孩子可以独立参加和自己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活动,但对风险高的培训(如潜水、滑雪),家长必须全程把关合同内容(比如培训机构免责条款是否合法)。
二、遇到问题别怂!法律给你的“硬核权利”
(一) 家长有这些“权利法宝”
1. 知情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8条)
机构必须告诉你老师资历、课程内容、退费规则,承诺的“一对一辅导”不能变成“一对多放养”!
2. 退费权(《民法典》第563条)
如果机构擅自更换老师、虚假宣传、教学环境不安全,家长可以直接要求解除合同并退费!
3. 监督权
家长有权随时旁听课程,要求查看监控(但别打扰其他孩子上课哦~)。
(二)真实案例告诉你:家长胜诉不是梦!
👉 案例1:游泳班水质不达标,家长成功退款
杭州张妈妈发现孩子学游泳后皮肤过敏,检测发现泳池尿素超标。法院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判决机构全额退款并赔偿医药费。
法小云划重点: 对健康类的培训,家长要主动查看卫生检测报告!
👉 案例2:机构跑路,家长起诉追回学费
某书法班突然关门,30名家长联合起诉。法院通过机构剩余财产优先清偿学费,家长拿回了70%费用。
法小云提醒: 缴费时务必索要发票,转账备注“培训费”!
三、法小云的“避坑三步法”
第一步:选机构时“三查一问”
✅ 查资质(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 查口碑(裁判文书网看是否有纠纷);
✅ 查合同(模板是否公平);
❓ 问细节(退费比例、课程调整规则)。
第二步:签合同牢记“三要三不要”
⚠️ 要写明“退费细则”,不要口头承诺;
⚠️ 要约定“更换老师需同意”,不要模糊表述;
⚠️ 要保留缴费凭证,不要现金支付!
第三步:遇到纠纷这样做
1️⃣ 协商:先和机构负责人沟通,全程录音;
2️⃣ 投诉:拨打12315或登录全国12315平台;
3️⃣ 起诉:微信搜索“人民法院在线服务”,300元内可直接小程序立案(亲测好用!)。
以上就是关于家长在未成年人培训中的保护职责及权利有哪些?的干货指南啦!
如果你也遇到了机构不退费、孩子受伤索赔难等问题,别担心!点击下方咨询按钮,10万名律师在线答疑,帮你精准分析案情,快速制定维权方案。
无论是写起诉状还是收集证据,专业律师都会手把手指导,让孩子安心学习,家长少走弯路~
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
而是保护孩子的温暖铠甲。
—— 守护每个家庭的 法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