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继续教育课程想提升自己,结果签完合同才发现课程质量差、退费难,甚至暗藏各种“霸王条款”?别慌!今天法小云就和大家聊聊,怎样在签合同前快速识别风险,守护自己的钱包和权益!
---
一、先搞懂法律怎么说
继续教育合同本质是服务合同,主要受《民法典》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几个关键法条咱们得记牢:
1. 《民法典》第496条
机构如果用提前印好的合同模板(比如电子协议),必须明确提示重点条款(如退费规则、违约责任)。如果藏着掖着不说,这些条款可能无效!
2. 《民法典》第497条
如果合同里出现“机构有权随时改课程”“学员违约要赔天价违约金”这种明显不公平的条款,咱们可以直接主张无效!
3.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6条
合同里不能有“概不退款”“最终解释权归机构”这类霸王条款,否则法律不认!
---
二、真实案例长这样
案例1:课程缩水,退费成功!
张女士花1.2万元报名“保过班”,合同写着“48小时直播课”,实际只上了12小时录播课。法院判决机构违约,全额退款!
关键点: 机构未按约定提供服务,属于根本违约。
案例2:违约金过高,法院砍半!
李先生因工作变动申请退课,机构按合同要求扣50%违约金。法院认为违约金过高,调整为20%。
关键点: 违约金超过实际损失30%的,可要求法院调整。
---
三、手把手教你避坑
第一步:逐条核对合同
重点盯紧这些条款:
- 课程内容(课时、形式、师资)是否写具体?
- 退费规则(什么情况能退?扣多少手续费?)
- 违约条款(双方责任是否对等?)
小技巧: 要求机构把口头承诺写进合同!比如“班主任全程答疑”“考试不过退费”等。
第二步:三大证据不能少
1. 课程宣传页面截图(防止“虚假宣传”)
2. 缴费凭证(备注费用用途)
3. 沟通记录(微信、电话录音等)
第三步:发现问题这样办
1. 先协商: 明确说清哪条不合理,要求修改(记得留书面记录)
2. 再投诉: 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或教育局举报
3. 最后起诉: 保留好证据,向法院主张条款无效
---
四、特别提醒
线上签电子合同时,一定要点开“协议全文”仔细阅读!很多机构的“已阅读”勾选框默认自动勾选,千万别直接跳过!
---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确保继续教育合同条款符合法律规定?】的相关回答。如果你也遇到了课程退费难、合同条款看不懂等问题,别着急!点击下方咨询按钮,10万专业律师在线解答。我们会为您精准匹配经验丰富的律师,一对一解决您的实际问题,守护您的每一分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