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噪音吵得睡不着觉、朋友借钱迟迟不还、网购商品出现质量问题...生活中这些看似普通的摩擦,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闹上法庭。但你知道吗?其实大多数民事纠纷在正式开庭前,都会经历一个"降温环节"——民事调解。今天法小云就和大家聊聊,当调解时双方各执一词,有哪些化解分歧的妙招。
***
先来点法律小点心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规定,调解必须遵循当事人自愿原则,达成的协议不得违反法律规定。而《人民调解法》第十九条更明确,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就像签了合同一样有效。
举个真实案例:2021年杭州某小区住户因楼上漏水索赔纠纷,调解员通过物业提供的维修记录,帮助双方确认了实际损失金额。最终楼下住户主动降低索赔要求,楼上业主也承诺承担全部维修费用,双方当场签订了分期支付协议。
***
五大调解破冰术
【先给情绪降个温】
当对方脸红脖子粗地说"绝对不可能"时,千万别急着反驳。可以尝试说:"我理解您现在的心情,咱们先把争议点理清楚好吗?"记得用笔记本记下双方的分歧点,这个动作能让对方感觉被重视。
【找准矛盾核心】
有位调解员说过:"表面争的是5000块赔偿,实际争的是一口气。"试着用纸写下:对方最在意什么?我们最不能让步的是什么?找到那个双方都能垫垫脚够得着的平衡点。
【搬来救兵助攻】
街道调解员、行业协会、甚至双方都信任的亲友,都可能成为破局关键。去年深圳有起宠物伤人纠纷,就是通过宠物医院院长出面科普饲养规范,让狗主人主动承担了医疗费。
【换个姿势商量】
金钱谈不拢?试试用服务置换。比如装修纠纷中,施工方用延长质保期代替现金赔偿。时间有冲突?可以约定分期履行,就像网购时的"确认收货再付款"。
【白纸黑字防反悔】
达成协议时务必写明:"若未按约履行,守约方有权直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这句话能让调解书升级为"尚方宝剑",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一条,这类协议经司法确认后,效力等同判决书。
***
遇到纠纷怎么办?手把手教你三步走
1. 先试着自己协商
准备好聊天记录、合同、照片等证据,用手机录下沟通过程(需告知对方)。建议选在社区调解室等中立场所,记得约上两位见证人。
2. 找专业调解组织
拨打12348法律援助热线,或者通过微信小程序搜索"人民调解",全国4.5万个调解组织任你选。调解一般不收费,整个过程通常不超过20个工作日。
3. 及时固定证据
就算调解不成,过程中对方承认的事实都可能成为诉讼证据。有个小窍门:调解时随身带印泥,重要文件当场按手印确认。
***
以上就是关于"民事调解中双方分歧的处理策略有哪些?"的相关回答。如果你正在为纠纷调解犯愁,不妨点击下方咨询按钮,平台10万名律师在线待命,3分钟就能为你匹配最合适的法律顾问。无论是分析调解方案还是审核协议条款,专业律师都能给你实实在在的帮助,让维权之路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