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反保密协议后是否有补偿措施?保密协议违约的赔偿标准是什么?

来源 : 法驻云小编 120人阅读
导读: 本文详细解析保密协议违约后的赔偿措施与法律标准,涵盖直接损失、间接损失的界定及法律依据,结合《合同法》《民法典》《反不正当竞争法》相关条款,指导当事人如何通过法律手段维护权益并获取合理补偿。

你签过保密协议吗?

比如入职时签的合同里夹着一页保密条款,或是和合作伙伴合作时被要求“绝不能外传商业机密”……可万一不小心说漏了嘴,或者被怀疑泄密,会有什么后果?

今天法小云就和你聊聊:违反保密协议后,到底要不要赔钱?要赔多少?

---

先讲一个真实故事

隔壁公司的小李,某天和同事吃饭时吐槽了一句“我们部门工资太低了”,结果被同事截图发到网上,导致公司内部薪资结构曝光。

公司以“违反保密协议”为由,直接开除了小李,还要求他赔偿10万元。

小李慌了:“聊天也算泄密?赔钱标准到底谁说了算?”

---

法律怎么说?

我国法律对保密协议有明确规定,主要涉及两部法律:

1. 劳动合同法:第23条、第90条

- 员工违反保密义务,用人单位可以要求赔偿经济损失

- 如果保密协议里约定了违约金,法院一般会支持(但金额不能明显过高)。

2. 《民法典》:第584条

- 违约赔偿包括实际损失+预期利益损失。比如你泄露了客户名单,公司不仅要赔丢掉的订单,还可能算上未来合作可能赚到的钱。

划重点

- 是否赔钱?必须赔,但金额不一定按协议写的来,法院会看实际损失。

- 没写违约金怎么办?按公司实际损失算,比如利润下滑、补救成本等。

---

法院会怎么判?看两个真实案例

案例1:员工跳槽带走客户名单,赔了30万

某销售经理离职后,把前公司的客户联系方式给了新东家。

法院判他赔偿30万,因为公司证明了这些客户带来的年利润超过50万。

案例2:合作方泄露产品设计,最终协商赔5万

一家小公司和工厂签了保密协议生产新品,结果工厂提前泄露设计图。

公司起诉后,法院发现实际损失难以计算,最后双方协商赔了5万。

法小云提醒

法院判赔时,关键看两点——

1. 泄密行为是否直接导致损失;

2. 损失金额有没有证据(比如合同、财务数据)。

---

如果遇到问题,你该怎么做?

第一步:冷静,别急着认错或吵架

先回顾保密协议内容,确认自己是否真的违约。

比如:协议里写的是“禁止对外披露技术细节”,而你只是提到产品名字,可能不算违约。

第二步:收集一切能证明“没泄密”或“损失夸大”的证据

- 聊天记录、邮件、会议纪要(证明你没主动泄密);

- 公司主张的损失证据是否合理(比如亏损是不是全因泄密?)。

第三步:协商优先,诉讼兜底

- 如果责任明确,可以和对方协商分期赔偿或降低金额;

- 若公司狮子大开口,直接走法律程序,法院会按实际损失判。

小贴士

签保密协议前,务必看清这三条——

1. 保密范围具体包括什么(比如“技术资料”还是“所有内部信息”);

2. 违约金是否合理(月薪5000却约定赔100万,法院可能不认);

3. 保密期限多久(离职后还要保密3年?5年?)。

---

以上就是关于【违反保密协议后是否有补偿措施?保密协议违约的赔偿标准是什么?】的相关解答。

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问题,别担心!点击下方咨询按钮,立刻联系律师。

我们平台有10万+专业律师在线,能快速帮你分析案情,定制解决方案,助你妥善应对法律纠纷

(注:文中案例根据公开裁判文书改编,人物均为化名。)

遇到法律问题,马上免费在线咨询,3分钟极速回答
输入您的法律问题,一次提问多位律师解答
马上提问
声明:以下内容由本网站结合政策法规整理发布,若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可联系法驻云官方客服举报。
法律咨询
提问
违反保密协议后是否有补偿措施?保密协议违约的赔偿标准是什么?
来源 : 法驻云小编 120人阅读
导读: 本文详细解析保密协议违约后的赔偿措施与法律标准,涵盖直接损失、间接损失的界定及法律依据,结合《合同法》《民法典》《反不正当竞争法》相关条款,指导当事人如何通过法律手段维护权益并获取合理补偿。

你签过保密协议吗?

比如入职时签的合同里夹着一页保密条款,或是和合作伙伴合作时被要求“绝不能外传商业机密”……可万一不小心说漏了嘴,或者被怀疑泄密,会有什么后果?

今天法小云就和你聊聊:违反保密协议后,到底要不要赔钱?要赔多少?

---

先讲一个真实故事

隔壁公司的小李,某天和同事吃饭时吐槽了一句“我们部门工资太低了”,结果被同事截图发到网上,导致公司内部薪资结构曝光。

公司以“违反保密协议”为由,直接开除了小李,还要求他赔偿10万元。

小李慌了:“聊天也算泄密?赔钱标准到底谁说了算?”

---

法律怎么说?

我国法律对保密协议有明确规定,主要涉及两部法律:

1. 劳动合同法:第23条、第90条

- 员工违反保密义务,用人单位可以要求赔偿经济损失

- 如果保密协议里约定了违约金,法院一般会支持(但金额不能明显过高)。

2. 《民法典》:第584条

- 违约赔偿包括实际损失+预期利益损失。比如你泄露了客户名单,公司不仅要赔丢掉的订单,还可能算上未来合作可能赚到的钱。

划重点

- 是否赔钱?必须赔,但金额不一定按协议写的来,法院会看实际损失。

- 没写违约金怎么办?按公司实际损失算,比如利润下滑、补救成本等。

---

法院会怎么判?看两个真实案例

案例1:员工跳槽带走客户名单,赔了30万

某销售经理离职后,把前公司的客户联系方式给了新东家。

法院判他赔偿30万,因为公司证明了这些客户带来的年利润超过50万。

案例2:合作方泄露产品设计,最终协商赔5万

一家小公司和工厂签了保密协议生产新品,结果工厂提前泄露设计图。

公司起诉后,法院发现实际损失难以计算,最后双方协商赔了5万。

法小云提醒

法院判赔时,关键看两点——

1. 泄密行为是否直接导致损失;

2. 损失金额有没有证据(比如合同、财务数据)。

---

如果遇到问题,你该怎么做?

第一步:冷静,别急着认错或吵架

先回顾保密协议内容,确认自己是否真的违约。

比如:协议里写的是“禁止对外披露技术细节”,而你只是提到产品名字,可能不算违约。

第二步:收集一切能证明“没泄密”或“损失夸大”的证据

- 聊天记录、邮件、会议纪要(证明你没主动泄密);

- 公司主张的损失证据是否合理(比如亏损是不是全因泄密?)。

第三步:协商优先,诉讼兜底

- 如果责任明确,可以和对方协商分期赔偿或降低金额;

- 若公司狮子大开口,直接走法律程序,法院会按实际损失判。

小贴士

签保密协议前,务必看清这三条——

1. 保密范围具体包括什么(比如“技术资料”还是“所有内部信息”);

2. 违约金是否合理(月薪5000却约定赔100万,法院可能不认);

3. 保密期限多久(离职后还要保密3年?5年?)。

---

以上就是关于【违反保密协议后是否有补偿措施?保密协议违约的赔偿标准是什么?】的相关解答。

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问题,别担心!点击下方咨询按钮,立刻联系律师。

我们平台有10万+专业律师在线,能快速帮你分析案情,定制解决方案,助你妥善应对法律纠纷

(注:文中案例根据公开裁判文书改编,人物均为化名。)

在线咨询
最快10秒应答
真实认证.海量律师.专业解答
接入律师
“平台精选本地律师为您提供服务”

声明:以下内容由本网站结合政策法规整理发布,若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可联系法驻云官方客服举报。

更多拆迁安置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