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法小云~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个特别贴近生活的话题——当有人偷拍你的照片发到网上,或者悄悄翻看你的聊天记录,法院到底会怎么判谁对谁错呢?
先举个栗子:
隔壁小王把朋友吐槽同事的聊天记录截图发到群里,结果同事气到报警。这种"吃瓜变吃官司"的情况,到底谁要负责?
法律小课堂开讲啦!
这类隐私权纠纷主要看两部法律:
1. 《民法典》第1032条:每个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能偷看、偷拍、偷听、传播他人隐私。
2.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69条:如果因为处理个人信息导致损害,信息处理者必须赔偿。
法官判案的"五把尺子"
1. 有没有真的侵权?
(比如偷拍私密照片、公开他人病历)
2. 造成的伤害有多大?
(是只在亲友间传播,还是上了热搜?)
3. 被侵权人有没有过错?
(比如自己先把密码告诉别人,对方才看到聊天记录)
4. 能不能证明自己无辜?
(平台如果能证明已经及时删除侵权内容,可能不用担责)
5. 有没有补救措施?
(及时删除内容、公开道歉能减轻责任)
真实案例看这里
- 某小区住户在门口装摄像头拍到邻居家大门,法院判拆除摄像头+赔偿2000元(2021浙民案)
- 培训机构泄露学员电话号码,被判赔偿每位学员500元(2022京民案)
遇到隐私泄露怎么办?
第一步:手机截图/录屏保存证据
第二步:联系对方或平台要求删除
第三步:打110报警(适合传播淫秽信息等情况)
(记得保留聊天记录原件,最好去公证处做证据保全)
重要提醒:
就算对方说的是事实,擅自公开他人隐私也违法!比如曝光他人疾病史、情感经历等。
以上就是关于"法院认定隐私权纠纷案件中的双方责任时,依据哪些因素进行裁决?"的相关解答。如果你也遇到了手机信息被泄露、照片被乱发的情况,先别着急上火,点击下方咨询按钮,10万专业律师在线等您提问。系统会优先推荐处理过同类案件的律师,手把手教您收集证据、准备材料,让法律真正成为保护你的武器哦!
(法小云悄悄说:记得定期清理旧手机里的照片和聊天记录,保护隐私要从日常做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