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劳动者因解雇或劳动合同解除而有权获得经济补偿金时,如果与雇主无法达成共识,劳动仲裁便成为解决纠纷的重要途径。以下是劳动仲裁程序的简要介绍及相关法律条文列举。
一、准备阶段
劳动者在申请劳动仲裁前,需确保自身权益受到侵害的事实存在,并收集相关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单、解雇通知等。同时,应了解《劳动合同法》中关于经济补偿的相关规定。
二、仲裁申请流程
1. 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书,说明经济补偿的请求及事实与理由。
2. 仲裁委员会将在收到申请后的一定时间内(通常为5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3. 若受理,双方将接到仲裁庭组成通知。随后进行证据交换、质证和辩论等环节。
4. 仲裁庭在查清事实、明确责任后,会进行调解。如调解无果,将依法作出裁决。
三、相关法律条文列举
1.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及标准。
2.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纠纷的重要途径,劳动者在遭遇权益侵害时,应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并按照法定程序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