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劳动者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后,企业应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当企业未履行这一法定义务时,劳动者有权解除劳动合同。下面简要介绍劳动者在此情况下的操作步骤及相关的法律规定。
一、了解自身权益
劳动者应明确自己的权利,根据《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规,企业有义务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未缴纳社保的行为已经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二、解除劳动合同的步骤
当企业未缴纳社保时,劳动者可以采取以下步骤解除劳动合同:
1. 与企业沟通:劳动者应先与企业沟通,要求企业补缴社会保险。
2. 书面通知:若企业未在规定时间内改正,劳动者可书面通知企业解除劳动合同。
3. 保存证据:劳动者应妥善保存与企业沟通的记录、书面通知等证据。
三、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此外,《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因用人单位的过错导致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总结:当企业未履行缴纳社保的义务时,劳动者应了解自己的权益,并按照法律程序解除劳动合同。在操作过程中,劳动者应注意保存相关证据,以便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