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机构跑路了怎么办?
花大钱买的课程“货不对板”,怎么才能退费?
签合同时没留神,几个月工资全打了水漂……
这些让人头疼的问题,或许你也遇到过。
今天法小云就和大家聊聊——怎么在报名前“火眼金睛”查机构,签合同时避开那些坑!
一、先查资质,就像买东西看保质期
想象一下:你在路边摊买了块“进口巧克力”,结果发现是三无产品,是不是瞬间后悔没先看包装?选培训机构也是同样道理!
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法培训机构必须:
✅ 有营业执照或民办学校许可证
✅ 经营范围包含“教育培训”
✅ 实际授课内容与执照审批范围一致
自查小工具:
打开手机就能查!登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网址:www.gsxt.gov.cn),输入培训机构全称。如果显示“经营范围未包含教育咨询或培训”,果断和它说拜拜!
二、签合同时盯紧这5个细节
就算是A4纸上印满字,这几点没写清千万别签字:
1. 退费规则必须量化
❌ 错误示范:“特殊情况可申请退费”
✅ 正确写法:退费按剩余课时比例计算,标明工作日到账时限
2. 口头承诺要进合同
前台说“随时可以换老师”?老师保证“考不过包退款”?
记住:所有让你心动的承诺,必须白纸黑字写进协议!
3. 隐藏的违约条款
有些机构会写“缺课3次自动取消学习资格”或“退费需支付30%违约金”。这些霸王条款,都能通过法律途径主张无效。
三、真实案例教你避坑
案例1:
张姐给孩子报了钢琴班,合同写着“学费一次性付清,概不退费”。结果老师频繁更换,孩子学了半年只会弹《小星星》。法院最终判决:机构未保障教学质量,退还70%费用。
案例2:
大学生小王报名IT培训,机构承诺“包就业”,实际却是随便推荐了几个招聘网站链接。因合同中没有写明“包就业”具体内容,小王维权成功拿回全款。
四、维权必备三件套
如果已经踩了坑,别慌!按这个顺序操作:
1. 收集证据链:
合同原件、付款凭证、课程表、与工作人员的聊天记录、机构宣传册缺一不可
2. 先礼后兵沟通:
带上证据当面协商,记得手机录音
参考话术:“咱们按《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处理,您看是本周内退费还是需要我找监管部门?”
3. 一键举报套餐:
如果协商不成就多管齐下:
• 拨打12315消费者热线
• 登录全国12315平台投诉
• 向当地教育局举报(适合学科类培训)
法小云暖心提醒:
别被“超大折扣”“限时优惠”迷了眼,正规机构不会用疯狂催单的套路!
签完合同记得要发票,那是你的消费权利保障书~
遇到法律问题别自己硬扛,在评论区留言,法小云会为大家解答法律困惑!(温馨提示:具体案件请咨询专业律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