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送孩子去培训班
最怕听到“你家娃摔伤了”
最近新闻里总能看到某某培训机构孩子受伤、老师失职的报道,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揪心。作为家长,我们不仅要操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担心他们在培训班的安全。今天法小云就和大家聊聊,法律如何守护孩子们在培训机构的安全。
一、法律给培训机构戴上的“紧箍咒”
1.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2条
白纸黑字写着:“学校、幼儿园、托管所、培训机构等场所必须落实安全保卫措施”。简单来说,机构从装修时防磕碰的软包墙角,到上课时老师盯着不让孩子们追逐打闹,都属于“必须做到”的安全保障。
2. 《民法典》第1199-1200条
八岁以下孩子受伤,机构要自证清白;八岁以上孩子出事,需要家长证明机构有过错。举个例子,如果5岁小朋友在舞蹈课摔骨折,机构得自己拿出监控证明老师已经反复提醒注意安全。
3. 《教育法》与《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要求培训机构必须建立“晨检午检”等健康监测制度,还规定机构必须给所有工作人员做背景审查——那些有暴力前科的人可当不了培训老师。
二、真实案例里的警示灯
• 滑梯磕伤案(2021年某市法院判决)
某英语培训机构课间放任孩子们在未铺软垫的滑梯玩耍,导致6岁女孩门牙断裂。法院判决机构全额赔偿2万元治疗费,只因《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娱乐设施必须符合安全标准”。
• 教师疏忽案(2020年典型案例)
书法班老师外出接电话时,两个男孩用裁纸刀划伤对方手掌。虽然家长当时签过《安全须知》,但法院仍判定机构承担70%责任——白纸黑字写着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9条说得很清楚:“教师擅离岗位导致事故”属于管理失职。
三、家长必备维权指南
给家长的三把保护伞
1. 进门先看证
查看培训机构悬挂的《办学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就像吃饭先看卫生许可证一样重要。
2. 合同要较真
签协议时重点圈出“安全责任条款”,如果发现“培训机构对人身伤害概不负责”这类霸王条款,直接拨打12315举报。
3. 证据保存术
孩子受伤后立即拍摄现场照片,保留医药费票据,第一时间调取监控录像(法律规定监控至少保存30天)。
给培训机构的四道护身符
1. 每季度组织消防演练,给桌椅包上防撞条
2. 给所有学生购买意外险(年费约50元/人)
3. 建立“双人巡查”制度,课间必须有2名老师在走廊值守
4. 新入职老师必须参加安全培训考试
四、遇到问题怎么办
如果孩子已经在培训机构受伤,记住这三个步骤:
① 立即送医并通知机构负责人
② 24小时内向当地教育局备案
③ 通过司法鉴定确定伤情等级
最后法小云想说,法律就像给孩子们系上的隐形安全带。无论是家长还是培训机构,多一分法律意识,就能少十分安全风险。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确保教育培训机构在学生安全责任方面的法律执行?】的相关回答。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问题需要解决,别着急,点击下方咨询按钮,10万名律师随时在线。平台会为您精准匹配专业律师,无论是收集证据还是准备诉讼材料,都能得到针对性指导,用法律守护孩子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