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事诉讼中,当涉及医疗损害时,证据的收集与提交至关重要。患者及家属应当了解相关法律规定,以便有效地维护自身权益。
一、证据收集
1. 医疗记录:包括病历、诊断书、手术记录等,是医疗损害案件的核心证据。
2. 证人证言:如其他病人、医护人员或目击者的证言,可证明医疗过程或损害情况。
3. 鉴定意见: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有助于证明医疗过错。
4. 影像资料:如X光、CT、MRI等,直观展示病情及损害情况。
二、法律条文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明确指出,当事人应当对其主张的事实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涉及医疗损害的情形,需遵循以下法律条款:
*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关于医疗事故的认定与处理。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关于证据种类、收集与审查的相关内容。
三、证据提交
1. 提交给法院的证据需真实、合法、与案件有关。
2. 证据应完整,包括原件、复印件及翻译件(如有外文资料)。
3. 提交时按时间顺序排列,并附上清单说明。
4. 若有证人证言,需证人出庭作证,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在涉及医疗损害的民事诉讼中,充分的证据是获胜的关键。患者及家属应当妥善保存相关医疗资料,并咨询专业律师协助收集与提交证据,以确保自身权益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