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专题
法驻云综合法律服务专题,提供法律咨询、合同审查、纠纷解决、法律维权、风险管理等全面服务,覆盖各类法律需求,为您提供一站式专业法律支持。
20000+篇专题内容
综合知识
综合
法律规定下,被父母强迫结婚该如何维权?
被父母强迫结婚怎么办? 法小云教你用法律说“不” 过年回家刚坐下 父母的催婚话术就来了: "30岁还没对象多丢人!" "下周必须去见王大姨介绍的相亲对象!" "今年再不结婚就给我搬出去!" 你攥紧手里的瓜子 感觉自己像菜市场待秤的白菜 如果这句话戳中你 今天这篇干货请收藏好! 【法律说的明明白白】 结婚只能你说了算 根据《民法典》第1046条 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干涉 划重点:"完全自愿"四个字 就像奶茶必须自己选甜度 结婚这件事也只有本人能决定 再来看第1042条第三款 法律严格禁止包办、买卖婚姻 如果父母用软暴力逼婚 比如扣身份证、限制出门、断生活费 这已经属于违法干涉婚姻自由 最严重的情况可能涉及刑事犯罪 《刑法》第257条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 最高能判2年有期徒刑! 去年就有广西某县的父亲 因把女儿锁在家逼嫁被判刑6个月 【真实案例带你懂法】 法院判决给底气 案例① 湖南王姑娘的胜诉之路 95后姑娘小王起诉父母撤销婚姻登记 法院调取结婚登记当天的监控发现 小王全程情绪崩溃坐地痛哭 最后判决确认婚姻登记无效 法院特别强调: "违背真实意愿的婚姻自始无效" 就像被捏着手指按的指纹 法律不会认可 案例② 河南小哥"逃婚"成功记 李大哥被父母骗回老家准备婚礼 翻墙逃跑时用手机录下父母威胁录音 通过妇联介入和派出所调解 最终在法院立案前达成和解 这些操作细节法小云后面都会教! 【被逼婚自救指南】 5步守住婚姻自主权 第一步:固定关键证据 √ 悄悄保存微信威胁对话 √ 随身带录音笔记录逼婚过程 √ 拍下被没收的身份证/手机 第二步:及时对外求援 记住这些有效电话: ☎️ 110(遭遇人身威胁时) ☎️ 12338(全国妇联服务热线) ☎️ 12348(法律援助专线) 第三步:书面正式表态 手写声明模板: "本人XXX,身份证号XXXX 郑重声明不同意父母安排的婚姻 如有冒用信息登记结婚的情况 将依法追究相关人员法律责任" 第四步:警惕陷阱婚姻登记 如果被强迫到民政局: ▼ 当场向工作人员求救 ▼ 坚决不签字不按指纹 ▼ 及时申请婚姻撤销 法律规定:胁迫结婚可在1年内撤销 第五步:建立安全屏障 ✔ 21岁以上建议办理分户 ✔ 重要证件存银行保险箱 ✔ 必要时向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 特别提醒:彩礼纠纷处理 若不幸已登记共同生活 记得收集转账凭证、聊天记录 通过民事诉讼可要求全额返还 以上就是关于"被父母强迫结婚如何维权"的详细解答。如果你正在面临类似困扰,别担心,点击下方咨询按钮即可连接专业律师,平台10万+法律工作者在线服务,可以智能匹配擅长婚姻家事领域的律师,无论是起草声明还是收集证据,手把手陪你守护婚姻自主权。
综合 105人阅读
综合
被父母强迫结婚是否违反了法律?如何处理这种情况?
被父母强迫结婚是否违反了法律?如何处理这种情况? 相亲局上的无声求助 “我不是不想结婚啊,只是不想和一个陌生人定终生……”小北在好友聚会上闷闷不乐地说。这已经是她妈今年安排的第六次相亲了,全家人轮番上阵劝说:“你都28了,再拖下去就没人要了!”“我和你爸像你这个年纪的时候,你都上小学了!” 这样的场景,你是否也觉得似曾相识? 当父母的爱变成了压力,甚至强硬地要求你接受一段婚姻,这种行为到底有没有违法?如果遇到了,我们又该怎么保护自己? 婚姻自由,写进法律的“权利密码” 我国法律对婚姻自由的定义,远比父母口中的“为你好”更直接、更坚定。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六条: > 结婚应当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禁止任何一方对另一方加以强迫,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加以干涉。 重点圈住两个关键词:“完全自愿”和“禁止干涉”。 无论是父母以“断绝关系”威胁,还是亲戚用“不结婚就是不孝”的道德施压,都属于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 另一部专门保护女性权益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也明确: > 禁止干涉妇女的婚姻自由。 这意味着,父母强迫女儿结婚的行为会被法律明确否定(当然,男孩同样受《民法典》保护哦)。 现实中的法律利剑:案例告诉你答案 2021年,河南发生过一起标志性案件: 小李(化名)被父母以“装病住院”为由骗回家,强行安排与邻村男子订婚。小李多次反抗无果后,通过当地妇联求助并提起诉讼。最终法院判决父母的行为违法,要求停止干涉婚姻自由,并赔偿小李精神损失费。 这起案件里,法院特别强调: > “婚姻自由权是公民的基本人权,即使是父母,也无权侵犯。” 被逼婚了怎么办?三招教你破局 如果你正陷在“强迫婚姻”的困境里,记住这三步走: 1️⃣ 明确态度+收集证据:多说“不”,少沉默 · 拒绝时严肃表明立场:“我不同意结婚,这是法律赋予我的权利。” · 保留父母威胁的微信记录、录音(如“不结婚别进家门”等);若涉及暴力或软禁,第一时间报警留存笔录。 2️⃣ 找援兵:这些地方能帮你挡刀 · 社区/村委会调解员:他们熟悉本地家庭关系,调解成功率很高。 · 妇联或共青团组织(年轻人也可以找团委哦):专门保护婚恋自由,能提供心理疏导和法律支持。 · 律师函警告:委托律师发函给父母,多数情况下能有效“震住”传统型家长。 3️⃣ 终极武器:法院见! 若调解无效,可直接向法院提起“婚姻自主权纠纷”诉讼。即便最终不走到判决,起诉本身也能让父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操作小贴士: 诉讼需要准备的证据清单 ☑️ 父母逼迫结婚的录音/聊天记录 ☑️ 邻里或亲友的证人证言 ☑️ 居委会出具的调解情况说明 爱不是枷锁,而是尊重 老一辈常说“父母之命不可违”,但法律早已为每个人撑起“婚姻自主”的保护伞。理解父母的焦虑,但也要温柔而坚定地守护自己的权利——毕竟,和谁共度一生这件事,只有你自己能决定。 如果你正在被强迫结婚而手足无措,别担心!点击下方【免费咨询】按钮,立刻联系专业婚姻律师。超过10万名律师在线接单,系统会优先为您匹配处理过类似案件的资深律师,24小时内解答你的困惑。看清法律底牌,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人生选择。
综合 43人阅读
综合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划分标准是什么?如何理解两者的定义?
机动车和电动车天天在路上“较劲” 你有没有被这些问题困扰过? 骑电动车突然被交警查驾照? 新买的电动三轮车到底要不要上牌? 停在非机动车道里也会被汽车按喇叭催? 今天法小云和你聊聊“车的身份之谜”—— 一、车的“身份证”长什么样?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19条给过明确答案: 机动车——烧汽油的、插电的、混动的、带马达的...只要最高时速超过20公里或整车重量超过40公斤(没错,就是你奶奶买菜用的三轮也可能超标!) 非机动车——凭人力或畜力驱动的(自行车、老牛车)、电动车要同时满足: ①最高车速≤25km/h ②整车重量≤55kg ③有脚蹬子 (参考《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 二、3个让人迷惑的“典型现场” 案例1:2021年杭州张先生骑改装电驴撞人 交警一查:这车能跑到35km/h!直接按机动车定责,没驾驶证还要自己担全责 案例2:2020年北京王女士网购的“电动自行车” 上牌时被拒——实测整车重60kg!最后只能当废品卖 案例3:2019年上海外卖小哥被汽车撞 法院发现汽车停在非机动车道,判司机承担70%责任 三、划重点!这5件事必须牢记 1. 买电动车要看“身份证” 找合格证上的“车辆类型”栏 别信商家说的“绝对能上牌” 2. 改装等于埋雷 解除限速、加装电池 分分钟让爱车“变身”机动车 3. 路权跟着类型走 开机动车别占非机动车道 骑非机动车也别上机动车道“鬼探头” 4. 出事别急着私了 立即报警锁定车辆类型 必要时要求做技术鉴定 5. 证件随身带 C1驾照不能骑摩托车 电动摩托车要考D/E照 四、遇到纠纷怎么办? 情景① 刚买的电动车被认定超标 →保存购买凭证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 情景② 事故后被要求做车辆鉴定 →务必选择有资质的鉴定机构 情景③ 责任认定书有疑问 →收到后3日内申请复核 遇到具体法律问题别着急 点击下方【免费咨询】按钮 全国5万名律师在线等您 3分钟快速匹配专业解答 法小云提醒:路上千万条,安全第一条,懂法才能走遍天下都不怕!
综合 144人阅读
综合
如何区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两者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如何区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 送外卖的小哥、接送孩子的妈妈、每天通勤的上班族,或许都纠结过一个问题:这车到底算不算机动车? 同样是四个轮子,为何小区门口的老年代步车不用上牌,邻居买的电动汽车却要办正式车牌? 今天法小云就带大家搞懂这两个"车"的区别,避免生活中踩到法律误区! 法律划界限的关键:靠什么动力跑起来?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和配套的法规,最核心的区分标准就三点: 1. 动力来源:机动车主要依靠燃油、电力等非人力驱动,比如汽车、摩托车; 非机动车以人力为主,或配有电动装置但功率/时速有限制,比如自行车、合规电动自行车。 2. 速度上限:机动车设计时速普遍高于50公里; 非机动车如电动自行车,新国标明确要求最高车速不超过25公里/小时。 3. 重量门槛:电动自行车整车重量不得超55公斤,普通自行车更轻便,超标则可能按机动车管理。 现实中的经典案例 案例1:张先生花6000元购买的"电动三轮车"因超速被查 经鉴定,该车电机功率4000W、最高时速达60公里,法院认定为机动车。 因张先生无驾驶证,最终判决承担事故全责,还因无证驾驶被罚款。 案例2:李女士骑行带脚踏的电动滑板车撞伤人 法院查明该车无脚踏骑行功能、重量达30公斤,判定属于机动车。 因李女士未购买强制保险,需自行承担10万元赔偿。 自查小妙招:搞不清时这样做 情景1:买车前如何判断? → 务必查看车辆合格证! 合格证标注为"电动自行车"且符合新国标(带脚踏+限速25公里)就是非机动车;标注"电动摩托车/轻便摩托车"则属于机动车。 情景2:已购车辆存疑怎么办? → 带上购车资料到车管所确认。 若被认定为机动车但未登记上牌,禁止上路,建议联系商家协商换货。 情景3:改装车如何避免违法? 电动自行车加装儿童座椅等轻微改动通常合法,但任何提升速度、拆除脚踏等行为都可能让车辆"升级"为机动车。改装前建议拨打12345市民热线咨询当地具体要求。 遇到争议如何维护权益? 若发生事故后被突然告知车辆属性有问题: 第一步:要求交警出具《车辆属性鉴定书》,查看鉴定机构的资质; 第二步:核对购车发票、合格证等材料,若商家销售时隐瞒车辆属性,可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或起诉商家索赔; 第三步:关注本地政策,部分城市对超标电动车设有过渡期,及时办理临时牌照可避免处罚。 关于【如何区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疑问就先聊到这里啦!如果你遇到了车辆属性鉴定、交通事故责任划分等具体困境,欢迎通过下方的"在线咨询"按钮联系律师。平台现有超10万名专业律师在线答疑,3分钟内就能匹配到擅长交通法规的律师,帮你梳理证据链、分析维权方案,让每个出行选择都安心无忧~
综合 149人阅读
综合
私家车跑网约车是否合规?
私家车跑网约车是否合规? ——你下班赚外快的副业,可能藏着这些风险! 开头 每天下班后开两小时网约车赚点外快 接送孩子的路上顺便接个顺风车订单 家里闲置的车注册到平台“贴补油费” …… 这些场景是不是格外熟悉?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 如果忽略了这几个步骤,你的“副业”搞不好会变成“罚单”! 法律知识敲黑板 根据《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网约车管理办法》),私家车想合规跑网约车,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 车要“转正” 你的车需要办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即“运输证”) 法律依据:第十二条:“车辆使用性质登记为预约出租客运” 简单来说:私家车要变成营运车,否则可能被罚1万3万元 2. 人要“考证” 司机必须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即“资格证”) 法律依据:第十五条:“驾驶员需经考试合格” 举个真实例子:2021年杭州某司机无证接单被查,车被扣留并罚款 真实案例回放 上海:李师傅用私家车私下接单一年半,因运输证、资格证“双无”被查处,除需缴纳两万元罚款外,平台还扣发了他的账户余额 成都:张女士未变更车辆使用性质跑顺风车,与乘客发生事故后,保险公司以“非法营运”为由拒绝理赔 遇到这些问题该怎么办? 情况一:想合规跑网约车 第一步:联系当地交通管理部门查询当地政策(有些城市要求车龄<3年、排量≥1.6L) 第二步:带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去指定地点申请驾驶员证考试(考试内容多为法规与应急处理) 第三步:到车管所变更车辆使用性质(注意:营运车报废年限一般为8年,需综合考量成本) 情况二:已因无证接单被罚 优先保存平台接单记录、收入证明等材料 关注交通部门是否留有听证或申诉通道 法律上有“一事不再罚”原则,需确认同一行为是否遭遇重复处罚 情况三:只是偶尔接顺风车 《网约车管理办法》规定“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合乘属于民事行为 关键点:每天不超过两次接单、按分摊成本收费(如:全程油费/过路费均摊) 法小云的真心话 跑网约车想安心赚钱 记住这三点口诀最管用: 改性质,持双证,不碰高压线! 千万别抱侥幸心理 毕竟罚款比油费贵多了! 如果你正在为网约车合规问题发愁 点击下方【免费咨询】按钮 平台十万执业律师在线 立即匹配你所在城市的专业律师 帮你分析风险,定制解决方案 法律问题不踩坑,安心接单更轻松!
综合 32人阅读
综合
私家车加入网约车平台是否违法?
私家车加入网约车平台是否违法? ——想挣外快?先看看这些规定 你是不是也动过心思? 某个堵车的下午,你看着手机里的网约车软件发愣:“反正每天上下班都开车,要不要顺便接个单挣钱?”或者刷朋友圈时,看到邻居老王每天晒网约车收入,自己心里痒痒的……但等一下!这么做到底合不合法?会不会被罚款甚至扣车? 先别急着注册!咱们来聊聊法律规定 目前针对网约车最直接的规定,是《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简单来说,私家车跑网约车不是绝对禁止,但必须满足以下3个条件(别嫌麻烦,缺一不可): 条件一:车要“改户口” 私家车原本属于“非营运车辆”,如果想接单载客赚钱,必须先去交管部门把车辆性质变更为“预约出租客运”。通俗点说,就是你的车得有个“网约车身份证”。 划重点:如果没改性质就直接接单,按法律规定属于“擅自从事网约车经营”,罚款起步1万元。 条件二:司机要“考执照” 不是有驾照就能接单!想当网约车司机,必须通过相关考试拿到《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且必须满足: 驾照满3年 无暴力犯罪、酒驾等记录 这相当于给你的驾驶技术和服务能力盖了个官方认证章。 条件三:平台要“持证上岗” 平台也需在运营城市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比如某滴平台是否在你所在城市有合法资质,可以上当地交通管理部门官网查询。 真实案例参考:违法跑单的代价 案例一:2021年杭州某车主用私家车接单被查,因未变更车辆性质被罚款1.5万元,平台也被连带罚款3万元。 案例二:2022年成都一驾驶员未考取《驾驶员证》,被执法人员拦截后扣留车辆15天,缴纳罚款方可取回。 遇到问题怎么办?记住这几步 如果你已经“踩坑”或者想合法加入,请对照以下方案: 第一步:检查自己是否“三证齐全” 车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 司机:《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 平台资质:当地交通部门官网上能查到合作平台的许可证 第二步:被查了也别慌 如果因手续不全被拦截: 1. 保持冷静,配合执法人员调查 2. 保存平台订单记录、收入流水等证据 3. 尽快联系有经验的律师(后文有快速咨询方法) 第三步:合法入行的正确姿势 想长期靠网约车赚钱?按照流程来: 1. 去当地交通局提交车辆变更申请(需携带车辆登记证、保单等) 2. 报名参加网约车驾驶员考试(费用约100200元,各地不同) 3. 选择与本地合规平台合作(可拨打市民热线12328咨询) 如果还是不放心…… 关于如何准备考试材料、车辆保险是否要更换、不同城市政策差异等问题,建议根据自身情况咨询专业律师。 以上就是关于【私家车加入网约车平台是否违法?】的相关解答。如果你还有其他疑问,或者需要一对一指导,点击下方按钮即可发起提问。平台已覆盖全国超过10万名律师,5分钟内即可匹配熟悉网约车法规的专业人士,帮你针对性解决问题。 (文章配图建议:流程图或政策查询页面截图,此处由编辑根据需求添加)
综合 42人阅读
综合
未成年退款如何操作?退款会退到哪里?账户持有人是谁?
(空两行) 孩子偷用家长手机充值游戏 熊孩子氪金打赏主播怎么办? 钱到底能不能退回来? (空两行) 大家好呀~我是每天为你送上法律小锦囊的法小云!今天就和各位家长朋友们聊一聊最近咨询量超高的未成年充值退款问题,手把手教大家守护好钱包~ 【先说结论】 816岁孩子偷偷充值的行为可能无效! 16岁以上大额消费也要经家长同意! 退款一般会退回原支付账户哦! =====重点知识分界线===== 【法律给家长的"后悔药"】 根据《民法典》第十九条和第一百四十五条,8岁以下孩子网上充值全额可退;8岁以上未成年人在未经监护人同意的情况下进行与其年龄、智力不匹配的大额消费,监护人事后不同意的也可以申请撤销! =====真实案例分界线===== · 江苏曾有个13岁孩子偷偷转账3万元给主播,法院判决直播平台全额退还 · 福建8岁小朋友连续游戏充值648元,平台核实后3天内完成退款 · 注意:如果孩子用的是爷爷奶奶账户,需要额外提供监护关系证明 =====实战操作分界线===== 【四步走拿回损失】 ①立即截图保存:充值记录、支付凭证、孩子使用设备的登录情况 ②24小时内操作:先联系游戏/直播平台的"家长关爱通道",所有大平台都有这个功能 ③准备三大材料: 户口本(证明亲子关系) 充值账号认证截图(证明是孩子操作) 书面退款申请(写清楚事件经过) ④如果平台拖延:拨打12315消费者热线,或者直接到法院申请诉前调解 =====特别注意分界线===== Q:钱会退到哪里? A:原路退回!用微信充值的退回微信,银行卡支付的退回卡里 Q:账户是爷爷奶奶注册的怎么办? A:需要额外提供监护关系证明,比如出生证明或派出所开具的证明 Q:孩子冒充家长人脸识别了? A:这种情况更容易维权!提供当时的监控录像或设备使用记录 遇到这类头疼问题别慌张,按照法小云给的步骤先固定证据。如果平台不配合处理,或者金额超过5000元,建议立即联系专业律师介入。平台每天都有10万+专业律师在线,点击下方咨询按钮,3分钟就能匹配到处理过同类案件的律师,帮你制定最优解决方案!
综合 103人阅读
综合
未成年退款应该退到哪里?账户信息是什么?
未成年退款应该退到哪里?账户信息是什么? 大家好,我是法小云!今天咱们来聊一个家长们特别头疼的话题:小孩子偷偷用手机充值游戏、打赏主播,钱还能要回来吗?退款该退到哪儿?需要家长提供什么账户信息? 孩子乱花钱,家长心好累 有没有过这种经历——一不留神,家里“神兽”拿着手机充了值,几百几千块钱哗哗流走?别慌!法律早已给家长们撑腰,但具体怎么做才能把“飞走”的钱追回来呢? 关键法律在这里 ①《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7条 明确规定: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网络充值行为无效;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充值行为,需得到家长同意才有效。 举个栗子 北京某法院曾判过这样案子:14岁的小王偷偷用妈妈手机给游戏充值2万元,法院最后判游戏公司全款退还!理由就是家长没同意,这钱当然要退。 ②《民法典》第19、20条 把未成年人的民事行为能力说得很清楚——小孩们自己花大钱?不算数! 钱到底退到哪儿?需要哪些信息? 【三步走攻略】 第一步:收集证据 √ 孩子年龄证明(出生证、户口本) √ 充值记录(账单截图、短信通知) √ 能证明是孩子操作的证据(比如事发时家长在上班的考勤记录) 第二步:联系平台客服 大多数平台都有“未成年人退款”入口(一般在设置客服中心)。需要准备: 1. 退款账号:必须是原充值账户!(比如原先用微信付的钱,就退到微信;用支付宝就退支付宝) 2. 账户实名信息:家长身份证正反面照片 3. 亲子关系证明:户口本(孩子和父母在同一页的那种) 第三步:平台不退怎么办? 试试这些渠道硬核维权: • 拨打12315消费者热线 • 登录“全国12315平台”网站投诉 • 到法院起诉(别怕!很多地方支持网上立案) 重要提醒 1️⃣ 别相信“先转账才能退款”的骗子话术!所有退款都应原路返回 2️⃣ 发现孩子充值后,24小时内联系客服成功率最高 3️⃣ 游戏账号别乱注销!留着才能调取充值记录 遇到麻烦别着急 每个平台的具体操作可能不太一样,如果自己搞不定,或者金额特别大(超过5万元),建议及时找专业律师咨询。 需要法律帮助的话,点击下方「免费咨询」按钮,平台10万+执业律师随时在线,3秒就能匹配擅长未成年退款的专家律师,1对1教你收集证据、准备材料,全程保驾护航! 希望这篇小科普能帮到焦头烂额的家长们!有其他问题,欢迎随时cue法小云~下次见!
综合 113人阅读
综合
三包责任包括哪些内容?
当你在网上花半个月工资买了一部新手机 结果第一天就疯狂闪退黑屏 当你咬牙给家里换了台冰箱 刚用一个月就突突突异响不断 这时候除了攥着发票生闷气 是不是总想问一句: 到底能不能退?能不能换?商家凭什么负责? 这时候你需要的是一把法律"金钥匙" ——三包责任 三包责任是商家对商品质量的三重承诺 简单来说就是三个字:修、换、退! 这项制度源自《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4条 和《产品质量法》第40条的规定 具体怎么实施呢? 法律贴心划分了三个时段 ■ 七日关卡(修换退三选一) 刚买7天内出现性能故障的 比如新空调不制冷、洗衣机不转圈 消费者可以选择免费修理、换同款 或者直接退货全额退款 真实案例→2021年北京消费者网购蓝牙耳机 第5天出现单耳无声 判决支持消费者主张退货退款 ■ 十五日缓冲期(修理优先) 发现商品有问题但又超了7天? 这时要先联系商家进行修理 如果修了两次还是有问题 可以要求在15天内免费更换同款新品 常见误区→手机屏幕出现划痕属于人为损伤 这种情况不适用三包哦 ■ 延长保障期(超期也能保) 像冰箱洗衣机等大件电器 整机保1年,核心部件保修3年 以某品牌空调为例 如果在第三年压缩机出现故障 消费者仍可要求免费维修 诉讼参考→2020年厦门法院判决某品牌 对使用26个月的电视显示屏故障负全责 遇到三包纠纷怎么办? ① 保持冷静不拆除商品标签 ② 立即拍照、录像保存证据 ③ 通过官方售后渠道报修 ④ 书面要求经营者履行义务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运费该谁出?《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暂行办法》明确——退货运费由消费者承担,换货运费由经营者承担 举个例子:你在线下买的电饭锅煮饭夹生 可以先拨打保修卡上的400电话报修 如果维修点推诿拖延 记得记录每次通话时间和服务态度 带着这些证据去当地消协投诉 现在很多地方还开通了在线投诉平台 手机15分钟就能完成整个申报流程 这里要敲黑板划重点 三包期限是按照开发票日期起算的 经常有朋友退货时找不到包装盒怎么办? 千万别慌!最高法2019年公报刊载的案例显示 只要产品本身存在质量问题 即便遗失配件包装也不影响退货权 关于三包责任的重要解答就到这里啦 现在如果这些情形就发生在你身上 别急着和客服吵架 也无需自己在网上查三天三夜 点击下方咨询按钮 我们为您24小时对接专业消费维权律师 从固定证据到撰写维权文书 10万+执业律师在线响应 三分钟内必回复 帮您争取最大合法权益
综合 141人阅读
综合
三包责任的范围规定是什么?
三包责任的范围规定是什么? ——买东西出了问题别慌,先让法小云帮你划重点 一、你遇到过这些情况吗? 新买的手机刚用三天就死机?网购的烤箱第一次烤蛋糕就冒黑烟?甚至高价买的冰箱“一年坏三次”……(没错,法小云也踩过类似坑!) 这些糟心事有个共同的“救星”——三包责任!今天咱们不说法条背概念,就用人话聊聊:遇到质量问题能退吗?能换吗?能修吗?谁掏钱? 二、三包是啥?法律规定都在这儿 三包不是商家“好心施舍”,而是法律明确规定的义务!它的全称是“修理、更换、退货责任”,核心就一句话:商品有质量问题,商家必须管到底!涉及的法规主要是两把“尚方宝剑”: 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二十四条划重点: 商品有质量问题,7天内可退货(网购还能无理由退,但定制、易腐品等特殊商品除外)。 过了7天但符合条件,可换货或维修,费用商家出。 2. 《部分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 明确规定了家电、手机、汽车等18类商品的三包细则: 7天内出问题→退货! 15天内出问题→换货! 质保期内修过两次还不行→换新或退货! (举个栗子:买了台空调,用了10天就不制冷,可以直接要求换货;若是修了两次还是老故障,可以直接退钱!) 三、看看法院判过的真实案例 (不想看案例的读者直接跳下一段,但了解法院判决逻辑会更安心哦~) 案例1:手机变“板砖”?法院判退全款! 小王买了一台手机,第5天频繁死机,商家推诿说“小故障”,拒绝退货。法院判决:手机属于三包商品,15天内出现使用故障必须换货,商家不配合要退款+赔偿! 案例2:家电维修超时,商家补偿损失 李阿姨的洗衣机保修期内修了两次仍然漏水,第三次报修后商家拖了30天没解决。法院判决:修理超30天未完成,商家应免费换新,并补偿李阿姨误工费! 四、遇到问题时,手把手教你怎么办 别当包子!跟着法小云这么操作: 第一步:看清时间线 拿出购买凭证(发票、订单记录都算!),确认问题发生时间是否在三包期限内。 第二步:留证据 商品质量问题拍照、录视频,存好原始包装。 和商家沟通的聊天记录、通话录音别删。 第三步:有理有据和商家沟通 直接说:“根据三包规定,我要求【退货/换货/免费维修】(选你能主张的权利),这是法律规定的义务,请配合。” 第四步:商家耍赖?找这些帮手! ①拨打12315消费者热线投诉(保留投诉记录); ②找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调解; ③如果金额大、损失重,直接起诉(法院有简易程序,小额诉讼不麻烦)。 五、你的疑问,法小云懂 Q:网购商品也能用三包吗? 答:当然!和实体店一样适用三包,商品有问题别被商家忽悠“网购不退货”。 Q:商家说“人为损坏不负责”,怎么证明是质量问题? 答:商品送到后先检查、试用,发现问题立刻停用并保存证据。若商家一口咬定是人为损坏,可以要求共同委托第三方机构鉴定。 总结:遇事别怵,法律站在你这边 三包责任就像一把保护伞,但你要主动撑开它!记住两个关键: ——保存好所有凭证; ——主张权利时态度明确不退缩! 如果看完文章还是拿不准该怎么做,别担心!点击下方咨询按钮,平台10万+专业律师在线答疑,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推荐最合适的解决方案。法律保护从不迟到,只要勇敢维权,你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综合 95人阅读
Loading comments...
综合
综合专题
20000+篇专题内容
法驻云综合法律服务专题,提供法律咨询、合同审查、纠纷解决、法律维权、风险管理等全面服务,覆盖各类法律需求,为您提供一站式专业法律支持。
综合知识
法律规定下,被父母强迫结婚该如何维权?
法律规定下,被父母强迫结婚该如何维权?
被父母强迫结婚怎么办? 法小云教你用法律说“不” 过年回家刚坐下 父母的催婚话术就来了: "30岁还没对象多丢人!" "下周必须去见王大姨介绍的相亲对象!" "今年再不结婚就给我搬出去!" 你攥紧手里的瓜子 感觉自己像菜市场待秤的白菜 如果这句话戳中你 今天这篇干货请收藏好! 【法律说的明明白白】 结婚只能你说了算 根据《民法典》第1046条 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干涉 划重点:"完全自愿"四个字 就像奶茶必须自己选甜度 结婚这件事也只有本人能决定 再来看第1042条第三款 法律严格禁止包办、买卖婚姻 如果父母用软暴力逼婚 比如扣身份证、限制出门、断生活费 这已经属于违法干涉婚姻自由 最严重的情况可能涉及刑事犯罪 《刑法》第257条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 最高能判2年有期徒刑! 去年就有广西某县的父亲 因把女儿锁在家逼嫁被判刑6个月 【真实案例带你懂法】 法院判决给底气 案例① 湖南王姑娘的胜诉之路 95后姑娘小王起诉父母撤销婚姻登记 法院调取结婚登记当天的监控发现 小王全程情绪崩溃坐地痛哭 最后判决确认婚姻登记无效 法院特别强调: "违背真实意愿的婚姻自始无效" 就像被捏着手指按的指纹 法律不会认可 案例② 河南小哥"逃婚"成功记 李大哥被父母骗回老家准备婚礼 翻墙逃跑时用手机录下父母威胁录音 通过妇联介入和派出所调解 最终在法院立案前达成和解 这些操作细节法小云后面都会教! 【被逼婚自救指南】 5步守住婚姻自主权 第一步:固定关键证据 √ 悄悄保存微信威胁对话 √ 随身带录音笔记录逼婚过程 √ 拍下被没收的身份证/手机 第二步:及时对外求援 记住这些有效电话: ☎️ 110(遭遇人身威胁时) ☎️ 12338(全国妇联服务热线) ☎️ 12348(法律援助专线) 第三步:书面正式表态 手写声明模板: "本人XXX,身份证号XXXX 郑重声明不同意父母安排的婚姻 如有冒用信息登记结婚的情况 将依法追究相关人员法律责任" 第四步:警惕陷阱婚姻登记 如果被强迫到民政局: ▼ 当场向工作人员求救 ▼ 坚决不签字不按指纹 ▼ 及时申请婚姻撤销 法律规定:胁迫结婚可在1年内撤销 第五步:建立安全屏障 ✔ 21岁以上建议办理分户 ✔ 重要证件存银行保险箱 ✔ 必要时向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 特别提醒:彩礼纠纷处理 若不幸已登记共同生活 记得收集转账凭证、聊天记录 通过民事诉讼可要求全额返还 以上就是关于"被父母强迫结婚如何维权"的详细解答。如果你正在面临类似困扰,别担心,点击下方咨询按钮即可连接专业律师,平台10万+法律工作者在线服务,可以智能匹配擅长婚姻家事领域的律师,无论是起草声明还是收集证据,手把手陪你守护婚姻自主权。
综合105人阅读
被父母强迫结婚是否违反了法律?如何处理这种情况?
被父母强迫结婚是否违反了法律?如何处理这种情况?
被父母强迫结婚是否违反了法律?如何处理这种情况? 相亲局上的无声求助 “我不是不想结婚啊,只是不想和一个陌生人定终生……”小北在好友聚会上闷闷不乐地说。这已经是她妈今年安排的第六次相亲了,全家人轮番上阵劝说:“你都28了,再拖下去就没人要了!”“我和你爸像你这个年纪的时候,你都上小学了!” 这样的场景,你是否也觉得似曾相识? 当父母的爱变成了压力,甚至强硬地要求你接受一段婚姻,这种行为到底有没有违法?如果遇到了,我们又该怎么保护自己? 婚姻自由,写进法律的“权利密码” 我国法律对婚姻自由的定义,远比父母口中的“为你好”更直接、更坚定。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六条: > 结婚应当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禁止任何一方对另一方加以强迫,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加以干涉。 重点圈住两个关键词:“完全自愿”和“禁止干涉”。 无论是父母以“断绝关系”威胁,还是亲戚用“不结婚就是不孝”的道德施压,都属于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 另一部专门保护女性权益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也明确: > 禁止干涉妇女的婚姻自由。 这意味着,父母强迫女儿结婚的行为会被法律明确否定(当然,男孩同样受《民法典》保护哦)。 现实中的法律利剑:案例告诉你答案 2021年,河南发生过一起标志性案件: 小李(化名)被父母以“装病住院”为由骗回家,强行安排与邻村男子订婚。小李多次反抗无果后,通过当地妇联求助并提起诉讼。最终法院判决父母的行为违法,要求停止干涉婚姻自由,并赔偿小李精神损失费。 这起案件里,法院特别强调: > “婚姻自由权是公民的基本人权,即使是父母,也无权侵犯。” 被逼婚了怎么办?三招教你破局 如果你正陷在“强迫婚姻”的困境里,记住这三步走: 1️⃣ 明确态度+收集证据:多说“不”,少沉默 · 拒绝时严肃表明立场:“我不同意结婚,这是法律赋予我的权利。” · 保留父母威胁的微信记录、录音(如“不结婚别进家门”等);若涉及暴力或软禁,第一时间报警留存笔录。 2️⃣ 找援兵:这些地方能帮你挡刀 · 社区/村委会调解员:他们熟悉本地家庭关系,调解成功率很高。 · 妇联或共青团组织(年轻人也可以找团委哦):专门保护婚恋自由,能提供心理疏导和法律支持。 · 律师函警告:委托律师发函给父母,多数情况下能有效“震住”传统型家长。 3️⃣ 终极武器:法院见! 若调解无效,可直接向法院提起“婚姻自主权纠纷”诉讼。即便最终不走到判决,起诉本身也能让父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操作小贴士: 诉讼需要准备的证据清单 ☑️ 父母逼迫结婚的录音/聊天记录 ☑️ 邻里或亲友的证人证言 ☑️ 居委会出具的调解情况说明 爱不是枷锁,而是尊重 老一辈常说“父母之命不可违”,但法律早已为每个人撑起“婚姻自主”的保护伞。理解父母的焦虑,但也要温柔而坚定地守护自己的权利——毕竟,和谁共度一生这件事,只有你自己能决定。 如果你正在被强迫结婚而手足无措,别担心!点击下方【免费咨询】按钮,立刻联系专业婚姻律师。超过10万名律师在线接单,系统会优先为您匹配处理过类似案件的资深律师,24小时内解答你的困惑。看清法律底牌,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人生选择。
综合43人阅读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划分标准是什么?如何理解两者的定义?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划分标准是什么?如何理解两者的定义?
机动车和电动车天天在路上“较劲” 你有没有被这些问题困扰过? 骑电动车突然被交警查驾照? 新买的电动三轮车到底要不要上牌? 停在非机动车道里也会被汽车按喇叭催? 今天法小云和你聊聊“车的身份之谜”—— 一、车的“身份证”长什么样?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19条给过明确答案: 机动车——烧汽油的、插电的、混动的、带马达的...只要最高时速超过20公里或整车重量超过40公斤(没错,就是你奶奶买菜用的三轮也可能超标!) 非机动车——凭人力或畜力驱动的(自行车、老牛车)、电动车要同时满足: ①最高车速≤25km/h ②整车重量≤55kg ③有脚蹬子 (参考《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 二、3个让人迷惑的“典型现场” 案例1:2021年杭州张先生骑改装电驴撞人 交警一查:这车能跑到35km/h!直接按机动车定责,没驾驶证还要自己担全责 案例2:2020年北京王女士网购的“电动自行车” 上牌时被拒——实测整车重60kg!最后只能当废品卖 案例3:2019年上海外卖小哥被汽车撞 法院发现汽车停在非机动车道,判司机承担70%责任 三、划重点!这5件事必须牢记 1. 买电动车要看“身份证” 找合格证上的“车辆类型”栏 别信商家说的“绝对能上牌” 2. 改装等于埋雷 解除限速、加装电池 分分钟让爱车“变身”机动车 3. 路权跟着类型走 开机动车别占非机动车道 骑非机动车也别上机动车道“鬼探头” 4. 出事别急着私了 立即报警锁定车辆类型 必要时要求做技术鉴定 5. 证件随身带 C1驾照不能骑摩托车 电动摩托车要考D/E照 四、遇到纠纷怎么办? 情景① 刚买的电动车被认定超标 →保存购买凭证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 情景② 事故后被要求做车辆鉴定 →务必选择有资质的鉴定机构 情景③ 责任认定书有疑问 →收到后3日内申请复核 遇到具体法律问题别着急 点击下方【免费咨询】按钮 全国5万名律师在线等您 3分钟快速匹配专业解答 法小云提醒:路上千万条,安全第一条,懂法才能走遍天下都不怕!
综合144人阅读
如何区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两者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如何区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两者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如何区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 送外卖的小哥、接送孩子的妈妈、每天通勤的上班族,或许都纠结过一个问题:这车到底算不算机动车? 同样是四个轮子,为何小区门口的老年代步车不用上牌,邻居买的电动汽车却要办正式车牌? 今天法小云就带大家搞懂这两个"车"的区别,避免生活中踩到法律误区! 法律划界限的关键:靠什么动力跑起来?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和配套的法规,最核心的区分标准就三点: 1. 动力来源:机动车主要依靠燃油、电力等非人力驱动,比如汽车、摩托车; 非机动车以人力为主,或配有电动装置但功率/时速有限制,比如自行车、合规电动自行车。 2. 速度上限:机动车设计时速普遍高于50公里; 非机动车如电动自行车,新国标明确要求最高车速不超过25公里/小时。 3. 重量门槛:电动自行车整车重量不得超55公斤,普通自行车更轻便,超标则可能按机动车管理。 现实中的经典案例 案例1:张先生花6000元购买的"电动三轮车"因超速被查 经鉴定,该车电机功率4000W、最高时速达60公里,法院认定为机动车。 因张先生无驾驶证,最终判决承担事故全责,还因无证驾驶被罚款。 案例2:李女士骑行带脚踏的电动滑板车撞伤人 法院查明该车无脚踏骑行功能、重量达30公斤,判定属于机动车。 因李女士未购买强制保险,需自行承担10万元赔偿。 自查小妙招:搞不清时这样做 情景1:买车前如何判断? → 务必查看车辆合格证! 合格证标注为"电动自行车"且符合新国标(带脚踏+限速25公里)就是非机动车;标注"电动摩托车/轻便摩托车"则属于机动车。 情景2:已购车辆存疑怎么办? → 带上购车资料到车管所确认。 若被认定为机动车但未登记上牌,禁止上路,建议联系商家协商换货。 情景3:改装车如何避免违法? 电动自行车加装儿童座椅等轻微改动通常合法,但任何提升速度、拆除脚踏等行为都可能让车辆"升级"为机动车。改装前建议拨打12345市民热线咨询当地具体要求。 遇到争议如何维护权益? 若发生事故后被突然告知车辆属性有问题: 第一步:要求交警出具《车辆属性鉴定书》,查看鉴定机构的资质; 第二步:核对购车发票、合格证等材料,若商家销售时隐瞒车辆属性,可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或起诉商家索赔; 第三步:关注本地政策,部分城市对超标电动车设有过渡期,及时办理临时牌照可避免处罚。 关于【如何区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疑问就先聊到这里啦!如果你遇到了车辆属性鉴定、交通事故责任划分等具体困境,欢迎通过下方的"在线咨询"按钮联系律师。平台现有超10万名专业律师在线答疑,3分钟内就能匹配到擅长交通法规的律师,帮你梳理证据链、分析维权方案,让每个出行选择都安心无忧~
综合149人阅读
私家车跑网约车是否合规?
私家车跑网约车是否合规?
私家车跑网约车是否合规? ——你下班赚外快的副业,可能藏着这些风险! 开头 每天下班后开两小时网约车赚点外快 接送孩子的路上顺便接个顺风车订单 家里闲置的车注册到平台“贴补油费” …… 这些场景是不是格外熟悉?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 如果忽略了这几个步骤,你的“副业”搞不好会变成“罚单”! 法律知识敲黑板 根据《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网约车管理办法》),私家车想合规跑网约车,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 车要“转正” 你的车需要办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即“运输证”) 法律依据:第十二条:“车辆使用性质登记为预约出租客运” 简单来说:私家车要变成营运车,否则可能被罚1万3万元 2. 人要“考证” 司机必须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即“资格证”) 法律依据:第十五条:“驾驶员需经考试合格” 举个真实例子:2021年杭州某司机无证接单被查,车被扣留并罚款 真实案例回放 上海:李师傅用私家车私下接单一年半,因运输证、资格证“双无”被查处,除需缴纳两万元罚款外,平台还扣发了他的账户余额 成都:张女士未变更车辆使用性质跑顺风车,与乘客发生事故后,保险公司以“非法营运”为由拒绝理赔 遇到这些问题该怎么办? 情况一:想合规跑网约车 第一步:联系当地交通管理部门查询当地政策(有些城市要求车龄<3年、排量≥1.6L) 第二步:带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去指定地点申请驾驶员证考试(考试内容多为法规与应急处理) 第三步:到车管所变更车辆使用性质(注意:营运车报废年限一般为8年,需综合考量成本) 情况二:已因无证接单被罚 优先保存平台接单记录、收入证明等材料 关注交通部门是否留有听证或申诉通道 法律上有“一事不再罚”原则,需确认同一行为是否遭遇重复处罚 情况三:只是偶尔接顺风车 《网约车管理办法》规定“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合乘属于民事行为 关键点:每天不超过两次接单、按分摊成本收费(如:全程油费/过路费均摊) 法小云的真心话 跑网约车想安心赚钱 记住这三点口诀最管用: 改性质,持双证,不碰高压线! 千万别抱侥幸心理 毕竟罚款比油费贵多了! 如果你正在为网约车合规问题发愁 点击下方【免费咨询】按钮 平台十万执业律师在线 立即匹配你所在城市的专业律师 帮你分析风险,定制解决方案 法律问题不踩坑,安心接单更轻松!
综合32人阅读
私家车加入网约车平台是否违法?
私家车加入网约车平台是否违法?
私家车加入网约车平台是否违法? ——想挣外快?先看看这些规定 你是不是也动过心思? 某个堵车的下午,你看着手机里的网约车软件发愣:“反正每天上下班都开车,要不要顺便接个单挣钱?”或者刷朋友圈时,看到邻居老王每天晒网约车收入,自己心里痒痒的……但等一下!这么做到底合不合法?会不会被罚款甚至扣车? 先别急着注册!咱们来聊聊法律规定 目前针对网约车最直接的规定,是《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简单来说,私家车跑网约车不是绝对禁止,但必须满足以下3个条件(别嫌麻烦,缺一不可): 条件一:车要“改户口” 私家车原本属于“非营运车辆”,如果想接单载客赚钱,必须先去交管部门把车辆性质变更为“预约出租客运”。通俗点说,就是你的车得有个“网约车身份证”。 划重点:如果没改性质就直接接单,按法律规定属于“擅自从事网约车经营”,罚款起步1万元。 条件二:司机要“考执照” 不是有驾照就能接单!想当网约车司机,必须通过相关考试拿到《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且必须满足: 驾照满3年 无暴力犯罪、酒驾等记录 这相当于给你的驾驶技术和服务能力盖了个官方认证章。 条件三:平台要“持证上岗” 平台也需在运营城市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比如某滴平台是否在你所在城市有合法资质,可以上当地交通管理部门官网查询。 真实案例参考:违法跑单的代价 案例一:2021年杭州某车主用私家车接单被查,因未变更车辆性质被罚款1.5万元,平台也被连带罚款3万元。 案例二:2022年成都一驾驶员未考取《驾驶员证》,被执法人员拦截后扣留车辆15天,缴纳罚款方可取回。 遇到问题怎么办?记住这几步 如果你已经“踩坑”或者想合法加入,请对照以下方案: 第一步:检查自己是否“三证齐全” 车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 司机:《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 平台资质:当地交通部门官网上能查到合作平台的许可证 第二步:被查了也别慌 如果因手续不全被拦截: 1. 保持冷静,配合执法人员调查 2. 保存平台订单记录、收入流水等证据 3. 尽快联系有经验的律师(后文有快速咨询方法) 第三步:合法入行的正确姿势 想长期靠网约车赚钱?按照流程来: 1. 去当地交通局提交车辆变更申请(需携带车辆登记证、保单等) 2. 报名参加网约车驾驶员考试(费用约100200元,各地不同) 3. 选择与本地合规平台合作(可拨打市民热线12328咨询) 如果还是不放心…… 关于如何准备考试材料、车辆保险是否要更换、不同城市政策差异等问题,建议根据自身情况咨询专业律师。 以上就是关于【私家车加入网约车平台是否违法?】的相关解答。如果你还有其他疑问,或者需要一对一指导,点击下方按钮即可发起提问。平台已覆盖全国超过10万名律师,5分钟内即可匹配熟悉网约车法规的专业人士,帮你针对性解决问题。 (文章配图建议:流程图或政策查询页面截图,此处由编辑根据需求添加)
综合42人阅读
未成年退款如何操作?退款会退到哪里?账户持有人是谁?
未成年退款如何操作?退款会退到哪里?账户持有人是谁?
(空两行) 孩子偷用家长手机充值游戏 熊孩子氪金打赏主播怎么办? 钱到底能不能退回来? (空两行) 大家好呀~我是每天为你送上法律小锦囊的法小云!今天就和各位家长朋友们聊一聊最近咨询量超高的未成年充值退款问题,手把手教大家守护好钱包~ 【先说结论】 816岁孩子偷偷充值的行为可能无效! 16岁以上大额消费也要经家长同意! 退款一般会退回原支付账户哦! =====重点知识分界线===== 【法律给家长的"后悔药"】 根据《民法典》第十九条和第一百四十五条,8岁以下孩子网上充值全额可退;8岁以上未成年人在未经监护人同意的情况下进行与其年龄、智力不匹配的大额消费,监护人事后不同意的也可以申请撤销! =====真实案例分界线===== · 江苏曾有个13岁孩子偷偷转账3万元给主播,法院判决直播平台全额退还 · 福建8岁小朋友连续游戏充值648元,平台核实后3天内完成退款 · 注意:如果孩子用的是爷爷奶奶账户,需要额外提供监护关系证明 =====实战操作分界线===== 【四步走拿回损失】 ①立即截图保存:充值记录、支付凭证、孩子使用设备的登录情况 ②24小时内操作:先联系游戏/直播平台的"家长关爱通道",所有大平台都有这个功能 ③准备三大材料: 户口本(证明亲子关系) 充值账号认证截图(证明是孩子操作) 书面退款申请(写清楚事件经过) ④如果平台拖延:拨打12315消费者热线,或者直接到法院申请诉前调解 =====特别注意分界线===== Q:钱会退到哪里? A:原路退回!用微信充值的退回微信,银行卡支付的退回卡里 Q:账户是爷爷奶奶注册的怎么办? A:需要额外提供监护关系证明,比如出生证明或派出所开具的证明 Q:孩子冒充家长人脸识别了? A:这种情况更容易维权!提供当时的监控录像或设备使用记录 遇到这类头疼问题别慌张,按照法小云给的步骤先固定证据。如果平台不配合处理,或者金额超过5000元,建议立即联系专业律师介入。平台每天都有10万+专业律师在线,点击下方咨询按钮,3分钟就能匹配到处理过同类案件的律师,帮你制定最优解决方案!
综合103人阅读
未成年退款应该退到哪里?账户信息是什么?
未成年退款应该退到哪里?账户信息是什么?
未成年退款应该退到哪里?账户信息是什么? 大家好,我是法小云!今天咱们来聊一个家长们特别头疼的话题:小孩子偷偷用手机充值游戏、打赏主播,钱还能要回来吗?退款该退到哪儿?需要家长提供什么账户信息? 孩子乱花钱,家长心好累 有没有过这种经历——一不留神,家里“神兽”拿着手机充了值,几百几千块钱哗哗流走?别慌!法律早已给家长们撑腰,但具体怎么做才能把“飞走”的钱追回来呢? 关键法律在这里 ①《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7条 明确规定: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网络充值行为无效;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充值行为,需得到家长同意才有效。 举个栗子 北京某法院曾判过这样案子:14岁的小王偷偷用妈妈手机给游戏充值2万元,法院最后判游戏公司全款退还!理由就是家长没同意,这钱当然要退。 ②《民法典》第19、20条 把未成年人的民事行为能力说得很清楚——小孩们自己花大钱?不算数! 钱到底退到哪儿?需要哪些信息? 【三步走攻略】 第一步:收集证据 √ 孩子年龄证明(出生证、户口本) √ 充值记录(账单截图、短信通知) √ 能证明是孩子操作的证据(比如事发时家长在上班的考勤记录) 第二步:联系平台客服 大多数平台都有“未成年人退款”入口(一般在设置客服中心)。需要准备: 1. 退款账号:必须是原充值账户!(比如原先用微信付的钱,就退到微信;用支付宝就退支付宝) 2. 账户实名信息:家长身份证正反面照片 3. 亲子关系证明:户口本(孩子和父母在同一页的那种) 第三步:平台不退怎么办? 试试这些渠道硬核维权: • 拨打12315消费者热线 • 登录“全国12315平台”网站投诉 • 到法院起诉(别怕!很多地方支持网上立案) 重要提醒 1️⃣ 别相信“先转账才能退款”的骗子话术!所有退款都应原路返回 2️⃣ 发现孩子充值后,24小时内联系客服成功率最高 3️⃣ 游戏账号别乱注销!留着才能调取充值记录 遇到麻烦别着急 每个平台的具体操作可能不太一样,如果自己搞不定,或者金额特别大(超过5万元),建议及时找专业律师咨询。 需要法律帮助的话,点击下方「免费咨询」按钮,平台10万+执业律师随时在线,3秒就能匹配擅长未成年退款的专家律师,1对1教你收集证据、准备材料,全程保驾护航! 希望这篇小科普能帮到焦头烂额的家长们!有其他问题,欢迎随时cue法小云~下次见!
综合113人阅读
三包责任包括哪些内容?
三包责任包括哪些内容?
当你在网上花半个月工资买了一部新手机 结果第一天就疯狂闪退黑屏 当你咬牙给家里换了台冰箱 刚用一个月就突突突异响不断 这时候除了攥着发票生闷气 是不是总想问一句: 到底能不能退?能不能换?商家凭什么负责? 这时候你需要的是一把法律"金钥匙" ——三包责任 三包责任是商家对商品质量的三重承诺 简单来说就是三个字:修、换、退! 这项制度源自《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4条 和《产品质量法》第40条的规定 具体怎么实施呢? 法律贴心划分了三个时段 ■ 七日关卡(修换退三选一) 刚买7天内出现性能故障的 比如新空调不制冷、洗衣机不转圈 消费者可以选择免费修理、换同款 或者直接退货全额退款 真实案例→2021年北京消费者网购蓝牙耳机 第5天出现单耳无声 判决支持消费者主张退货退款 ■ 十五日缓冲期(修理优先) 发现商品有问题但又超了7天? 这时要先联系商家进行修理 如果修了两次还是有问题 可以要求在15天内免费更换同款新品 常见误区→手机屏幕出现划痕属于人为损伤 这种情况不适用三包哦 ■ 延长保障期(超期也能保) 像冰箱洗衣机等大件电器 整机保1年,核心部件保修3年 以某品牌空调为例 如果在第三年压缩机出现故障 消费者仍可要求免费维修 诉讼参考→2020年厦门法院判决某品牌 对使用26个月的电视显示屏故障负全责 遇到三包纠纷怎么办? ① 保持冷静不拆除商品标签 ② 立即拍照、录像保存证据 ③ 通过官方售后渠道报修 ④ 书面要求经营者履行义务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运费该谁出?《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暂行办法》明确——退货运费由消费者承担,换货运费由经营者承担 举个例子:你在线下买的电饭锅煮饭夹生 可以先拨打保修卡上的400电话报修 如果维修点推诿拖延 记得记录每次通话时间和服务态度 带着这些证据去当地消协投诉 现在很多地方还开通了在线投诉平台 手机15分钟就能完成整个申报流程 这里要敲黑板划重点 三包期限是按照开发票日期起算的 经常有朋友退货时找不到包装盒怎么办? 千万别慌!最高法2019年公报刊载的案例显示 只要产品本身存在质量问题 即便遗失配件包装也不影响退货权 关于三包责任的重要解答就到这里啦 现在如果这些情形就发生在你身上 别急着和客服吵架 也无需自己在网上查三天三夜 点击下方咨询按钮 我们为您24小时对接专业消费维权律师 从固定证据到撰写维权文书 10万+执业律师在线响应 三分钟内必回复 帮您争取最大合法权益
综合141人阅读
三包责任的范围规定是什么?
三包责任的范围规定是什么?
三包责任的范围规定是什么? ——买东西出了问题别慌,先让法小云帮你划重点 一、你遇到过这些情况吗? 新买的手机刚用三天就死机?网购的烤箱第一次烤蛋糕就冒黑烟?甚至高价买的冰箱“一年坏三次”……(没错,法小云也踩过类似坑!) 这些糟心事有个共同的“救星”——三包责任!今天咱们不说法条背概念,就用人话聊聊:遇到质量问题能退吗?能换吗?能修吗?谁掏钱? 二、三包是啥?法律规定都在这儿 三包不是商家“好心施舍”,而是法律明确规定的义务!它的全称是“修理、更换、退货责任”,核心就一句话:商品有质量问题,商家必须管到底!涉及的法规主要是两把“尚方宝剑”: 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二十四条划重点: 商品有质量问题,7天内可退货(网购还能无理由退,但定制、易腐品等特殊商品除外)。 过了7天但符合条件,可换货或维修,费用商家出。 2. 《部分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 明确规定了家电、手机、汽车等18类商品的三包细则: 7天内出问题→退货! 15天内出问题→换货! 质保期内修过两次还不行→换新或退货! (举个栗子:买了台空调,用了10天就不制冷,可以直接要求换货;若是修了两次还是老故障,可以直接退钱!) 三、看看法院判过的真实案例 (不想看案例的读者直接跳下一段,但了解法院判决逻辑会更安心哦~) 案例1:手机变“板砖”?法院判退全款! 小王买了一台手机,第5天频繁死机,商家推诿说“小故障”,拒绝退货。法院判决:手机属于三包商品,15天内出现使用故障必须换货,商家不配合要退款+赔偿! 案例2:家电维修超时,商家补偿损失 李阿姨的洗衣机保修期内修了两次仍然漏水,第三次报修后商家拖了30天没解决。法院判决:修理超30天未完成,商家应免费换新,并补偿李阿姨误工费! 四、遇到问题时,手把手教你怎么办 别当包子!跟着法小云这么操作: 第一步:看清时间线 拿出购买凭证(发票、订单记录都算!),确认问题发生时间是否在三包期限内。 第二步:留证据 商品质量问题拍照、录视频,存好原始包装。 和商家沟通的聊天记录、通话录音别删。 第三步:有理有据和商家沟通 直接说:“根据三包规定,我要求【退货/换货/免费维修】(选你能主张的权利),这是法律规定的义务,请配合。” 第四步:商家耍赖?找这些帮手! ①拨打12315消费者热线投诉(保留投诉记录); ②找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调解; ③如果金额大、损失重,直接起诉(法院有简易程序,小额诉讼不麻烦)。 五、你的疑问,法小云懂 Q:网购商品也能用三包吗? 答:当然!和实体店一样适用三包,商品有问题别被商家忽悠“网购不退货”。 Q:商家说“人为损坏不负责”,怎么证明是质量问题? 答:商品送到后先检查、试用,发现问题立刻停用并保存证据。若商家一口咬定是人为损坏,可以要求共同委托第三方机构鉴定。 总结:遇事别怵,法律站在你这边 三包责任就像一把保护伞,但你要主动撑开它!记住两个关键: ——保存好所有凭证; ——主张权利时态度明确不退缩! 如果看完文章还是拿不准该怎么做,别担心!点击下方咨询按钮,平台10万+专业律师在线答疑,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推荐最合适的解决方案。法律保护从不迟到,只要勇敢维权,你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综合95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