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就业专题
法驻云劳动就业专题,涵盖劳动合同、工伤赔偿、加班工资、劳动纠纷、解雇补偿等知识,为您提供劳动维权、合法权益保护的实用指南,帮助解决劳动就业中的常见法律问题。
20000+篇专题内容
劳动就业知识
劳动就业
毕业后是否需要重新办理医保卡?
毕业季的热浪刚过 不少同学已经把学士服挂进衣柜 开始捧着手机刷租房攻略、熬夜改简历 这时候突然翻出学校发的医保卡—— 原来它一直在钱包里静静躺到毕业 法小云要提醒大家 这张小卡片可别当作纪念品收起来啦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 毕业后这张医保卡到底该何去何从 法律锦囊一 根据《社会保险法》第二十三条 在校学生参加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在12月31日之前都有效力 重点来了:当年毕业的学生还能用学校医保到年末 但注意看这个"但是" 如果你已经在7月份签了劳动合同 公司当月就会给你交职工医保 这时候会出现两个医保账户 法律规定是不能同时报销的 真实判例提醒 2021年杭州有位毕业生小王 9月拔智齿用了学校医保卡报销 结果11月公司体检时发现异常 医保局查明其重复参保事实后 不仅追回了1600元报销款 还加收了20%的违约金 三步走解决方案 情况1:签了就业协议的幸运鹅 ① 保留原医保卡(很多省市可以继续使用) ② 提醒公司人事办理职工医保参保 ③ 登录支付宝→市民中心→社保→社保转移 (三个月内完成转移不影响累计年限) 情况2:励志考研二战的小伙伴 ① 9月份前到户籍所在社区登记续保 ② 带身份证+毕业证到银行更换参保地 ③ 线上缴费记得勾选"大学生转居民"选项 情况3:自由职业者也别慌 ① 打开微信搜索"灵活就业医保参保" ② 按指引上传身份证+电子版《离职证明》 ③ 每月25日前记得用社保卡代扣缴费 划重点注意事项 1.原医保卡里的钱不会消失 但跨省使用要重新激活芯片 2.就医前记得做"异地就医备案" (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可操作) 3.部分城市换社保卡需要三证件: 身份证原件+复印件、20元工本费 1寸白底证件照电子版 要是对流程还有疑问 法小云给你支个招: 直接拨打区号+12333 按3号键转人工咨询 记得准备好身份证号码和毕业时间 最后留个小作业 正在看文章的你 医保卡转移成功了吗? 欢迎来评论区说说你的经历 下期我们聊聊"租房定金怎么要回来" 保证比找房东吵架管用100倍!
劳动就业 220人阅读
劳动就业
工伤赔偿是否涵盖违章受伤情况?
()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法小云!今天咱们不聊遥远复杂的国法家规,就说个很实际的问题: “上班时没按规矩操作,把自己弄伤了……这算工伤吗?公司会赔钱吗?” 是不是突然感觉这问题像是卡在喉咙里的鱼刺?尤其是工厂里的技术工、赶时间的快递小哥,可能一不小心就碰到这种情况。别急,法小云的解答马上到! () 工作受伤,不是所有“犯错”都自己扛! 先来个快问快答: 张三在车间偷偷抽烟引发火灾,自己烧伤——这属于故意找事,公司当然不赔! 李四为了赶工没戴安全帽,被钢管砸伤了头——这种情况,李四能拿到工伤赔偿吗? 答案是:能! () 法律依据是什么?来看《工伤保险条例》! 大家记住一个原则:我国的工伤保险遵循“无过错补偿”原则。直白点说就是—— 只要你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受伤,就算自己有点小过失(比如操作失误、没严格遵守安全流程),也不影响你申请工伤赔偿! () 唯一的例外:故意犯罪、醉酒吸毒、自残自杀 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只有下面三种情况不赔: 1. 故意犯罪(比如打架斗殴、偷公司财物受伤) 2. 醉酒或吸毒后工作受伤 3. 自残或自杀 所以啊,普通的“图省事没走流程”“着急赶工忘了防护”,都属于“过失”而不是“故意”,工伤保险照样赔! () 真实案例看过来! 案例一: 某工厂员工老王,嫌戴手套麻烦,徒手操作机器时被切伤手指。公司拒赔,说他不守规矩。结果法院判决:操作过失不等于故意,老王依然获赔医疗费和伤残补助。 案例二: 外卖小哥小刘为了抢时间闯红灯被车撞伤,交警认定小刘全责。但法院认为,送餐属于工作范畴,小刘的违规行为是“工作过失”,不影响工伤认定,最终公司按工伤赔偿。 () 遇到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做? 法小云直接上干货步骤: 第一步:立马就医➕保存证据 别犹豫!去医院的同时,记得保留这些: 受伤现场的照片/视频(比如机器故障画面、受伤位置) 监控录像(尽快让单位保存) 报警记录或目击同事的证言 第二步:30天内让单位申请工伤认定 如果公司拖着不办,你自己(或近亲属)在1年内也能向社保部门申请! 第三步:争议解决靠法律武器 如果公司或社保部门拒赔,别慌!先申请劳动仲裁,不服再向法院起诉。 () 最后,法小云想说 哪怕是你一时疏忽导致受伤,法律也站在你这边!企业拿“自己违规”当借口拒赔?别被忽悠了! 当然,咱们还是要遵守安全规范~毕竟赔偿能保命,但平安更值钱嘛! () 小互动时间 如果你遇到过类似情况,或者有其他法律疑问,欢迎留言告诉法小云~下次见!
劳动就业 88人阅读
劳动就业
被诱骗签署解除劳动合同协议,现在想要撤销,应该怎么办?
被公司骗着签了离职协议,现在后悔了还能反悔吗? ——手把手教你夺回自己的劳动权利 【一个平常的下午,你却掉进了“坑”里】 小张今年四月被主管叫进办公室:“公司经营困难,主动离职的话给你多发一个月工资,立刻签字还能拿钱走人。” 小张想着赶紧找下家,当场签了字。结果第二天他发现,同事留下的都拿到了赔偿金,自己反而亏了三个月工资。想反悔时,公司却说:“白纸黑字签了协议,反什么悔?” 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发生。被哄着签了不平等协议能反悔吗?当然可以!今天就跟着法小云,用法律武器守护你的血汗钱。 【四个法律知识点,记住了就赢一半】 1. 签了字不等于同意 根据《民法典》第148条:用欺骗手段让人签的合同,受害者有权请求法院撤销。 比如主管说“签了还能再协商”,转头却咬死不认账,这就是典型的欺诈行为。 2. 离职协议也有“后悔药”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发现被欺诈的一年内都可以申请劳动仲裁。2021年杭州某案件中,劳动者在签字两个月后成功撤销协议,拿回4万元赔偿差额。 3. “显失公平”绝对是大杀器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6条,协议内容明显偏向公司时可直接认定无效。比如协议约定“自愿放弃所有赔偿金”,但实际月薪2万的员工只拿到三千元补偿,这种协议签了也能推翻。 4. 签字时录音录像最致命 重点看北京2022年真实判例:公司诱导员工签署协议时,员工偷偷用手机录下“现在签了字,后续补偿都好说”的对话,最终法院判决协议无效。 【五步教你翻盘成功】 第一步:保存证据链(24小时内必做) • 立即给人事发消息:“昨天签协议时,你们承诺的XX条件还没兑现”(诱导对方承认存在口头承诺) • 翻找签字当天的聊天记录、邮件,重点保存带有“尽快签字”“不签就没补偿”等胁迫性质的内容 第二步:书面通知要果断 三个工作日内向公司寄送《撤销协议通知书》,记得用EMS并在备注栏写明文件名称,保存好寄送单和签收记录。 第三步:劳动监察大队先行 带着证据去公司所在地的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比仲裁快!),执法部门介入后,很多公司会主动协商修改协议。 第四步:申请劳动仲裁模版这样写 仲裁请求列明两点: 1. 请求撤销某年某月签订的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 2. 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XXXX元(具体金额按工作年限计算) 第五步:法庭见真章的准备 若公司拒绝调解,立即申请财产保全。2023年广州案例显示,提前冻结公司账户的劳动者,最终获赔率高达89%。 【特别提示】 • 黄金救援期:发现被骗后30天内行动最佳 • 录音取证诀窍:对话中要自然带出公司全称、谈话人职务 • 警惕二次陷阱:有些公司会提出“签新协议就补钱”,一定要先撤销旧协议再签新约 法小云说: 维权不是胡搅蛮缠,而是对契约精神的守护。下次遇到“不签就别想走”的恐吓,记得微笑着告诉对方:“等我咨询过劳动仲裁委,咱们再慢慢聊。” (本文提及的维权步骤可能因地区存在细微差异,建议行动前咨询当地法律援助中心)
劳动就业 61人阅读
劳动就业
社保未缴满15年能否在退休时享受待遇?
最近有个朋友偷偷问我:“法小云啊,我今天才发现社保才交了10年,可明年就退休了——这下是不是退休金泡汤啦?”她说完整张脸都皱成苦瓜了。这问题让我想起菜市场遇到的好几位大叔大妈,也都是愁眉苦脸地说自家孩子或亲戚遇到了类似情况。 别慌!今天就带大家弄明白这件事——社保没缴满15年究竟能不能领待遇?有什么补救办法? 法律小课堂开讲啦 给大家找来了《社会保险法》第十六条这个“定海神针”。它写着:参加养老保险的个人累计交满15年,达到退休年龄,就能按月领养老金啦!注意两个关键点: ▌关于15年门槛的五个提醒 ① 这里说的是“累计”不是“连续”,中途断过不影响 ② 差个两三年还能抢救:部分情况允许退休时补缴 (举个真实案例:2021年上海有位职工退休时差2年没缴满,通过补缴现在每月正常领取养老金) ③ 实在补不了也别放弃:可以转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接着补 (比如广州有位阿姨2022年就转成了居民养老,把最后2年补满后领到了每月800元养老金) ④ 万不得已想退钱:只能退回个人账户里的钱,公司交的部分不退哦 ⑤ 很多地方允许延迟退休继续缴,南京2023年就有位大哥58岁开始延缴,今年刚好满15年 四套解决方案指南 先做这件事:掏出手机,打开当地社保公众号或者直接去社保局——确认自己的养老险实际缴费年限!(很多叔叔阿姨都吃过记账错误的亏) 情况一:临近退休还差3年内 推荐选择:现场补缴 带上身份证+社保卡+劳动合同,去当地社保中心填申请表 (注意:要有能证明劳动关系的材料,比如工资条、工作证) 情况二:已经退休且差距大 推荐选择:转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手续很简单:本人带身份证到原参保地办理转移手续 (提醒:需要把职工的缴费年限合并计算) 情况三:经济压力大想放弃 建议三思:退保损失可达70%! 比如在北京工作10年,工资按100%基数缴纳的情况下:公司每月为你交16%进统筹账户,个人交8%进个人账户,退保只能拿回个人账户的8%部分哦 情况四:还能再干几年 最划算选择:延迟退休接着缴 像成都的李阿姨55岁申请延迟退休,边工作边缴社保,2年后顺利领取每月2500元养老金 特别避雷指南 千万别踩这三个坑: 1. 听说“辞职就清零”?别上当!离职只是暂停,累计年限永远有效 2. 轻信“花钱买工龄”:现在根本没有这种正规途径 3. 跨省转移别拖延:比如小王在深圳交5年又去杭州交8年,最后要在杭州合并转移 法小云的碎碎念 建议各位给自己列个社保年检清单: √ 每年核对一次缴费记录 √ 换工作前确保社保接续 √ 快到45岁时做好缴费年限测算 √ 别等到退休前三个月才着急 最后附上全国社保咨询热线:12333(记住这个号码关键时刻能救命) 要是您现在就在为社保年限发愁,明天就带着身份证跑趟社保局吧!早处理早安心,说不定还能赶上补缴末班车呢~ 下一期想了解什么现实生活中的法律问题?留言告诉我,说不定下次就专门为你解答!
劳动就业 221人阅读
劳动就业
工伤辞退员工应如何计算赔偿金?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法小云 今天咱们来聊一个有点“扎心”但很现实的话题—— “受了工伤还被公司辞退,能拿多少赔偿?” 先举个真实的例子(别慌,名字和细节都模糊处理过): 打工十年的张三在车间操作机器时意外受伤,被认定为工伤八级。 养伤期间,公司突然通知他“岗位调整”,工资减半;张三不同意,结果直接收到辞退通知… 这时候张三该怎么办?公司这么做合法吗?今天的文章就带你搞懂这些“救命”知识点—— 一、先划重点:工伤员工被辞退,公司可能赔到肉疼! 很多朋友不知道,法律对工伤员工的保护力度非常强——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员工因工受伤处于医疗期、停工留薪期时,公司不能随便辞退你! 重点法条: 1️⃣ 医疗期内辞退员工 = 违法解除合同 → 赔偿金计算公式:工作满一年赔两个月工资(后面有案例说明) 2️⃣ 工伤致残并被鉴定为110级伤残的员工 → 公司擅自辞退员工需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 金额根据伤残等级当地政策来!比如深圳十级伤残就赔7个月工资 二、真实案例:工伤员工维权成功实录 小明在杭州某物流公司工作,搬运货物时右腿骨折(工伤九级)。 治疗期间公司说他“长期请假”影响工作,直接发了《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 小明申请劳动仲裁后,法院判决: ① 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3.6万元 ② 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6.2万元 总赔偿近10万! 这里要注意:只要公司无法证明劳动者存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比如严重违纪、犯罪等),就必须按照法律赔偿! 三、三步教你算清赔偿金 1️⃣ 第一步:算清你的“份子钱” ① 违法解除赔偿金 = 工作年数 × 2 × 月工资 (超过半年的部分按一年算,比如工作3年7个月就按4年算) ② 伤残就业补助金 = 当地标准 × 月工资 以广东十级伤残为例:赔4个月工资 (具体查看当地《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办法) 2️⃣ 第二步:必须拿到这两个证 工伤认定决定书 + 劳动能力鉴定书 ——没有这俩证,后续索赔都是空谈! 3️⃣ 第三步:维权千万别犯拖延症 劳动仲裁时效只有1年!从收到辞退通知那天开始算 四、行动指南:被辞退后该做什么? 1️⃣ 死守证据链 保留医疗记录、劳动合同、工资流水、公司辞退通知(最好有盖章) → 悄悄提醒:微信辞退不算数,记得让公司发书面通知! 2️⃣ 维权四部曲 ① 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线上线下均可) ② 申请劳动仲裁(不懂写申请书?仲裁委有模板) ③ 仲裁结果不满意 → 15天内向法院起诉 ④ 调解/判决结果下达 → 公司拒不执行?找法院强制执行 写在最后的话: 企业遇到工伤员工时想要“甩锅”,往往是觉得劳动者不懂维权 但其实法律早已布下“保护网”—— 记住三个重点:受伤后1年内申请工伤认定、辞退赔偿会算数、伤残补助别放弃 如果这篇文章帮到了你,别忘了转发给身边需要的朋友 我是法小云,咱们下期见! (温馨提示:本文以全国性法律为基础撰写,具体标准请结合各地政策,需要法律援助可私信留言)
劳动就业 103人阅读
劳动就业
个人所得税电话咨询服务可以提供哪些方面的帮助?
关于个人所得税电话咨询服务 你想问却不好意思问的那些问题 小云来答 又到了个税申报高峰期 明明对着APP算半天 补税金额突然蹦出来吓你一跳? 租房信息填了三次还是提示错误?养孩子的补贴到底该加在谁头上? 别慌!记住这个救命号码:12366 今天法小云就手把手告诉你 税务热线里藏着多少实用技能 一、电话那头的老师能帮你解决什么? 1. 申报流程里的“为什么” ✓ APP提示“收入信息不符”却看不懂哪里出错 ✓ 年收入不足6万但公司预扣了税费怎么退回 ✓ 跳槽三四次搞不清该选哪家单位办退税 相关法规:《个人所得税法》第十四条明确规定 纳税人取得综合所得需要办理汇算清缴的情形包括: 1.在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 2.年度内预缴税额低于应纳税额 典型案例:2022年苏州张先生因换工作未合并收入,电话咨询后发现可退回多缴的3800元 2. 专项附加扣除的“小秘密” ✓ 赡养两位老人和一位老人的减免金额差别 ✓ 子女升学后教育扣除怎么变更 ✓ 在职博士能不能享受继续教育扣除 政策延伸:根据《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 继续教育扣除包含学历继续教育和职业资格教育两类 但请注意!兴趣类培训不在扣除范围内 3. 政策更新的“早知道” ✓ 今年新增的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扣除怎么申报 ✓ 个人养老金账户缴费怎么税前扣除 ✓ 住房贷款利息扣除需要留存哪些凭证 法小云提醒:2023年起个人养老金可享每年12000元限额扣除 需保存好缴费凭证和银行扣款记录至少5年 二、打电话前必看攻略 第一步:准备好关键材料 身份证号码、个税APP账号、申报表草稿 近期与问题相关的扣缴凭证或合同 第二步:选对咨询时间 工作日上午911点接通最快 遇到申报高峰期(36月)建议错开月初三天 第三步:学会提问三部曲 1.先说明遇到的问题现象(如APP提示XXX错误) 2.描述已尝试的操作(如重新上传了租房合同) 3.明确需要什么帮助(如需要确认扣除标准) 第四步:记得要工单编号 重要咨询务必索要咨询工单号 遇到后续问题可直接引用查询 三、打完电话该做什么? 立即在备忘录记下三点: 1.工作人员给出的处理建议 2.需要补充提交的材料清单 3.问题解决的时限承诺 举个真实例子: 杭州李女士3月咨询租房扣除问题后 根据指导准备房东身份证复印件、租赁合同、支付记录 5个工作日内就收到退税到账短信 最后送上法小云的温馨贴士: 别把问题攒到截止日前三天! 现在拨打12366还能选方言服务 遇到复杂情况可预约线下咨询 税收的每个疑问 都该被认真对待
劳动就业 226人阅读
劳动就业
企业拆迁劳动者应如何获得补偿?
碰到公司拆迁,工资补偿到底该咋算? ——这篇“打工人保护指南”请收好 () 前两天,有位老大哥在公众号后台火急火燎地问:"厂子要拆迁了,老板说要么跟着去外地分厂上班,要么自己辞职。我孙子下个月就要在本地读小学了,这可怎么办啊?" 其实这种情况最近特别常见。厂区搬迁、办公室换城市...遇到公司拆迁,老板一拍屁股走了,咱们普通打工人该怎么拿回应有的补偿?今天法小云就跟大家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 () 【法律这棵大树怎么撑腰的?】 《劳动合同法》第40条、46条都写得明明白白: 单位搬迁导致劳动合同无法继续的,必须提前30天书面通知 要给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 工资怎么付到离职那天,补偿还要带着走 举个真实案子:2021年浙江某机械厂拆迁搬到200公里外,28名工人集体打官司。法院直接判定——单位必须给每人发: 1. 最后一月工资全额 2. 每工作1年补1个月工资(最高12个月) 3. 还得多付一个月工资当"搬家补贴" () 【四大锦囊妙计看这里】 第一步:先收好这几张"救命符" ▪手机录音偷偷录(但别让对方发现) ▪聊天记录截全屏 ▪工资条和合同放铁盒 ▪拆迁公告拍清楚 ✨小窍门:在领导说"不干就滚蛋"的时候,装作菜鸟问: "领导,您刚才说的补偿标准文件在哪呀?能让我拍张照吗?" 第二步:先礼后兵式谈判 抱着纸笔去人事部:"我家真去不了外地,按法律规定应该补偿多少?"(注意这时候手机录音要开着) 如果对面装傻,马上掏手机查官网政策:"您看xx市人社局昨天刚发的文件..." 第三步:投诉热线要记牢 人社局:12333 法律援助:12348 政务窗口:带着材料直接去劳动监察大队 最近有个袜子厂现实案例:工人们集体带上拆迁通告和工资单到监察大队,三天后就收到劳动局责令整改通知书。 第四步:仲裁申请书得会写 重点写三件事: 1. 公司强行变更工作地点 2. 拒绝支付经济补偿金 3. 要求支付拖欠工资(如果有的话) 实在不会写?各市劳动仲裁委都有免费模板,带着身份证就能领。 () 【特别提醒】 如果公司改口说暂时停工: ▪注意!第一个月工资必须照发 ▪第二个月起按最低工资80%发生活费 ▪超半年没开工?可以直接要补偿走人 ()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遇事千万别怂也别怕麻烦。 法律规定好的补偿,就像春天地里的油菜籽,该收的时候就得收。 要是老板想赖账,跟他轻轻说一句—— "跑了和尚跑不了庙,您这么大的厂子,应该舍不得上失信名单吧?
劳动就业 120人阅读
劳动就业
医保卡省内异地买药是否可行?
各位朋友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回老家探亲忘带降压药,临时出差感冒想买冲剂,却发现医保卡在外地用不了?捏着手里的社保卡站在药房里,交钱时尴尬得脚趾抠地——今天法小云就来说说这件让大家挠头的暖心事:医保卡能不能在省内异地买药? 戴着口罩都能闻到政策松动的气息 先给各位吃颗定心丸:2022年国家医疗保障局正式发话啦!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经全部开通省内异地购药直接结算服务!这意味着在同一个省里换城市生活,拿着医保卡去定点药店也能刷。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杭州的王阿姨去宁波闺女家带娃,突然高血压犯了。现在她只要找到宁波的医保定点药店,照样能用杭州的医保卡买降压药,不用自掏腰包还不用回老家报销。(是不是感觉长辈们的行李箱能少塞两盒药了?) 法律知识小课堂 1️⃣ 《社会保险法》第二十九条 白纸黑字写着:“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制度。”翻译成大白话:国家早就在法律层面给异地就医(包括买药)铺好了路。 2️⃣ 医疗保障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 虽然名字绕口,但这个文件实实在在让各地药店联网了。最关键是这句话:“将定点零售药店提供的用药保障服务纳入普通门诊费用统筹保障范围。”换句话说——药店买药和医院开药,在报销待遇上平起平坐! 法院怎么说?真实案件敲黑板 2023年济南法院判决过一起典型案例:刘先生在潍坊出差时用省直医保卡买胃药被拒,投诉后监管部门责令药店补开通结算系统,还获得200元交通补偿。 法官特别指出:定点药店不得以“异地结算麻烦”为由拒绝参保人正当购药需求。这个判例给咱老百姓撑腰了——遇到推诿可以直接找12393医保服务热线维权。 手把手教你跨城刷医保 ✔️第一步:下载“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 点开首页“异地就医备案”直接刷脸申请(操作比发朋友圈还简单),记得选“异地长期居住人员”或“临时外出就医人员”。 ✔️第二步:认准带“跨省通”标识的药店 现在连锁药店基本都已接入系统,进门先问店员能不能异地结算,或者通过支付宝搜索“医保药店”直接查周边可用店铺。 ✔️第三步:结算时亮出二维码 打开微信/支付宝的医保电子凭证,扫完药盒条码后要说关键句:“麻烦用异地医保账户结算”。如果遇到系统报错,别慌!保留好购药小票和药品清单,20个工作日内可回参保地手工报销。 法小云特别提醒 • 保健品、化妆品、医疗器械(比如血压计)不能刷医保卡 • 每月前3天系统维护期尽量别跨市买药 • 省直医保和市级医保存在待遇差异,建议拨打参保地12393提前确认报销比例 现在掏出手机试试绑定电子医保卡吧!下次临时换个城市生活,再也不用囤药像逃荒啦~如果已经在异地刷卡成功的小伙伴,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通关秘籍哦! (遇到具体问题?私信留言你的城市+医保类型,法小云帮你找政策依据)
劳动就业 185人阅读
劳动就业
裸照外发的法律责任是什么,刑罚标准是多少?
裸照外发:违法要坐牢,遇事别慌张 ——法小云教你自保的正确姿势 你可能听过这样的新闻—— 前男友分手后拿私密照要挟 网友偷拍女性视频网上贩卖 有人甚至因为一时赌气,把别人的裸照群发到朋友圈…… 遇到这类事情,很多人的反应可能是“太丢脸了”“我要报复回去”,但冲动只会让事情更糟。今天法小云就告诉你:裸照外发不仅是道德问题,更可能触发法律制裁。 本文重点导航 ✓ 法律规定:发送裸照到底哪里违法 ✓ 真实案例:有人因为这个被判X年 ✓ 已经泄露怎么办?3步紧急止损 【法律规定:这三条红线千万别碰】 ▶红线一:发裸照可能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罪” 根据《刑法》第364条,无论发自己的还是别人的裸照、私密视频,只要通过社交软件、网盘、论坛等渠道传播,都可能被判2年以下有期徒刑。 小贴士:即便只是发在十几个人的小群,或设置成“仅自己可见再截图转发”都属于传播! ▶红线二:胁迫他人发裸照,罪加一等 如果用裸照威胁对方“不发钱继续曝光”,可能触犯《刑法》第274条敲诈勒索罪;以裸照强迫发生关系,可能构成强奸罪。这类情况最高可判10年以上有期徒刑。 ▶红线三:拍裸照也可能违法 《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未经他人同意偷拍身体隐私部位,哪怕只是藏在手机里没传播,都可能被拘留10天+罚款500元。 【真实判例:别拿法院判决开玩笑】 案例①:分手后群发前女友裸照 2021年浙江某男子分手后,把前女友的裸照发到30多人的微信群。法院以传播淫秽物品罪判处其有期徒刑8个月。 案例②:用裸照敲诈明星未遂 2020年有人伪造某女星裸照索要200万,虽然照片是假的,但因敲诈勒索罪仍被判刑3年。 【发现裸照被外发,自救指南】 第一步:固定证据 ✓ 截图:包含对方账号、聊天记录、传播平台页面 ✓ 录屏:展示视频/照片储存路径、播放过程 ✓ 保留原图:千万别删除或拉黑对方前先保存证据 第二步:主动维权 ✓ 立即联系发布平台:微信/抖音等平台举报(通常13天删除内容) ✓ 报警:带着身份证+证据原件去派出所(法律小窍门:要求正式立案回执) ✓ 起诉:向法院提交“侵犯隐私权”或“名誉权”诉讼(可先申请禁止对方传播) 第三步:心理重建 ✓ 联系全国妇联热线12338 ✓ 使用“一键脱敏”功能(部分法院支持给判决书隐私部位打码) ✓ 记住这句话:做错事的是坏人,你只是受害者 法小云特别提醒: • 别私下和对方“谈判”:可能被二次敲诈 • 别用极端手段报复:比如发对方的裸照“反杀” • 网络不“吃瓜”:看到别人转发传播,随手一个举报 写在最后 裸照外发从不是“感情纠纷”或“开个玩笑”,而是真真切切会坐牢的犯罪行为。无论你正在遭遇威胁,还是出于好奇想试探法律底线,都请记住——尊重他人隐私,就是保护自己的未来。 ——如果有更多疑问,法小云在后台随时为你解答法律难题
劳动就业 145人阅读
劳动就业
社会保险包括哪些具体险种?
大家好呀!我是天天在社保知识里摸爬滚打的法小云 今天我们来聊聊“五险一金”里最老朋友——社会保险 每次看到工资条上的“代扣项目”时 你是不是也会对着那几个小数字挠头:这些钱到底给我存了什么保障? 别急 今天这篇超直白的干货能让你3分钟变成“社保小行家”! 一、社保到底有哪几个“分身”? 社会保险就像五层护甲 把咱们人生的五大风险牢牢挡住 看好了—— 1. 养老保险 • 干啥用:退休后每月领生活费 • 谁交钱:公司交大头(16%20%),自己交小头(8%) • 法规依据:《社会保险法》第10条 (举个栗子:王大姐在老东家干了20年,退休后发现老东家没给她缴满养老保险,一告一个准,最后公司补缴了12万!) 2. 医疗保险 • 干啥用:看病买药能报销 • 谁交钱:公司交9%左右,自己交2% • 法规依据:《社会保险法》第23条 (真实案例:李大伯做完心脏手术花了8万,因为公司没缴医保差点倾家荡产。法院判公司赔偿6.8万医药费!) 3. 失业保险 • 干啥用:失业期间按月发救济金 • 特别提示:必须缴满1年才能用 • 法规依据:《社会保险法》第44条 4. 工伤保险 • 干啥用:上班时受伤/得职业病都能管 • 冷知识:上下班路上遇车祸也算工伤! • 法规依据:《社会保险法》第33条 5. 生育保险 • 干啥用:生孩子期间的医疗费+产假工资 • 新变化:男的也要交,能休陪产假! • 法规依据:《社会保险法》第53条 二、遇到这些问题该怎么办? 状况1:老板说“不买社保多给你发500块” • 实操方案→立即拒绝!保存劳动合同和工资流水,打12333举报,一告一个准 状况2:换工作时断了三个月社保 • 补救措施→60天内找新公司补缴(记得让原公司开离职证明) 状况3:工伤后公司不认账 • 三步走 : 一、30天内让单位报工伤认定 二、保留诊断证明、上班打卡记录 三、单位不配合?直接拿证据去人社局 三、查社保的三种神操作 1. 打开支付宝→市民中心→社保查询 2. 微信搜“电子社保卡”小程序 3. 带身份证去居委会的社保自助机 (悄悄说:每个月的第三个周六社保局有专人接待咨询哦) 四、这些坑千万别踩! ✖️ 觉得“现在不看病就不用医保” ——断缴超过3个月,重新缴满6个月才能用! ✖️ 觉得“养老保险缴满15年就行” ——缴得越久退休金越高,相差最高可达3倍! ✖️ 遭遇工伤“私了拿钱” ——去年有案例私了拿3万,结果后续治疗花10万,想再维权就难了 最后小云想说:社保就像随身携带的“法律盾牌” 遇到任何社保问题 记得截图保存这篇 咱们评论区见!
劳动就业 140人阅读
Loading comments...
劳动就业
劳动就业专题
20000+篇专题内容
法驻云劳动就业专题,涵盖劳动合同、工伤赔偿、加班工资、劳动纠纷、解雇补偿等知识,为您提供劳动维权、合法权益保护的实用指南,帮助解决劳动就业中的常见法律问题。
劳动就业知识
毕业后是否需要重新办理医保卡?
毕业后是否需要重新办理医保卡?
毕业季的热浪刚过 不少同学已经把学士服挂进衣柜 开始捧着手机刷租房攻略、熬夜改简历 这时候突然翻出学校发的医保卡—— 原来它一直在钱包里静静躺到毕业 法小云要提醒大家 这张小卡片可别当作纪念品收起来啦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 毕业后这张医保卡到底该何去何从 法律锦囊一 根据《社会保险法》第二十三条 在校学生参加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在12月31日之前都有效力 重点来了:当年毕业的学生还能用学校医保到年末 但注意看这个"但是" 如果你已经在7月份签了劳动合同 公司当月就会给你交职工医保 这时候会出现两个医保账户 法律规定是不能同时报销的 真实判例提醒 2021年杭州有位毕业生小王 9月拔智齿用了学校医保卡报销 结果11月公司体检时发现异常 医保局查明其重复参保事实后 不仅追回了1600元报销款 还加收了20%的违约金 三步走解决方案 情况1:签了就业协议的幸运鹅 ① 保留原医保卡(很多省市可以继续使用) ② 提醒公司人事办理职工医保参保 ③ 登录支付宝→市民中心→社保→社保转移 (三个月内完成转移不影响累计年限) 情况2:励志考研二战的小伙伴 ① 9月份前到户籍所在社区登记续保 ② 带身份证+毕业证到银行更换参保地 ③ 线上缴费记得勾选"大学生转居民"选项 情况3:自由职业者也别慌 ① 打开微信搜索"灵活就业医保参保" ② 按指引上传身份证+电子版《离职证明》 ③ 每月25日前记得用社保卡代扣缴费 划重点注意事项 1.原医保卡里的钱不会消失 但跨省使用要重新激活芯片 2.就医前记得做"异地就医备案" (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可操作) 3.部分城市换社保卡需要三证件: 身份证原件+复印件、20元工本费 1寸白底证件照电子版 要是对流程还有疑问 法小云给你支个招: 直接拨打区号+12333 按3号键转人工咨询 记得准备好身份证号码和毕业时间 最后留个小作业 正在看文章的你 医保卡转移成功了吗? 欢迎来评论区说说你的经历 下期我们聊聊"租房定金怎么要回来" 保证比找房东吵架管用100倍!
劳动就业220人阅读
工伤赔偿是否涵盖违章受伤情况?
工伤赔偿是否涵盖违章受伤情况?
()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法小云!今天咱们不聊遥远复杂的国法家规,就说个很实际的问题: “上班时没按规矩操作,把自己弄伤了……这算工伤吗?公司会赔钱吗?” 是不是突然感觉这问题像是卡在喉咙里的鱼刺?尤其是工厂里的技术工、赶时间的快递小哥,可能一不小心就碰到这种情况。别急,法小云的解答马上到! () 工作受伤,不是所有“犯错”都自己扛! 先来个快问快答: 张三在车间偷偷抽烟引发火灾,自己烧伤——这属于故意找事,公司当然不赔! 李四为了赶工没戴安全帽,被钢管砸伤了头——这种情况,李四能拿到工伤赔偿吗? 答案是:能! () 法律依据是什么?来看《工伤保险条例》! 大家记住一个原则:我国的工伤保险遵循“无过错补偿”原则。直白点说就是—— 只要你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受伤,就算自己有点小过失(比如操作失误、没严格遵守安全流程),也不影响你申请工伤赔偿! () 唯一的例外:故意犯罪、醉酒吸毒、自残自杀 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只有下面三种情况不赔: 1. 故意犯罪(比如打架斗殴、偷公司财物受伤) 2. 醉酒或吸毒后工作受伤 3. 自残或自杀 所以啊,普通的“图省事没走流程”“着急赶工忘了防护”,都属于“过失”而不是“故意”,工伤保险照样赔! () 真实案例看过来! 案例一: 某工厂员工老王,嫌戴手套麻烦,徒手操作机器时被切伤手指。公司拒赔,说他不守规矩。结果法院判决:操作过失不等于故意,老王依然获赔医疗费和伤残补助。 案例二: 外卖小哥小刘为了抢时间闯红灯被车撞伤,交警认定小刘全责。但法院认为,送餐属于工作范畴,小刘的违规行为是“工作过失”,不影响工伤认定,最终公司按工伤赔偿。 () 遇到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做? 法小云直接上干货步骤: 第一步:立马就医➕保存证据 别犹豫!去医院的同时,记得保留这些: 受伤现场的照片/视频(比如机器故障画面、受伤位置) 监控录像(尽快让单位保存) 报警记录或目击同事的证言 第二步:30天内让单位申请工伤认定 如果公司拖着不办,你自己(或近亲属)在1年内也能向社保部门申请! 第三步:争议解决靠法律武器 如果公司或社保部门拒赔,别慌!先申请劳动仲裁,不服再向法院起诉。 () 最后,法小云想说 哪怕是你一时疏忽导致受伤,法律也站在你这边!企业拿“自己违规”当借口拒赔?别被忽悠了! 当然,咱们还是要遵守安全规范~毕竟赔偿能保命,但平安更值钱嘛! () 小互动时间 如果你遇到过类似情况,或者有其他法律疑问,欢迎留言告诉法小云~下次见!
劳动就业88人阅读
被诱骗签署解除劳动合同协议,现在想要撤销,应该怎么办?
被诱骗签署解除劳动合同协议,现在想要撤销,应该怎么办?
被公司骗着签了离职协议,现在后悔了还能反悔吗? ——手把手教你夺回自己的劳动权利 【一个平常的下午,你却掉进了“坑”里】 小张今年四月被主管叫进办公室:“公司经营困难,主动离职的话给你多发一个月工资,立刻签字还能拿钱走人。” 小张想着赶紧找下家,当场签了字。结果第二天他发现,同事留下的都拿到了赔偿金,自己反而亏了三个月工资。想反悔时,公司却说:“白纸黑字签了协议,反什么悔?” 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发生。被哄着签了不平等协议能反悔吗?当然可以!今天就跟着法小云,用法律武器守护你的血汗钱。 【四个法律知识点,记住了就赢一半】 1. 签了字不等于同意 根据《民法典》第148条:用欺骗手段让人签的合同,受害者有权请求法院撤销。 比如主管说“签了还能再协商”,转头却咬死不认账,这就是典型的欺诈行为。 2. 离职协议也有“后悔药”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发现被欺诈的一年内都可以申请劳动仲裁。2021年杭州某案件中,劳动者在签字两个月后成功撤销协议,拿回4万元赔偿差额。 3. “显失公平”绝对是大杀器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6条,协议内容明显偏向公司时可直接认定无效。比如协议约定“自愿放弃所有赔偿金”,但实际月薪2万的员工只拿到三千元补偿,这种协议签了也能推翻。 4. 签字时录音录像最致命 重点看北京2022年真实判例:公司诱导员工签署协议时,员工偷偷用手机录下“现在签了字,后续补偿都好说”的对话,最终法院判决协议无效。 【五步教你翻盘成功】 第一步:保存证据链(24小时内必做) • 立即给人事发消息:“昨天签协议时,你们承诺的XX条件还没兑现”(诱导对方承认存在口头承诺) • 翻找签字当天的聊天记录、邮件,重点保存带有“尽快签字”“不签就没补偿”等胁迫性质的内容 第二步:书面通知要果断 三个工作日内向公司寄送《撤销协议通知书》,记得用EMS并在备注栏写明文件名称,保存好寄送单和签收记录。 第三步:劳动监察大队先行 带着证据去公司所在地的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比仲裁快!),执法部门介入后,很多公司会主动协商修改协议。 第四步:申请劳动仲裁模版这样写 仲裁请求列明两点: 1. 请求撤销某年某月签订的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 2. 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XXXX元(具体金额按工作年限计算) 第五步:法庭见真章的准备 若公司拒绝调解,立即申请财产保全。2023年广州案例显示,提前冻结公司账户的劳动者,最终获赔率高达89%。 【特别提示】 • 黄金救援期:发现被骗后30天内行动最佳 • 录音取证诀窍:对话中要自然带出公司全称、谈话人职务 • 警惕二次陷阱:有些公司会提出“签新协议就补钱”,一定要先撤销旧协议再签新约 法小云说: 维权不是胡搅蛮缠,而是对契约精神的守护。下次遇到“不签就别想走”的恐吓,记得微笑着告诉对方:“等我咨询过劳动仲裁委,咱们再慢慢聊。” (本文提及的维权步骤可能因地区存在细微差异,建议行动前咨询当地法律援助中心)
劳动就业61人阅读
社保未缴满15年能否在退休时享受待遇?
社保未缴满15年能否在退休时享受待遇?
最近有个朋友偷偷问我:“法小云啊,我今天才发现社保才交了10年,可明年就退休了——这下是不是退休金泡汤啦?”她说完整张脸都皱成苦瓜了。这问题让我想起菜市场遇到的好几位大叔大妈,也都是愁眉苦脸地说自家孩子或亲戚遇到了类似情况。 别慌!今天就带大家弄明白这件事——社保没缴满15年究竟能不能领待遇?有什么补救办法? 法律小课堂开讲啦 给大家找来了《社会保险法》第十六条这个“定海神针”。它写着:参加养老保险的个人累计交满15年,达到退休年龄,就能按月领养老金啦!注意两个关键点: ▌关于15年门槛的五个提醒 ① 这里说的是“累计”不是“连续”,中途断过不影响 ② 差个两三年还能抢救:部分情况允许退休时补缴 (举个真实案例:2021年上海有位职工退休时差2年没缴满,通过补缴现在每月正常领取养老金) ③ 实在补不了也别放弃:可以转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接着补 (比如广州有位阿姨2022年就转成了居民养老,把最后2年补满后领到了每月800元养老金) ④ 万不得已想退钱:只能退回个人账户里的钱,公司交的部分不退哦 ⑤ 很多地方允许延迟退休继续缴,南京2023年就有位大哥58岁开始延缴,今年刚好满15年 四套解决方案指南 先做这件事:掏出手机,打开当地社保公众号或者直接去社保局——确认自己的养老险实际缴费年限!(很多叔叔阿姨都吃过记账错误的亏) 情况一:临近退休还差3年内 推荐选择:现场补缴 带上身份证+社保卡+劳动合同,去当地社保中心填申请表 (注意:要有能证明劳动关系的材料,比如工资条、工作证) 情况二:已经退休且差距大 推荐选择:转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手续很简单:本人带身份证到原参保地办理转移手续 (提醒:需要把职工的缴费年限合并计算) 情况三:经济压力大想放弃 建议三思:退保损失可达70%! 比如在北京工作10年,工资按100%基数缴纳的情况下:公司每月为你交16%进统筹账户,个人交8%进个人账户,退保只能拿回个人账户的8%部分哦 情况四:还能再干几年 最划算选择:延迟退休接着缴 像成都的李阿姨55岁申请延迟退休,边工作边缴社保,2年后顺利领取每月2500元养老金 特别避雷指南 千万别踩这三个坑: 1. 听说“辞职就清零”?别上当!离职只是暂停,累计年限永远有效 2. 轻信“花钱买工龄”:现在根本没有这种正规途径 3. 跨省转移别拖延:比如小王在深圳交5年又去杭州交8年,最后要在杭州合并转移 法小云的碎碎念 建议各位给自己列个社保年检清单: √ 每年核对一次缴费记录 √ 换工作前确保社保接续 √ 快到45岁时做好缴费年限测算 √ 别等到退休前三个月才着急 最后附上全国社保咨询热线:12333(记住这个号码关键时刻能救命) 要是您现在就在为社保年限发愁,明天就带着身份证跑趟社保局吧!早处理早安心,说不定还能赶上补缴末班车呢~ 下一期想了解什么现实生活中的法律问题?留言告诉我,说不定下次就专门为你解答!
劳动就业221人阅读
工伤辞退员工应如何计算赔偿金?
工伤辞退员工应如何计算赔偿金?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法小云 今天咱们来聊一个有点“扎心”但很现实的话题—— “受了工伤还被公司辞退,能拿多少赔偿?” 先举个真实的例子(别慌,名字和细节都模糊处理过): 打工十年的张三在车间操作机器时意外受伤,被认定为工伤八级。 养伤期间,公司突然通知他“岗位调整”,工资减半;张三不同意,结果直接收到辞退通知… 这时候张三该怎么办?公司这么做合法吗?今天的文章就带你搞懂这些“救命”知识点—— 一、先划重点:工伤员工被辞退,公司可能赔到肉疼! 很多朋友不知道,法律对工伤员工的保护力度非常强——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员工因工受伤处于医疗期、停工留薪期时,公司不能随便辞退你! 重点法条: 1️⃣ 医疗期内辞退员工 = 违法解除合同 → 赔偿金计算公式:工作满一年赔两个月工资(后面有案例说明) 2️⃣ 工伤致残并被鉴定为110级伤残的员工 → 公司擅自辞退员工需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 金额根据伤残等级当地政策来!比如深圳十级伤残就赔7个月工资 二、真实案例:工伤员工维权成功实录 小明在杭州某物流公司工作,搬运货物时右腿骨折(工伤九级)。 治疗期间公司说他“长期请假”影响工作,直接发了《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 小明申请劳动仲裁后,法院判决: ① 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3.6万元 ② 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6.2万元 总赔偿近10万! 这里要注意:只要公司无法证明劳动者存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比如严重违纪、犯罪等),就必须按照法律赔偿! 三、三步教你算清赔偿金 1️⃣ 第一步:算清你的“份子钱” ① 违法解除赔偿金 = 工作年数 × 2 × 月工资 (超过半年的部分按一年算,比如工作3年7个月就按4年算) ② 伤残就业补助金 = 当地标准 × 月工资 以广东十级伤残为例:赔4个月工资 (具体查看当地《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办法) 2️⃣ 第二步:必须拿到这两个证 工伤认定决定书 + 劳动能力鉴定书 ——没有这俩证,后续索赔都是空谈! 3️⃣ 第三步:维权千万别犯拖延症 劳动仲裁时效只有1年!从收到辞退通知那天开始算 四、行动指南:被辞退后该做什么? 1️⃣ 死守证据链 保留医疗记录、劳动合同、工资流水、公司辞退通知(最好有盖章) → 悄悄提醒:微信辞退不算数,记得让公司发书面通知! 2️⃣ 维权四部曲 ① 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线上线下均可) ② 申请劳动仲裁(不懂写申请书?仲裁委有模板) ③ 仲裁结果不满意 → 15天内向法院起诉 ④ 调解/判决结果下达 → 公司拒不执行?找法院强制执行 写在最后的话: 企业遇到工伤员工时想要“甩锅”,往往是觉得劳动者不懂维权 但其实法律早已布下“保护网”—— 记住三个重点:受伤后1年内申请工伤认定、辞退赔偿会算数、伤残补助别放弃 如果这篇文章帮到了你,别忘了转发给身边需要的朋友 我是法小云,咱们下期见! (温馨提示:本文以全国性法律为基础撰写,具体标准请结合各地政策,需要法律援助可私信留言)
劳动就业103人阅读
个人所得税电话咨询服务可以提供哪些方面的帮助?
个人所得税电话咨询服务可以提供哪些方面的帮助?
关于个人所得税电话咨询服务 你想问却不好意思问的那些问题 小云来答 又到了个税申报高峰期 明明对着APP算半天 补税金额突然蹦出来吓你一跳? 租房信息填了三次还是提示错误?养孩子的补贴到底该加在谁头上? 别慌!记住这个救命号码:12366 今天法小云就手把手告诉你 税务热线里藏着多少实用技能 一、电话那头的老师能帮你解决什么? 1. 申报流程里的“为什么” ✓ APP提示“收入信息不符”却看不懂哪里出错 ✓ 年收入不足6万但公司预扣了税费怎么退回 ✓ 跳槽三四次搞不清该选哪家单位办退税 相关法规:《个人所得税法》第十四条明确规定 纳税人取得综合所得需要办理汇算清缴的情形包括: 1.在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 2.年度内预缴税额低于应纳税额 典型案例:2022年苏州张先生因换工作未合并收入,电话咨询后发现可退回多缴的3800元 2. 专项附加扣除的“小秘密” ✓ 赡养两位老人和一位老人的减免金额差别 ✓ 子女升学后教育扣除怎么变更 ✓ 在职博士能不能享受继续教育扣除 政策延伸:根据《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 继续教育扣除包含学历继续教育和职业资格教育两类 但请注意!兴趣类培训不在扣除范围内 3. 政策更新的“早知道” ✓ 今年新增的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扣除怎么申报 ✓ 个人养老金账户缴费怎么税前扣除 ✓ 住房贷款利息扣除需要留存哪些凭证 法小云提醒:2023年起个人养老金可享每年12000元限额扣除 需保存好缴费凭证和银行扣款记录至少5年 二、打电话前必看攻略 第一步:准备好关键材料 身份证号码、个税APP账号、申报表草稿 近期与问题相关的扣缴凭证或合同 第二步:选对咨询时间 工作日上午911点接通最快 遇到申报高峰期(36月)建议错开月初三天 第三步:学会提问三部曲 1.先说明遇到的问题现象(如APP提示XXX错误) 2.描述已尝试的操作(如重新上传了租房合同) 3.明确需要什么帮助(如需要确认扣除标准) 第四步:记得要工单编号 重要咨询务必索要咨询工单号 遇到后续问题可直接引用查询 三、打完电话该做什么? 立即在备忘录记下三点: 1.工作人员给出的处理建议 2.需要补充提交的材料清单 3.问题解决的时限承诺 举个真实例子: 杭州李女士3月咨询租房扣除问题后 根据指导准备房东身份证复印件、租赁合同、支付记录 5个工作日内就收到退税到账短信 最后送上法小云的温馨贴士: 别把问题攒到截止日前三天! 现在拨打12366还能选方言服务 遇到复杂情况可预约线下咨询 税收的每个疑问 都该被认真对待
劳动就业226人阅读
企业拆迁劳动者应如何获得补偿?
企业拆迁劳动者应如何获得补偿?
碰到公司拆迁,工资补偿到底该咋算? ——这篇“打工人保护指南”请收好 () 前两天,有位老大哥在公众号后台火急火燎地问:"厂子要拆迁了,老板说要么跟着去外地分厂上班,要么自己辞职。我孙子下个月就要在本地读小学了,这可怎么办啊?" 其实这种情况最近特别常见。厂区搬迁、办公室换城市...遇到公司拆迁,老板一拍屁股走了,咱们普通打工人该怎么拿回应有的补偿?今天法小云就跟大家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 () 【法律这棵大树怎么撑腰的?】 《劳动合同法》第40条、46条都写得明明白白: 单位搬迁导致劳动合同无法继续的,必须提前30天书面通知 要给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 工资怎么付到离职那天,补偿还要带着走 举个真实案子:2021年浙江某机械厂拆迁搬到200公里外,28名工人集体打官司。法院直接判定——单位必须给每人发: 1. 最后一月工资全额 2. 每工作1年补1个月工资(最高12个月) 3. 还得多付一个月工资当"搬家补贴" () 【四大锦囊妙计看这里】 第一步:先收好这几张"救命符" ▪手机录音偷偷录(但别让对方发现) ▪聊天记录截全屏 ▪工资条和合同放铁盒 ▪拆迁公告拍清楚 ✨小窍门:在领导说"不干就滚蛋"的时候,装作菜鸟问: "领导,您刚才说的补偿标准文件在哪呀?能让我拍张照吗?" 第二步:先礼后兵式谈判 抱着纸笔去人事部:"我家真去不了外地,按法律规定应该补偿多少?"(注意这时候手机录音要开着) 如果对面装傻,马上掏手机查官网政策:"您看xx市人社局昨天刚发的文件..." 第三步:投诉热线要记牢 人社局:12333 法律援助:12348 政务窗口:带着材料直接去劳动监察大队 最近有个袜子厂现实案例:工人们集体带上拆迁通告和工资单到监察大队,三天后就收到劳动局责令整改通知书。 第四步:仲裁申请书得会写 重点写三件事: 1. 公司强行变更工作地点 2. 拒绝支付经济补偿金 3. 要求支付拖欠工资(如果有的话) 实在不会写?各市劳动仲裁委都有免费模板,带着身份证就能领。 () 【特别提醒】 如果公司改口说暂时停工: ▪注意!第一个月工资必须照发 ▪第二个月起按最低工资80%发生活费 ▪超半年没开工?可以直接要补偿走人 ()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遇事千万别怂也别怕麻烦。 法律规定好的补偿,就像春天地里的油菜籽,该收的时候就得收。 要是老板想赖账,跟他轻轻说一句—— "跑了和尚跑不了庙,您这么大的厂子,应该舍不得上失信名单吧?
劳动就业120人阅读
医保卡省内异地买药是否可行?
医保卡省内异地买药是否可行?
各位朋友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回老家探亲忘带降压药,临时出差感冒想买冲剂,却发现医保卡在外地用不了?捏着手里的社保卡站在药房里,交钱时尴尬得脚趾抠地——今天法小云就来说说这件让大家挠头的暖心事:医保卡能不能在省内异地买药? 戴着口罩都能闻到政策松动的气息 先给各位吃颗定心丸:2022年国家医疗保障局正式发话啦!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经全部开通省内异地购药直接结算服务!这意味着在同一个省里换城市生活,拿着医保卡去定点药店也能刷。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杭州的王阿姨去宁波闺女家带娃,突然高血压犯了。现在她只要找到宁波的医保定点药店,照样能用杭州的医保卡买降压药,不用自掏腰包还不用回老家报销。(是不是感觉长辈们的行李箱能少塞两盒药了?) 法律知识小课堂 1️⃣ 《社会保险法》第二十九条 白纸黑字写着:“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制度。”翻译成大白话:国家早就在法律层面给异地就医(包括买药)铺好了路。 2️⃣ 医疗保障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 虽然名字绕口,但这个文件实实在在让各地药店联网了。最关键是这句话:“将定点零售药店提供的用药保障服务纳入普通门诊费用统筹保障范围。”换句话说——药店买药和医院开药,在报销待遇上平起平坐! 法院怎么说?真实案件敲黑板 2023年济南法院判决过一起典型案例:刘先生在潍坊出差时用省直医保卡买胃药被拒,投诉后监管部门责令药店补开通结算系统,还获得200元交通补偿。 法官特别指出:定点药店不得以“异地结算麻烦”为由拒绝参保人正当购药需求。这个判例给咱老百姓撑腰了——遇到推诿可以直接找12393医保服务热线维权。 手把手教你跨城刷医保 ✔️第一步:下载“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 点开首页“异地就医备案”直接刷脸申请(操作比发朋友圈还简单),记得选“异地长期居住人员”或“临时外出就医人员”。 ✔️第二步:认准带“跨省通”标识的药店 现在连锁药店基本都已接入系统,进门先问店员能不能异地结算,或者通过支付宝搜索“医保药店”直接查周边可用店铺。 ✔️第三步:结算时亮出二维码 打开微信/支付宝的医保电子凭证,扫完药盒条码后要说关键句:“麻烦用异地医保账户结算”。如果遇到系统报错,别慌!保留好购药小票和药品清单,20个工作日内可回参保地手工报销。 法小云特别提醒 • 保健品、化妆品、医疗器械(比如血压计)不能刷医保卡 • 每月前3天系统维护期尽量别跨市买药 • 省直医保和市级医保存在待遇差异,建议拨打参保地12393提前确认报销比例 现在掏出手机试试绑定电子医保卡吧!下次临时换个城市生活,再也不用囤药像逃荒啦~如果已经在异地刷卡成功的小伙伴,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通关秘籍哦! (遇到具体问题?私信留言你的城市+医保类型,法小云帮你找政策依据)
劳动就业185人阅读
裸照外发的法律责任是什么,刑罚标准是多少?
裸照外发的法律责任是什么,刑罚标准是多少?
裸照外发:违法要坐牢,遇事别慌张 ——法小云教你自保的正确姿势 你可能听过这样的新闻—— 前男友分手后拿私密照要挟 网友偷拍女性视频网上贩卖 有人甚至因为一时赌气,把别人的裸照群发到朋友圈…… 遇到这类事情,很多人的反应可能是“太丢脸了”“我要报复回去”,但冲动只会让事情更糟。今天法小云就告诉你:裸照外发不仅是道德问题,更可能触发法律制裁。 本文重点导航 ✓ 法律规定:发送裸照到底哪里违法 ✓ 真实案例:有人因为这个被判X年 ✓ 已经泄露怎么办?3步紧急止损 【法律规定:这三条红线千万别碰】 ▶红线一:发裸照可能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罪” 根据《刑法》第364条,无论发自己的还是别人的裸照、私密视频,只要通过社交软件、网盘、论坛等渠道传播,都可能被判2年以下有期徒刑。 小贴士:即便只是发在十几个人的小群,或设置成“仅自己可见再截图转发”都属于传播! ▶红线二:胁迫他人发裸照,罪加一等 如果用裸照威胁对方“不发钱继续曝光”,可能触犯《刑法》第274条敲诈勒索罪;以裸照强迫发生关系,可能构成强奸罪。这类情况最高可判10年以上有期徒刑。 ▶红线三:拍裸照也可能违法 《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未经他人同意偷拍身体隐私部位,哪怕只是藏在手机里没传播,都可能被拘留10天+罚款500元。 【真实判例:别拿法院判决开玩笑】 案例①:分手后群发前女友裸照 2021年浙江某男子分手后,把前女友的裸照发到30多人的微信群。法院以传播淫秽物品罪判处其有期徒刑8个月。 案例②:用裸照敲诈明星未遂 2020年有人伪造某女星裸照索要200万,虽然照片是假的,但因敲诈勒索罪仍被判刑3年。 【发现裸照被外发,自救指南】 第一步:固定证据 ✓ 截图:包含对方账号、聊天记录、传播平台页面 ✓ 录屏:展示视频/照片储存路径、播放过程 ✓ 保留原图:千万别删除或拉黑对方前先保存证据 第二步:主动维权 ✓ 立即联系发布平台:微信/抖音等平台举报(通常13天删除内容) ✓ 报警:带着身份证+证据原件去派出所(法律小窍门:要求正式立案回执) ✓ 起诉:向法院提交“侵犯隐私权”或“名誉权”诉讼(可先申请禁止对方传播) 第三步:心理重建 ✓ 联系全国妇联热线12338 ✓ 使用“一键脱敏”功能(部分法院支持给判决书隐私部位打码) ✓ 记住这句话:做错事的是坏人,你只是受害者 法小云特别提醒: • 别私下和对方“谈判”:可能被二次敲诈 • 别用极端手段报复:比如发对方的裸照“反杀” • 网络不“吃瓜”:看到别人转发传播,随手一个举报 写在最后 裸照外发从不是“感情纠纷”或“开个玩笑”,而是真真切切会坐牢的犯罪行为。无论你正在遭遇威胁,还是出于好奇想试探法律底线,都请记住——尊重他人隐私,就是保护自己的未来。 ——如果有更多疑问,法小云在后台随时为你解答法律难题
劳动就业145人阅读
社会保险包括哪些具体险种?
社会保险包括哪些具体险种?
大家好呀!我是天天在社保知识里摸爬滚打的法小云 今天我们来聊聊“五险一金”里最老朋友——社会保险 每次看到工资条上的“代扣项目”时 你是不是也会对着那几个小数字挠头:这些钱到底给我存了什么保障? 别急 今天这篇超直白的干货能让你3分钟变成“社保小行家”! 一、社保到底有哪几个“分身”? 社会保险就像五层护甲 把咱们人生的五大风险牢牢挡住 看好了—— 1. 养老保险 • 干啥用:退休后每月领生活费 • 谁交钱:公司交大头(16%20%),自己交小头(8%) • 法规依据:《社会保险法》第10条 (举个栗子:王大姐在老东家干了20年,退休后发现老东家没给她缴满养老保险,一告一个准,最后公司补缴了12万!) 2. 医疗保险 • 干啥用:看病买药能报销 • 谁交钱:公司交9%左右,自己交2% • 法规依据:《社会保险法》第23条 (真实案例:李大伯做完心脏手术花了8万,因为公司没缴医保差点倾家荡产。法院判公司赔偿6.8万医药费!) 3. 失业保险 • 干啥用:失业期间按月发救济金 • 特别提示:必须缴满1年才能用 • 法规依据:《社会保险法》第44条 4. 工伤保险 • 干啥用:上班时受伤/得职业病都能管 • 冷知识:上下班路上遇车祸也算工伤! • 法规依据:《社会保险法》第33条 5. 生育保险 • 干啥用:生孩子期间的医疗费+产假工资 • 新变化:男的也要交,能休陪产假! • 法规依据:《社会保险法》第53条 二、遇到这些问题该怎么办? 状况1:老板说“不买社保多给你发500块” • 实操方案→立即拒绝!保存劳动合同和工资流水,打12333举报,一告一个准 状况2:换工作时断了三个月社保 • 补救措施→60天内找新公司补缴(记得让原公司开离职证明) 状况3:工伤后公司不认账 • 三步走 : 一、30天内让单位报工伤认定 二、保留诊断证明、上班打卡记录 三、单位不配合?直接拿证据去人社局 三、查社保的三种神操作 1. 打开支付宝→市民中心→社保查询 2. 微信搜“电子社保卡”小程序 3. 带身份证去居委会的社保自助机 (悄悄说:每个月的第三个周六社保局有专人接待咨询哦) 四、这些坑千万别踩! ✖️ 觉得“现在不看病就不用医保” ——断缴超过3个月,重新缴满6个月才能用! ✖️ 觉得“养老保险缴满15年就行” ——缴得越久退休金越高,相差最高可达3倍! ✖️ 遭遇工伤“私了拿钱” ——去年有案例私了拿3万,结果后续治疗花10万,想再维权就难了 最后小云想说:社保就像随身携带的“法律盾牌” 遇到任何社保问题 记得截图保存这篇 咱们评论区见!
劳动就业140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