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就业专题
法驻云劳动就业专题,涵盖劳动合同、工伤赔偿、加班工资、劳动纠纷、解雇补偿等知识,为您提供劳动维权、合法权益保护的实用指南,帮助解决劳动就业中的常见法律问题。
20000+篇专题内容
劳动就业知识
劳动就业
如何确定附加税的计税依据?
下雨了忘记带伞可能要淋湿 但忘记搞清楚附加税怎么算可能要交钱—— 别怕!法小云今天就带你看懂:附加税的计税依据到底是什么? “交完增值税,怎么还要交一堆附加税?” 许多开公司的朋友都经历过这个疑惑。明明主营业务税已经算得明明白白,怎么后面还跟着像城市建设税、教育费附加这些“小尾巴”? 更让人头疼的是——这些“附加”到底怎么算?会不会一不小心就算错了? ▍科普时间:附加税的“大哥们”是谁? 咱们常见的附加税主要有两类: 1. 城市建设税:比如你交7%还是5%?(不同城市比例不同) 2. 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通常共占3%4% 但这些“小弟”背后都有同一个“大哥”:主税税额 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和《消费税暂行条例》,附加税的计算依据其实就是你已经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的实际金额。 举个栗子: 隔壁老王的面包店这个月缴了1万元增值税 城市建设税(按7%算)= 1万 ×7% =700元 教育费附加(3%)=1万 ×3% =300元 是不是简单到小学生都会做算术题? ▍现实中翻车现场 某物流公司2021年因疏忽少算消费税10万元 结果被税务局查到:城市建设税、教育附加同样按少缴的消费税金额追缴 补税+罚款共损失15万 关键点:主税错,附加税跟着错 就像炒菜放错了盐,后面的调料全跟着变味 ▍三步自查:我的附加税算对了吗? 第一步:揪住主税尾巴 先确认增值税/消费税的计算是否正确 重点检查:开票金额是否遗漏、免税政策是否适用 第二步:对照当地“配方表” 不同地区的附加税费率像奶茶配方—— 北京城市建设税7%,县城可能只有5% 建议拨打12366或登录税务局官网查最新比例 第三步:申报时“三核对” 网上申报系统填写附加税时紧盯三个数据: 1. 主税税额 2. 城建税税率 3. 教育附加合计比例 ▍补救指南:算错了怎么办? 黄金72小时原则 发现错误后3天内通过电子税务局提交更正申报 超过期限可能产生滞纳金(每天万分之五!) 举个温暖案例: 杭州某网店2023年主动补缴2万元增值税 同时自行补报3600元附加税 税务局因其及时纠错未进行处罚 特别提醒 个体工商户注意:月销售额10万以下可免征教育费附加 但需要到税务局办理备案手续!(带着营业执照和身份证就行) 现在窗外可能还在下雨 但看完这篇的你 应该不会再为附加税的数字暴风雨发愁啦~ 如果还有疑问,评论区@法小云 下次带你看更有趣的税务冷知识!
劳动就业 215人阅读
劳动就业
无故被公司辞退有哪些具体的赔偿措施?如何计算赔偿金?
被公司炒鱿鱼了怎么办? 这些赔偿一定要拿好! 开头:你经历过“突然失业”吗? 有没有同事被叫去会议室谈话,回来后就默默收拾工位? 有没有经历过老板突然通知“明天不用来了”? 如果你也曾莫名其妙被辞退,觉得委屈又不知道该怎么办—— 别慌! 今天法小云就用大白话和你聊聊,被公司“无故辞退”时能争取哪些赔偿,又该怎么计算这笔钱。 一、法律依据是啥?要记牢这三条! 所有打工人维权的底气都来自《劳动合同法》 (悄悄提醒:找工作前一定要签书面合同,口头承诺靠不住!) 重点法条划重点: 1. 经济补偿金(劳动法第46条) 公司合法辞退你(比如破产、裁员),但没提前30天通知,要按“工作年限×月工资”赔钱。 ★例如:干了3年,赔3个月工资。 2. 违法解除赔偿金(劳动法第87条) 公司找借口违规辞退(比如“你和同事关系不好”“公司效益下降”都不是合法理由!),要赔双倍经济补偿金。 ★例如:干了3年,赔3×2=6个月工资。 3. 代通知金(劳动法第40条) 公司没提前30天通知就让你走人,就算合法辞退也得多赔1个月工资。 二、真实案例教你算清“赔偿大礼包” 案例一:老板说“你今天立刻走人” 小张在公司干了2年,月薪8000元。某天老板突然以“不适合岗位”为由辞退他,没提前通知也没给补偿。 法院怎么判? 公司属于违法解除,赔2×2×8000=32000元! 案例二:公司说“明天别来了”却符合裁员条件 李姐在公司5年,月薪1万元。公司因经营困难合法裁员,但当天通知当天辞退。 法院怎么判? 合法裁员本应赔5个月工资,但没提前通知,要再+1个月“代通知金”,总计赔6万元。 三、被辞退后三步自救指南 第一步:千万别立刻签字! 冷静告诉HR:“我需要时间考虑。” 马上去做三件事: 1. 手机录音(谈话全程保留证据) 2. 检查劳动合同是否到期 3. 截图保存工资条、考勤记录、工作成果 第二步:对照这张表算清该拿多少钱 | 你的情况 | 能拿到的钱 | ||| | 公司合法辞退但没提前通知 | N(工作年份) +1个月工资 | | 公司违法辞退 | 2×N个月工资 | (N=工作年限,超过半年按1年算,例如2年3个月=2.5) 第三步:硬气谈判 带着证据找公司协商,明确说:“如果不给足赔偿,我会申请劳动仲裁。” (劳动仲裁免费!很多公司怕留下记录会妥协) 四、万一公司耍赖怎么办? 带好这三样东西去劳动仲裁委: 1. 劳动合同(原件!) 2. 工资银行流水(证明实际收入) 3. 辞退证明或录音证据 记住两个关键时间: ❶ 离职后1年内必须申请仲裁 ❷ 仲裁结果不满意,15天内可向法院起诉 法小云的最后叮嘱: 别因为怕麻烦就放弃维权! 很多案件通过仲裁能快速解决,律师都不用请。 如果遇到威胁转账、扣押证件等情况,直接打12333劳动保障热线举报! 打工已经很辛苦了,咱们不惹事但绝不怕事。 冷静、留证、依法维权——这三招足够守护你的血汗钱! (文章作者:法小云 2024年xx月xx日)
劳动就业 58人阅读
劳动就业
解除协议赔偿单位的相关法律法规有哪些?
解除协议后公司要赔我多少钱? 三个案例带你摸清法律“配方” 各位打工人朋友好啊,我是总在你工位旁悄悄提醒法律知识的法小云~ 最近收到网友提问:“被公司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后,人事拿出一叠补偿方案让我签字,这笔钱到底该不该拿?”今天就让我们掀开法律的神秘面纱,聊聊解除劳动关系时的那些赔偿法则。 【法律科普园地】 《劳动合同法》就像咱们打工人的护身符,其中藏着这些重要条款: • 第三十六条(咱们和单位可以友好商量解除合约) • 第四十条(单位要提前三十天通知或支付代通知金的情形) •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金的标准:每干满一年补一个月工资) • 第八十七条(违法解约时的双倍赔偿规则) 另外《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合同解除权条款)也会在特殊情况下亮剑,比如当单位克扣工资、不交社保时,咱们即使在合同期内也有权拍案而起。 【现实案例库】 案例一:身经百战的小王绝地反击 某科技公司三年没交社保,小王愤而提离职。法院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支持小王获得三个月工资的补偿金。 案例二:培训过的李姐栽跟头 李姐接受公司10万元专项培训后违约跳槽,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法院判决其赔付6万元(未履行三年的二分之一)。 案例三:老赵的糊涂账 老赵与单位签署协商解除协议拿到5万元,事后才发现自己工龄15年本应获得15个月工资。法院认定显失公平,判决单位补足差额。 【生存指南四步走】 第一步:看体检报告——诊断解约原因 • 主动请辞VS被迫离职VS单位违法 • 保留加班记录/工资条等就诊记录 第二步:算赔偿账单——工资单里藏玄机 • 经济补偿金=工作年限×最后12个月平均工资 • 违法解雇金=补偿金数额×2 • 小提醒:奖金/津贴都要算进工资基数哦 第三步:谈判诊室——和人事的攻防战 • 必杀技:“请出示工资计算明细” • 防身术:快递寄送书面异议 • 底线思维:签调解协议前找法律顾问把关 第四步:最后防线——仲裁诉讼两件套 • 时效警报:一年内必须维权! • 证据清单:劳动合同/解除通知/银行流水缺一不可 • 意外收获:五险一金欠缴也能一并追回 最后送大家三件法宝:录音笔(所有谈话都值得记录)、文件袋(哪怕一张餐补单都别丢)、冷静剂(签字前先睡一觉)。我是陪你在法律丛林里打怪升级的法小云,咱们下期见!
劳动就业 182人阅读
劳动就业
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区别方式有哪些?简单辨别方法介绍。
骑车被扣分?罚款交得冤? 可能因为你没分清机动车和非机动车! 大家好呀~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法小云~今天和大家聊聊路上那些"坐骑"的大不同——明明都踩着轮子跑,凭啥有的叫机动车有的叫非机动车?说错类别可能要担责哦! 一、生活中常见的灵魂拷问 ▶ 电动车要戴头盔要驾照? ▶ 买平衡车能上机动车道吗? ▶ 朋友借我的摩托出事故我要担责吗? 这些问题的答案啊,都得从认准"身份"开始~ 二、法律怎么给它们发"身份证"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19条: 👉 机动车:烧油的/用电的带动力装置车 (但设计时速≤20km、车重≤40kg的电动车不算哦) 👉 非机动车:人力或畜力驱动的车 (时速≤25km、整车质量≤55kg的电动自行车也算这类) 敲黑板!关键看三点: 1️⃣ 看牌照:要挂蓝牌/黄牌的就是机动车 2️⃣ 比体重:电动车超55公斤危险警告 3️⃣ 测速度:能跑超过25km/h的得注意 (偷偷告诉你:2023年电动自行车新国标要求必须带脚蹬!) 三、这些案例与你息息相关 案例1:老王花3500元买的"电动助力车" ▶ 实际上:车速35km/h+整车65kg ▶ 法院认定:属于机动车!醉驾被判危险驾驶罪 案例4:小李网购的平衡车上路被撞 ▶ 交警告诫:该类车不得在机动车道行驶 ▶ 最终认定:承担30%事故责任 四、三步自查爱车身份 遇到纠纷别慌张,跟着小云这样做: ❶ 翻车辆合格证:明确标注"电动自行车"最安全 ❷ 量体重测速度:超55公斤/25码建议办机动车手续 ❸ 看能否脚踏骑行:带脚蹬的通常是非机动车 如遇检查要牢记: ✅ 出示购买发票和合格证 ✅ 当场提出检测车辆参数申请 ✅ 对处罚有异议可15日内申请复议 五、特别提醒小贴士 ● 借车前确认车辆属性,别当冤大头 ● 网购代步工具认准"新国标"标识 ● 发生事故第一时间拍照固定证据 最后放个大招:如果您的爱车属于机动车但没登记,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5条,交警有权扣留车辆哦! 现在看向你家的"小电驴"——它是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呢?欢迎留言和小云唠唠~遇到具体问题别逞强,及时咨询专业法律人士才靠谱!
劳动就业 122人阅读
劳动就业
没有医保卡,交了医保会有什么影响?
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每个月工资里都扣了医保钱 掏手机看缴费记录每个月清清爽爽写着"已缴费" 但翻开钱包就是找不到医保卡 这时候心里就像揣着十五个水桶——七上八下 今天就让我们来聊聊:交了医保但没有卡,会影响看病报销吗? ### 一、法律早有"定心丸" 根据《社会保险法》第二十三条规定 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保费 重点来了: 该法第五十八条白纸黑字写着 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30日内为员工办理社保登记 【法小云敲黑板】 按时缴费就等于有了"医疗保障入场券" 医保卡本质上就是个"记账本" 只要缴费记录在社保系统里 不管有没有那张小卡片 我们的医疗权益都不会"缩水" 举个实在的例子: 2021年广州就判过一个案子 外卖员小王在工作中摔伤住院 虽然当时还没拿到新换的社保卡 但法院根据他的连续缴费记录 照样判决医保基金要报销 最终拿回了87%的医疗费 ### 二、没卡到底有啥具体影响 1. 报销流程变"山路十八弯" 有卡:直接刷卡扣费 无卡:需先垫付全部费用 然后带着病历发票去窗口办报销 2. 实时结算变"马拉松" 比如住院时医院要收押金 有卡可能只需交3千 没卡可能要押1万 3. 家人代报存"小麻烦" 有些地方要证明"你是你" 需要多带户口本/结婚证 ### 三、4招化解无卡危机 第一招:查清"后台数据" 登录"xx市社会保险网上服务平台"(当地政务平台) 或拨打12333报身份证号查缴费状态 第二招:及时补办"实名盾牌" 单位代办的催人事 灵活就业的去街道服务中心 带身份证+1寸照片(有些城市不用) 现在很多地方支持当场制卡 第三招:手机变身"电子医保" 打开支付宝/微信→搜"电子医保凭证" 刷码也能直接结算(需就诊医院支持) 第四招:收集好"证据链" 万一要手工报销记得留好: ①盖医院章的发票原件 ②完整门诊/住院病历 ③检查化验单 ④费用明细清单 ### 四、避坑特别提醒 ◉ 离职换工作要衔接好 社保断缴超过3个月 重新缴费后可能有36个月等待期 ◉ 城乡居民医保要注意 需要自己主动缴费 不像职工医保是自动代扣 ◉ 电子凭证不是万能的 有些老医院/小诊所的系统没更新 最好提前电话确认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 医保卡就像家里的雨伞 不下雨时总觉得不着急 但真到看病时才发现重要 所以发现卡片不见或没办 赶紧联系当地社保局解决 千万别让该享受的权益"睡大觉" 如果遇到单位拖着不办卡 保留好工资条和缴费记录 咱们劳动者能理直气壮说: "根据《社会保险法》第六十二条 用人单位未按时办理登记 行政部门会责令改正!" 健康路上,法小云为你撑伞 咱们既要会维权,也要懂防患~
劳动就业 174人阅读
劳动就业
调岗是否属于劳动合同的变更?
调岗是不是必须听老板的? ——你用一顿火锅的时间就能搞懂的劳动法知识 早上刚到公司,老板突然通知你下周调到隔壁城市的项目组,工资还降了500块。你懵在原地:这调岗合法吗?我必须要接受吗?今天法小云陪你聊透这件事儿。 —— 问题的核心:调岗到底算不算改合同? 你和公司签的劳动合同里,其实藏着三个重要“地基”: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劳动报酬。 如果调岗动了其中任何一块(比如销售岗变成清洁岗、北京调到乌鲁木齐、工资少了2000块),这就是在“挖地基”——按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必须双方协商一致,还得用白纸黑字重新签协议。 但注意!不是所有调岗都算“搞事情”: ✅ 公司制度里预先写明了可能调岗(比如“接受全国范围内工作安排”) ✅ 你有严重违纪行为,公司进行调整(比如恶意泄露公司机密) ✅ 公司生产需要发生重大变化(比如疫情导致原业务线取消) 这些情况不需要你点头同意,但前提是调整后的岗位要基本合理。 —— 法院怎么判?看这两个真实案例: 🏛️ 张三案(2020): 公司突然把张三从技术主管调为前台文员,薪资降60%。法院判决:调岗无效!公司需继续履行原合同。 🏛️ 李四案(2021): 李四所在工厂因环保政策搬迁至30公里外的新址,公司提供免费班车+每月补贴500元。法院认为:调整合法,李四需配合。 —— 遇到不合理调岗怎么办?这么做能保护你 1️⃣ 翻翻你签过的文件 立刻找出劳动合同和员工手册,重点看“工作地点”“岗位性质”条款,手机拍照备份。 2️⃣ 用提问代替争吵 书面(邮件/微信)问人事:“这次调整是否属于劳动合同变更?新的薪资标准依据是什么?”——有这些记录后面维权才不慌。 3️⃣ 拒绝要有技巧 先口头表示“需要考虑”,7天内书面回复不同意的理由。千万别直接旷工!这会变成公司合法辞退你的把柄。 4️⃣ 收集关键证据 留存调岗通知、原劳动合同、工资条、工作地点变化的照片。如果是口头通知,录音后追问:“您刚才说的是要把我调到XX岗位对吗?” 5️⃣ 最硬气的谈判筹码 在给公司发《不同意调岗告知书》后,如果对方仍强制执行,直接去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不用花钱),或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恢复原岗位。 —— 法小云的特别提醒: 🌟 入职时别急着签字!重点检查劳动合同里的“工作地点”是否具体(比如“全国”这种条款可能坑你) 🌟 遭遇口头调岗时,记得用“我理解您现在需要我临时帮忙”的话术,避免被认为是同意长期调岗 🌟 劳动仲裁有效期1年,别让公司拖垮你的时间 下次再遇到上级笑眯眯地说“年轻人要多锻炼”,你就能淡定反问:“咱们这次调岗是按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来操作的吗?”相信我,对方的表情会很有趣。 (本文提到的《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规定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有法律问题别自己硬扛,法小云永远是你的云上战友~
劳动就业 124人阅读
劳动就业
签了合同公司拒绝履行义务是否违法?
签了合同公司拒绝履行义务是否违法? ——听说老板翻脸比翻书还快该怎么办?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找工作的时候谈好了工资福利,签完合同开开心心准备入职,结果公司突然说“岗位取消了,你去其他部门吧”;或是签了供货协议,货送到了对方却拖着不付尾款……这时候你气到头顶冒烟,心里一定在问——公司这算不算违法?我要怎么维权? 别急,今天法小云就和大家聊聊:签了合同又不认账的公司,到底有没有欺负到你头上! 先说结论:签了合同后公司无理由拒绝履行义务,属于违法行为。 如果不幸遇到类似情况,先别急着和公司吵架或认怂。咱们一步一步来,先搞懂法律规定,再学几招实用的解决办法! 法小云划重点 原来合同真的不是“一张废纸”!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零九条,合同一旦依法签订,就具备法律效力,双方都必须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哪怕合同是口头约定的(比如微信聊天或电话确认),只要符合法律规定,也可以作为证据。 那公司不履行义务会有哪些后果? 1. 强行违约=可能要赔钱 如果合同有效且公司没有正当理由拒绝履行(比如你完全照合同干活了,对方却故意找茬),你可以要求公司继续履行合同,或者赔偿你因此造成的损失(比如重新找客户的费用、借款利息等)。 2. 例外情况:公司可能“合法赖账”? 当然,公司如果符合以下情况也可能免责: 合同本身无效(比如合同内容违法) 存在可撤销情形(比如签约时被欺诈或威胁) 遇到不可抗力(如地震、台风)导致无法履行 假设你和公司签了一份“走私假货”的合同,这时候国家法律不保护你;但如果是正经合同,那公司翻脸大概率跑不脱责任啦! 真实案例参考 浙江的李女士和某开发商签了购房合同,结果交房时开发商突然涨价10%,理由是“材料成本上涨”。法院最终判决:开发商单方违约,需按原价交房并支付违约金。 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5步教你冷静应对 第一步:别慌张,先确认合同是否有效 翻出合同原件,重点看这两点: 双方是不是自愿签字或盖章? 合同内容有没有违反法律(比如约定“员工自愿放弃社保”这类条款本身就是无效的)? 第二步:友好沟通,留证据 尝试和公司负责人协商,建议发文字消息或书面函件(别只打电话),内容包括: 指出对方未履行的具体条款(例如:“根据合同第3条,贵司应在5月1日前支付首款,但目前尚未收到”) 明确要求对方限期整改(比如“请于7个工作日内处理”) 第三步:收集一切能证明损失的证据 合同原件及补充协议 沟通记录(微信、邮件、录音录像) 因对方违约导致的直接损失票据(如往返交通费、第三方服务费) 其他关联证据(比如对方已经部分履约的记录) 第四步:找准投诉渠道 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处理机构: 劳动纠纷→公司所在地的劳动监察大队 买卖、合作纠纷→拨打12315或找市场监督管理局 金额较大或情况复杂→直接向法院起诉 第五步:起诉前试试“最后通牒” 向公司发送《律师函》或《催告履行通知书》,明确告知:“若X月X日前仍未解决,我方将采取法律手段”。很多公司收到正式函件后会主动找你和解哦! 法小云温馨提醒 起诉的诉讼时效通常是3年(自你发现公司违约之日起算),千万别躺在权利上睡大觉!如果自己搞不定,记得咨询专业律师。 最后附赠一句心里话:签约前多做调查,合作时保留记录,纠纷时理性处理——这才是保护自己的黄金法则!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案件需结合实际情况分析)
劳动就业 107人阅读
劳动就业
节假日不给员工三倍工资是否违法?
有一回朋友老张在家庭聚会上诉苦:“连着三年春节值班老板都不给三倍工资,连月饼都是过期打折款...”眼看气氛组担当都要抑郁了,我赶紧拍了拍这位倒霉兄弟:“你这事违法啦!” 今天咱们就把“节假日加班费”这点事掰开揉碎讲明白,让你下次握着值班表时,“依法讨薪”比吵架管用一万倍。 带薪假日的法律外衣 我国民法典说得明明白白:“节假日加班工资必须给到位”。但真正管着钱袋子的条款藏在《劳动法》里头——第四十四条用大白话告诉你:“小长假安排上班的,三倍工资跑不了。” 具体来说: 1. 必须是国务院公布的11天法定假日(春节除夕到初二这3天、国庆前3天等都算) 2. 休息日加班的优先安排调休,调休不了才给双倍 3. 注意《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这个文件,像是中秋假其实只有1天法定假,其余是调休凑成的双休日 真实案例震动朋友圈 去年苏州法院判了个案子:某超市安排员工连续3个国庆节值班,每次都只给发两倍工资。员工收集了三年来的考勤记录和工资条,结果法院判超市补上差额2.4万元,外带5000元赔偿金。 北京还有个程序员更机灵,每次加班的系统操作记录都用公司办公软件自动生成。后来维权时直接把后台数据打包提交,法庭直接拿来当关键证据,判公司支付全额的加班费5.8万元。 手把手维权操作指南 第一步:证据收集黄金3件套 ✓ 电子考勤记录(记得录屏保存) ✓ 工资条/银行流水(标出节假日工资数额) ✓ 微信聊天截图(例如领导在假期安排工作的通知) 第二步:温柔沟通技巧 别急着撕破脸,试试这样说:“李总,咱们过年那三天是国务院规定的法定假(顺手转发本文更管用),您看这加班费是不是财务漏算了?” 第三招:官方渠道走一波 如果公司耍赖: 1. 拨打“全国劳动保障热线” 2. 登陆当地人社局官网提交投诉 3. 直接带上证据去劳动仲裁委填表 法小云贴心提醒 千万别觉得“能忍就忍”——三倍工资的维权时效是离职后一年内都能主张。遇上较真的人力说“行业惯例都这样”,直接把这段话怼回去:“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白纸黑字写着呢,老板违法的成本可比发加班费高多啦!” 最后跟大家说句掏心窝的:法律这把保护伞,只有你自己愿意撑开,它才能真正遮风挡雨。下次拿到排班表时知道该怎么做了吧? (需要查询所在地加班费计算标准的朋友,欢迎在后台留言“城市+行业”,法小云帮你调取当地政策)
劳动就业 214人阅读
劳动就业
城镇职工医保和农村新农合的区别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你好呀~我是你的法律小助手法小云!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很多人都关心但容易犯迷糊的话题——明明都是看病报销,为啥单位上班的人有「职工医保」,农村老家的人却参加「新农合」?这两张卡用起来到底有啥不同?别着急,小云煮好一壶茶,咱们边喝边聊! () 咱们先举个身边的例子 邻居王大姐在县城服装厂上班,每个月工资里都扣医保钱 她老家张伯伯种了一辈子地,每年年底村里都会通知交「新农合」费用 去年两人都住了次医院,结果王大姐报销了75%,张伯伯只报了55%…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也有疑问:这中间的差别到底怎么回事? () 法律小课堂开讲啦 实际上,《社会保险法》第二十四条和《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明确规定了这两种医疗保障制度。简单来说就是: () 1. 参保身份不同 城镇职工医保:给单位和职工「绑」在一起的(第二十三条) 新农合:专门为农村户口设计的医疗保障(必须是农业户口才能参保) 2. 缴费方式不同 职工医保:每月自动从工资扣+单位补贴(举个栗子:你交2%,单位帮忙交8%) 新农合:个人按年缴费+政府补助(比如2023年个人交380元,国家补贴640元) () 3. 报销待遇对比 看过病的都知道这两差距挺明显: 职工医保:能报到75%95%(三甲医院报的少,社区医院报的多) 新农合:大概在50%70%之间(还要看医院的级别) 4. 个人账户差异 职工医保有个「小金库」:每月往你医保存折里返钱(年轻返的少,退休返的多) 而新农合就像「公交卡」——用完当年额度就没了,不累积 () 真实案例提醒你 2021年湖南某农民工维权案很典型:小李在建筑工地打工,老板给他参保了职工医保,后来离职回村务农,医保断缴3年后生大病,结果发现职工医保失效,新农合也没续上。法院最终判决:个人要自行承担断保期间的新农合缴费义务 () 遇到问题怎么办? 小云给你整理好应急指南: ① 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看这里 如果单位要给交职工医保,建议优先选择!但记得同步做这件事: → 打电话回老家村委会停缴新农合(不然两边交钱,也只能用一个报销) ② 自由职业注意啦 没单位帮忙交怎么办?可以在户籍地参加城乡居民医保(跟新农合合并后的版本) 每年912月记得缴费,外省打工的兄弟姐妹可以直接在手机政务平台操作 ③ 老人看病特殊注意 比如父母随子女进城居住的: 去医院前3天,一定要在参保地做「异地就医备案」(现在手机就能操作) 举个真实案例:河北刘阿姨在北京看肺癌,没备案前只能报40%,备案后提到60% () 最后划重点提醒 不管是蓝本本(职工医保)还是绿本本(新农合) 有三件事必须记住: ✔ 每年年底查缴费记录(特别是新农合年底集中缴费期) ✔ 保存好所有医院发票和用药清单(有的药隔三个月还能补报销) ✔ 跨省就医必须提前备案(现在国家医保局APP三分钟就能搞定) 关于这个问题,你还有啥想了解的?欢迎留言告诉小云~下次咱们可以聊聊「换了工作城市,医保账户怎么搬家」的实用攻略哟! (全文约1500字,段落间距自适应移动端阅读)
劳动就业 208人阅读
劳动就业
2024年个体户免税额度提高到多少?
听说隔壁老王的小面馆最近生意爆火,每天光是外卖订单就排到两百多号?可昨晚老王愁眉苦脸地蹲在门口抽烟,一问才知道——税务局发消息让他补缴去年的税呢! 别急着担心,国家早就替咱们小本生意人考虑好啦!今年出台的新政策让不少街边小店老板都松了口气呢~ 先说最重要的干货: 根据财政部2024年最新文件【财税〔2024〕X号】,咱们个体户每月开发票额度达到15万元才开始交增值税啦(之前是10万元)! 要是您属于定期定额纳税的小摊点,全年收入不超过120万的部分,所得税还能打五折再计算呢!(拍胸脯保证这条绝对真) 法律说明书模式开启▶ 现在插播两条重要法规: 1️⃣ 《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增值税纳税人销售额未达到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起征点,免征增值税 2️⃣ 《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特别说明: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举个栗子助消化 去年有个真实案例,张家口李大姐的煎饼店连续三个月销售额都是14.8万,刚好卡在旧政策的免税线边缘,硬是省下五千多税款!税务稽查来查账时候,李大姐掏出每天的手写记账本和微信账单流水,最后认定完全合法~ 您最关心的实操指南 ▶【记账比算账更重要】 建议大家每月20号左右就用手机备忘录汇总当月的微信收款、支付宝到账、POS机小票,对比15万这条"黄金分割线"。如果发现快到限额了,可以把部分订单挪到次月开发票(注意:必需要和客人协商好哦) ▶【年收入分段管理】 假设您开的是社区便利店,预计今年能赚150万: • 前120万:先享受减半优惠 • 超过的30万:正常计算税款 (这就好比买奶茶的第二杯半价,国家给咱们发的专属优惠券) ▶【这些账本要留好】 进货单记得让老板写抬头(您营业执照的名字) 微信收款的备注写明"货款"或"服务费" 每季度给常客开发票时留存电子版 最后唠叨两句:免税额度提高虽是好事,可千万记得每年1月要登录电子税务局更新经营信息。要是拿不准自家店该适用哪种政策,直接带上营业执照去街道办事处,现在每个月的第一个周二都有税务专员驻点咨询呢~ (我是法小云,每天给街坊四邻掰扯点实用的法律干货,下次想听什么记得留言呀!)
劳动就业 96人阅读
Loading comments...
劳动就业
劳动就业专题
20000+篇专题内容
法驻云劳动就业专题,涵盖劳动合同、工伤赔偿、加班工资、劳动纠纷、解雇补偿等知识,为您提供劳动维权、合法权益保护的实用指南,帮助解决劳动就业中的常见法律问题。
劳动就业知识
如何确定附加税的计税依据?
如何确定附加税的计税依据?
下雨了忘记带伞可能要淋湿 但忘记搞清楚附加税怎么算可能要交钱—— 别怕!法小云今天就带你看懂:附加税的计税依据到底是什么? “交完增值税,怎么还要交一堆附加税?” 许多开公司的朋友都经历过这个疑惑。明明主营业务税已经算得明明白白,怎么后面还跟着像城市建设税、教育费附加这些“小尾巴”? 更让人头疼的是——这些“附加”到底怎么算?会不会一不小心就算错了? ▍科普时间:附加税的“大哥们”是谁? 咱们常见的附加税主要有两类: 1. 城市建设税:比如你交7%还是5%?(不同城市比例不同) 2. 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通常共占3%4% 但这些“小弟”背后都有同一个“大哥”:主税税额 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和《消费税暂行条例》,附加税的计算依据其实就是你已经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的实际金额。 举个栗子: 隔壁老王的面包店这个月缴了1万元增值税 城市建设税(按7%算)= 1万 ×7% =700元 教育费附加(3%)=1万 ×3% =300元 是不是简单到小学生都会做算术题? ▍现实中翻车现场 某物流公司2021年因疏忽少算消费税10万元 结果被税务局查到:城市建设税、教育附加同样按少缴的消费税金额追缴 补税+罚款共损失15万 关键点:主税错,附加税跟着错 就像炒菜放错了盐,后面的调料全跟着变味 ▍三步自查:我的附加税算对了吗? 第一步:揪住主税尾巴 先确认增值税/消费税的计算是否正确 重点检查:开票金额是否遗漏、免税政策是否适用 第二步:对照当地“配方表” 不同地区的附加税费率像奶茶配方—— 北京城市建设税7%,县城可能只有5% 建议拨打12366或登录税务局官网查最新比例 第三步:申报时“三核对” 网上申报系统填写附加税时紧盯三个数据: 1. 主税税额 2. 城建税税率 3. 教育附加合计比例 ▍补救指南:算错了怎么办? 黄金72小时原则 发现错误后3天内通过电子税务局提交更正申报 超过期限可能产生滞纳金(每天万分之五!) 举个温暖案例: 杭州某网店2023年主动补缴2万元增值税 同时自行补报3600元附加税 税务局因其及时纠错未进行处罚 特别提醒 个体工商户注意:月销售额10万以下可免征教育费附加 但需要到税务局办理备案手续!(带着营业执照和身份证就行) 现在窗外可能还在下雨 但看完这篇的你 应该不会再为附加税的数字暴风雨发愁啦~ 如果还有疑问,评论区@法小云 下次带你看更有趣的税务冷知识!
劳动就业215人阅读
无故被公司辞退有哪些具体的赔偿措施?如何计算赔偿金?
无故被公司辞退有哪些具体的赔偿措施?如何计算赔偿金?
被公司炒鱿鱼了怎么办? 这些赔偿一定要拿好! 开头:你经历过“突然失业”吗? 有没有同事被叫去会议室谈话,回来后就默默收拾工位? 有没有经历过老板突然通知“明天不用来了”? 如果你也曾莫名其妙被辞退,觉得委屈又不知道该怎么办—— 别慌! 今天法小云就用大白话和你聊聊,被公司“无故辞退”时能争取哪些赔偿,又该怎么计算这笔钱。 一、法律依据是啥?要记牢这三条! 所有打工人维权的底气都来自《劳动合同法》 (悄悄提醒:找工作前一定要签书面合同,口头承诺靠不住!) 重点法条划重点: 1. 经济补偿金(劳动法第46条) 公司合法辞退你(比如破产、裁员),但没提前30天通知,要按“工作年限×月工资”赔钱。 ★例如:干了3年,赔3个月工资。 2. 违法解除赔偿金(劳动法第87条) 公司找借口违规辞退(比如“你和同事关系不好”“公司效益下降”都不是合法理由!),要赔双倍经济补偿金。 ★例如:干了3年,赔3×2=6个月工资。 3. 代通知金(劳动法第40条) 公司没提前30天通知就让你走人,就算合法辞退也得多赔1个月工资。 二、真实案例教你算清“赔偿大礼包” 案例一:老板说“你今天立刻走人” 小张在公司干了2年,月薪8000元。某天老板突然以“不适合岗位”为由辞退他,没提前通知也没给补偿。 法院怎么判? 公司属于违法解除,赔2×2×8000=32000元! 案例二:公司说“明天别来了”却符合裁员条件 李姐在公司5年,月薪1万元。公司因经营困难合法裁员,但当天通知当天辞退。 法院怎么判? 合法裁员本应赔5个月工资,但没提前通知,要再+1个月“代通知金”,总计赔6万元。 三、被辞退后三步自救指南 第一步:千万别立刻签字! 冷静告诉HR:“我需要时间考虑。” 马上去做三件事: 1. 手机录音(谈话全程保留证据) 2. 检查劳动合同是否到期 3. 截图保存工资条、考勤记录、工作成果 第二步:对照这张表算清该拿多少钱 | 你的情况 | 能拿到的钱 | ||| | 公司合法辞退但没提前通知 | N(工作年份) +1个月工资 | | 公司违法辞退 | 2×N个月工资 | (N=工作年限,超过半年按1年算,例如2年3个月=2.5) 第三步:硬气谈判 带着证据找公司协商,明确说:“如果不给足赔偿,我会申请劳动仲裁。” (劳动仲裁免费!很多公司怕留下记录会妥协) 四、万一公司耍赖怎么办? 带好这三样东西去劳动仲裁委: 1. 劳动合同(原件!) 2. 工资银行流水(证明实际收入) 3. 辞退证明或录音证据 记住两个关键时间: ❶ 离职后1年内必须申请仲裁 ❷ 仲裁结果不满意,15天内可向法院起诉 法小云的最后叮嘱: 别因为怕麻烦就放弃维权! 很多案件通过仲裁能快速解决,律师都不用请。 如果遇到威胁转账、扣押证件等情况,直接打12333劳动保障热线举报! 打工已经很辛苦了,咱们不惹事但绝不怕事。 冷静、留证、依法维权——这三招足够守护你的血汗钱! (文章作者:法小云 2024年xx月xx日)
劳动就业58人阅读
解除协议赔偿单位的相关法律法规有哪些?
解除协议赔偿单位的相关法律法规有哪些?
解除协议后公司要赔我多少钱? 三个案例带你摸清法律“配方” 各位打工人朋友好啊,我是总在你工位旁悄悄提醒法律知识的法小云~ 最近收到网友提问:“被公司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后,人事拿出一叠补偿方案让我签字,这笔钱到底该不该拿?”今天就让我们掀开法律的神秘面纱,聊聊解除劳动关系时的那些赔偿法则。 【法律科普园地】 《劳动合同法》就像咱们打工人的护身符,其中藏着这些重要条款: • 第三十六条(咱们和单位可以友好商量解除合约) • 第四十条(单位要提前三十天通知或支付代通知金的情形) •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金的标准:每干满一年补一个月工资) • 第八十七条(违法解约时的双倍赔偿规则) 另外《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合同解除权条款)也会在特殊情况下亮剑,比如当单位克扣工资、不交社保时,咱们即使在合同期内也有权拍案而起。 【现实案例库】 案例一:身经百战的小王绝地反击 某科技公司三年没交社保,小王愤而提离职。法院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支持小王获得三个月工资的补偿金。 案例二:培训过的李姐栽跟头 李姐接受公司10万元专项培训后违约跳槽,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法院判决其赔付6万元(未履行三年的二分之一)。 案例三:老赵的糊涂账 老赵与单位签署协商解除协议拿到5万元,事后才发现自己工龄15年本应获得15个月工资。法院认定显失公平,判决单位补足差额。 【生存指南四步走】 第一步:看体检报告——诊断解约原因 • 主动请辞VS被迫离职VS单位违法 • 保留加班记录/工资条等就诊记录 第二步:算赔偿账单——工资单里藏玄机 • 经济补偿金=工作年限×最后12个月平均工资 • 违法解雇金=补偿金数额×2 • 小提醒:奖金/津贴都要算进工资基数哦 第三步:谈判诊室——和人事的攻防战 • 必杀技:“请出示工资计算明细” • 防身术:快递寄送书面异议 • 底线思维:签调解协议前找法律顾问把关 第四步:最后防线——仲裁诉讼两件套 • 时效警报:一年内必须维权! • 证据清单:劳动合同/解除通知/银行流水缺一不可 • 意外收获:五险一金欠缴也能一并追回 最后送大家三件法宝:录音笔(所有谈话都值得记录)、文件袋(哪怕一张餐补单都别丢)、冷静剂(签字前先睡一觉)。我是陪你在法律丛林里打怪升级的法小云,咱们下期见!
劳动就业182人阅读
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区别方式有哪些?简单辨别方法介绍。
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区别方式有哪些?简单辨别方法介绍。
骑车被扣分?罚款交得冤? 可能因为你没分清机动车和非机动车! 大家好呀~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法小云~今天和大家聊聊路上那些"坐骑"的大不同——明明都踩着轮子跑,凭啥有的叫机动车有的叫非机动车?说错类别可能要担责哦! 一、生活中常见的灵魂拷问 ▶ 电动车要戴头盔要驾照? ▶ 买平衡车能上机动车道吗? ▶ 朋友借我的摩托出事故我要担责吗? 这些问题的答案啊,都得从认准"身份"开始~ 二、法律怎么给它们发"身份证"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19条: 👉 机动车:烧油的/用电的带动力装置车 (但设计时速≤20km、车重≤40kg的电动车不算哦) 👉 非机动车:人力或畜力驱动的车 (时速≤25km、整车质量≤55kg的电动自行车也算这类) 敲黑板!关键看三点: 1️⃣ 看牌照:要挂蓝牌/黄牌的就是机动车 2️⃣ 比体重:电动车超55公斤危险警告 3️⃣ 测速度:能跑超过25km/h的得注意 (偷偷告诉你:2023年电动自行车新国标要求必须带脚蹬!) 三、这些案例与你息息相关 案例1:老王花3500元买的"电动助力车" ▶ 实际上:车速35km/h+整车65kg ▶ 法院认定:属于机动车!醉驾被判危险驾驶罪 案例4:小李网购的平衡车上路被撞 ▶ 交警告诫:该类车不得在机动车道行驶 ▶ 最终认定:承担30%事故责任 四、三步自查爱车身份 遇到纠纷别慌张,跟着小云这样做: ❶ 翻车辆合格证:明确标注"电动自行车"最安全 ❷ 量体重测速度:超55公斤/25码建议办机动车手续 ❸ 看能否脚踏骑行:带脚蹬的通常是非机动车 如遇检查要牢记: ✅ 出示购买发票和合格证 ✅ 当场提出检测车辆参数申请 ✅ 对处罚有异议可15日内申请复议 五、特别提醒小贴士 ● 借车前确认车辆属性,别当冤大头 ● 网购代步工具认准"新国标"标识 ● 发生事故第一时间拍照固定证据 最后放个大招:如果您的爱车属于机动车但没登记,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5条,交警有权扣留车辆哦! 现在看向你家的"小电驴"——它是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呢?欢迎留言和小云唠唠~遇到具体问题别逞强,及时咨询专业法律人士才靠谱!
劳动就业122人阅读
没有医保卡,交了医保会有什么影响?
没有医保卡,交了医保会有什么影响?
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每个月工资里都扣了医保钱 掏手机看缴费记录每个月清清爽爽写着"已缴费" 但翻开钱包就是找不到医保卡 这时候心里就像揣着十五个水桶——七上八下 今天就让我们来聊聊:交了医保但没有卡,会影响看病报销吗? ### 一、法律早有"定心丸" 根据《社会保险法》第二十三条规定 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保费 重点来了: 该法第五十八条白纸黑字写着 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30日内为员工办理社保登记 【法小云敲黑板】 按时缴费就等于有了"医疗保障入场券" 医保卡本质上就是个"记账本" 只要缴费记录在社保系统里 不管有没有那张小卡片 我们的医疗权益都不会"缩水" 举个实在的例子: 2021年广州就判过一个案子 外卖员小王在工作中摔伤住院 虽然当时还没拿到新换的社保卡 但法院根据他的连续缴费记录 照样判决医保基金要报销 最终拿回了87%的医疗费 ### 二、没卡到底有啥具体影响 1. 报销流程变"山路十八弯" 有卡:直接刷卡扣费 无卡:需先垫付全部费用 然后带着病历发票去窗口办报销 2. 实时结算变"马拉松" 比如住院时医院要收押金 有卡可能只需交3千 没卡可能要押1万 3. 家人代报存"小麻烦" 有些地方要证明"你是你" 需要多带户口本/结婚证 ### 三、4招化解无卡危机 第一招:查清"后台数据" 登录"xx市社会保险网上服务平台"(当地政务平台) 或拨打12333报身份证号查缴费状态 第二招:及时补办"实名盾牌" 单位代办的催人事 灵活就业的去街道服务中心 带身份证+1寸照片(有些城市不用) 现在很多地方支持当场制卡 第三招:手机变身"电子医保" 打开支付宝/微信→搜"电子医保凭证" 刷码也能直接结算(需就诊医院支持) 第四招:收集好"证据链" 万一要手工报销记得留好: ①盖医院章的发票原件 ②完整门诊/住院病历 ③检查化验单 ④费用明细清单 ### 四、避坑特别提醒 ◉ 离职换工作要衔接好 社保断缴超过3个月 重新缴费后可能有36个月等待期 ◉ 城乡居民医保要注意 需要自己主动缴费 不像职工医保是自动代扣 ◉ 电子凭证不是万能的 有些老医院/小诊所的系统没更新 最好提前电话确认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 医保卡就像家里的雨伞 不下雨时总觉得不着急 但真到看病时才发现重要 所以发现卡片不见或没办 赶紧联系当地社保局解决 千万别让该享受的权益"睡大觉" 如果遇到单位拖着不办卡 保留好工资条和缴费记录 咱们劳动者能理直气壮说: "根据《社会保险法》第六十二条 用人单位未按时办理登记 行政部门会责令改正!" 健康路上,法小云为你撑伞 咱们既要会维权,也要懂防患~
劳动就业174人阅读
调岗是否属于劳动合同的变更?
调岗是否属于劳动合同的变更?
调岗是不是必须听老板的? ——你用一顿火锅的时间就能搞懂的劳动法知识 早上刚到公司,老板突然通知你下周调到隔壁城市的项目组,工资还降了500块。你懵在原地:这调岗合法吗?我必须要接受吗?今天法小云陪你聊透这件事儿。 —— 问题的核心:调岗到底算不算改合同? 你和公司签的劳动合同里,其实藏着三个重要“地基”: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劳动报酬。 如果调岗动了其中任何一块(比如销售岗变成清洁岗、北京调到乌鲁木齐、工资少了2000块),这就是在“挖地基”——按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必须双方协商一致,还得用白纸黑字重新签协议。 但注意!不是所有调岗都算“搞事情”: ✅ 公司制度里预先写明了可能调岗(比如“接受全国范围内工作安排”) ✅ 你有严重违纪行为,公司进行调整(比如恶意泄露公司机密) ✅ 公司生产需要发生重大变化(比如疫情导致原业务线取消) 这些情况不需要你点头同意,但前提是调整后的岗位要基本合理。 —— 法院怎么判?看这两个真实案例: 🏛️ 张三案(2020): 公司突然把张三从技术主管调为前台文员,薪资降60%。法院判决:调岗无效!公司需继续履行原合同。 🏛️ 李四案(2021): 李四所在工厂因环保政策搬迁至30公里外的新址,公司提供免费班车+每月补贴500元。法院认为:调整合法,李四需配合。 —— 遇到不合理调岗怎么办?这么做能保护你 1️⃣ 翻翻你签过的文件 立刻找出劳动合同和员工手册,重点看“工作地点”“岗位性质”条款,手机拍照备份。 2️⃣ 用提问代替争吵 书面(邮件/微信)问人事:“这次调整是否属于劳动合同变更?新的薪资标准依据是什么?”——有这些记录后面维权才不慌。 3️⃣ 拒绝要有技巧 先口头表示“需要考虑”,7天内书面回复不同意的理由。千万别直接旷工!这会变成公司合法辞退你的把柄。 4️⃣ 收集关键证据 留存调岗通知、原劳动合同、工资条、工作地点变化的照片。如果是口头通知,录音后追问:“您刚才说的是要把我调到XX岗位对吗?” 5️⃣ 最硬气的谈判筹码 在给公司发《不同意调岗告知书》后,如果对方仍强制执行,直接去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不用花钱),或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恢复原岗位。 —— 法小云的特别提醒: 🌟 入职时别急着签字!重点检查劳动合同里的“工作地点”是否具体(比如“全国”这种条款可能坑你) 🌟 遭遇口头调岗时,记得用“我理解您现在需要我临时帮忙”的话术,避免被认为是同意长期调岗 🌟 劳动仲裁有效期1年,别让公司拖垮你的时间 下次再遇到上级笑眯眯地说“年轻人要多锻炼”,你就能淡定反问:“咱们这次调岗是按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来操作的吗?”相信我,对方的表情会很有趣。 (本文提到的《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规定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有法律问题别自己硬扛,法小云永远是你的云上战友~
劳动就业124人阅读
签了合同公司拒绝履行义务是否违法?
签了合同公司拒绝履行义务是否违法?
签了合同公司拒绝履行义务是否违法? ——听说老板翻脸比翻书还快该怎么办?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找工作的时候谈好了工资福利,签完合同开开心心准备入职,结果公司突然说“岗位取消了,你去其他部门吧”;或是签了供货协议,货送到了对方却拖着不付尾款……这时候你气到头顶冒烟,心里一定在问——公司这算不算违法?我要怎么维权? 别急,今天法小云就和大家聊聊:签了合同又不认账的公司,到底有没有欺负到你头上! 先说结论:签了合同后公司无理由拒绝履行义务,属于违法行为。 如果不幸遇到类似情况,先别急着和公司吵架或认怂。咱们一步一步来,先搞懂法律规定,再学几招实用的解决办法! 法小云划重点 原来合同真的不是“一张废纸”!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零九条,合同一旦依法签订,就具备法律效力,双方都必须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哪怕合同是口头约定的(比如微信聊天或电话确认),只要符合法律规定,也可以作为证据。 那公司不履行义务会有哪些后果? 1. 强行违约=可能要赔钱 如果合同有效且公司没有正当理由拒绝履行(比如你完全照合同干活了,对方却故意找茬),你可以要求公司继续履行合同,或者赔偿你因此造成的损失(比如重新找客户的费用、借款利息等)。 2. 例外情况:公司可能“合法赖账”? 当然,公司如果符合以下情况也可能免责: 合同本身无效(比如合同内容违法) 存在可撤销情形(比如签约时被欺诈或威胁) 遇到不可抗力(如地震、台风)导致无法履行 假设你和公司签了一份“走私假货”的合同,这时候国家法律不保护你;但如果是正经合同,那公司翻脸大概率跑不脱责任啦! 真实案例参考 浙江的李女士和某开发商签了购房合同,结果交房时开发商突然涨价10%,理由是“材料成本上涨”。法院最终判决:开发商单方违约,需按原价交房并支付违约金。 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5步教你冷静应对 第一步:别慌张,先确认合同是否有效 翻出合同原件,重点看这两点: 双方是不是自愿签字或盖章? 合同内容有没有违反法律(比如约定“员工自愿放弃社保”这类条款本身就是无效的)? 第二步:友好沟通,留证据 尝试和公司负责人协商,建议发文字消息或书面函件(别只打电话),内容包括: 指出对方未履行的具体条款(例如:“根据合同第3条,贵司应在5月1日前支付首款,但目前尚未收到”) 明确要求对方限期整改(比如“请于7个工作日内处理”) 第三步:收集一切能证明损失的证据 合同原件及补充协议 沟通记录(微信、邮件、录音录像) 因对方违约导致的直接损失票据(如往返交通费、第三方服务费) 其他关联证据(比如对方已经部分履约的记录) 第四步:找准投诉渠道 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处理机构: 劳动纠纷→公司所在地的劳动监察大队 买卖、合作纠纷→拨打12315或找市场监督管理局 金额较大或情况复杂→直接向法院起诉 第五步:起诉前试试“最后通牒” 向公司发送《律师函》或《催告履行通知书》,明确告知:“若X月X日前仍未解决,我方将采取法律手段”。很多公司收到正式函件后会主动找你和解哦! 法小云温馨提醒 起诉的诉讼时效通常是3年(自你发现公司违约之日起算),千万别躺在权利上睡大觉!如果自己搞不定,记得咨询专业律师。 最后附赠一句心里话:签约前多做调查,合作时保留记录,纠纷时理性处理——这才是保护自己的黄金法则!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案件需结合实际情况分析)
劳动就业107人阅读
节假日不给员工三倍工资是否违法?
节假日不给员工三倍工资是否违法?
有一回朋友老张在家庭聚会上诉苦:“连着三年春节值班老板都不给三倍工资,连月饼都是过期打折款...”眼看气氛组担当都要抑郁了,我赶紧拍了拍这位倒霉兄弟:“你这事违法啦!” 今天咱们就把“节假日加班费”这点事掰开揉碎讲明白,让你下次握着值班表时,“依法讨薪”比吵架管用一万倍。 带薪假日的法律外衣 我国民法典说得明明白白:“节假日加班工资必须给到位”。但真正管着钱袋子的条款藏在《劳动法》里头——第四十四条用大白话告诉你:“小长假安排上班的,三倍工资跑不了。” 具体来说: 1. 必须是国务院公布的11天法定假日(春节除夕到初二这3天、国庆前3天等都算) 2. 休息日加班的优先安排调休,调休不了才给双倍 3. 注意《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这个文件,像是中秋假其实只有1天法定假,其余是调休凑成的双休日 真实案例震动朋友圈 去年苏州法院判了个案子:某超市安排员工连续3个国庆节值班,每次都只给发两倍工资。员工收集了三年来的考勤记录和工资条,结果法院判超市补上差额2.4万元,外带5000元赔偿金。 北京还有个程序员更机灵,每次加班的系统操作记录都用公司办公软件自动生成。后来维权时直接把后台数据打包提交,法庭直接拿来当关键证据,判公司支付全额的加班费5.8万元。 手把手维权操作指南 第一步:证据收集黄金3件套 ✓ 电子考勤记录(记得录屏保存) ✓ 工资条/银行流水(标出节假日工资数额) ✓ 微信聊天截图(例如领导在假期安排工作的通知) 第二步:温柔沟通技巧 别急着撕破脸,试试这样说:“李总,咱们过年那三天是国务院规定的法定假(顺手转发本文更管用),您看这加班费是不是财务漏算了?” 第三招:官方渠道走一波 如果公司耍赖: 1. 拨打“全国劳动保障热线” 2. 登陆当地人社局官网提交投诉 3. 直接带上证据去劳动仲裁委填表 法小云贴心提醒 千万别觉得“能忍就忍”——三倍工资的维权时效是离职后一年内都能主张。遇上较真的人力说“行业惯例都这样”,直接把这段话怼回去:“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白纸黑字写着呢,老板违法的成本可比发加班费高多啦!” 最后跟大家说句掏心窝的:法律这把保护伞,只有你自己愿意撑开,它才能真正遮风挡雨。下次拿到排班表时知道该怎么做了吧? (需要查询所在地加班费计算标准的朋友,欢迎在后台留言“城市+行业”,法小云帮你调取当地政策)
劳动就业214人阅读
城镇职工医保和农村新农合的区别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城镇职工医保和农村新农合的区别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你好呀~我是你的法律小助手法小云!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很多人都关心但容易犯迷糊的话题——明明都是看病报销,为啥单位上班的人有「职工医保」,农村老家的人却参加「新农合」?这两张卡用起来到底有啥不同?别着急,小云煮好一壶茶,咱们边喝边聊! () 咱们先举个身边的例子 邻居王大姐在县城服装厂上班,每个月工资里都扣医保钱 她老家张伯伯种了一辈子地,每年年底村里都会通知交「新农合」费用 去年两人都住了次医院,结果王大姐报销了75%,张伯伯只报了55%…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也有疑问:这中间的差别到底怎么回事? () 法律小课堂开讲啦 实际上,《社会保险法》第二十四条和《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明确规定了这两种医疗保障制度。简单来说就是: () 1. 参保身份不同 城镇职工医保:给单位和职工「绑」在一起的(第二十三条) 新农合:专门为农村户口设计的医疗保障(必须是农业户口才能参保) 2. 缴费方式不同 职工医保:每月自动从工资扣+单位补贴(举个栗子:你交2%,单位帮忙交8%) 新农合:个人按年缴费+政府补助(比如2023年个人交380元,国家补贴640元) () 3. 报销待遇对比 看过病的都知道这两差距挺明显: 职工医保:能报到75%95%(三甲医院报的少,社区医院报的多) 新农合:大概在50%70%之间(还要看医院的级别) 4. 个人账户差异 职工医保有个「小金库」:每月往你医保存折里返钱(年轻返的少,退休返的多) 而新农合就像「公交卡」——用完当年额度就没了,不累积 () 真实案例提醒你 2021年湖南某农民工维权案很典型:小李在建筑工地打工,老板给他参保了职工医保,后来离职回村务农,医保断缴3年后生大病,结果发现职工医保失效,新农合也没续上。法院最终判决:个人要自行承担断保期间的新农合缴费义务 () 遇到问题怎么办? 小云给你整理好应急指南: ① 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看这里 如果单位要给交职工医保,建议优先选择!但记得同步做这件事: → 打电话回老家村委会停缴新农合(不然两边交钱,也只能用一个报销) ② 自由职业注意啦 没单位帮忙交怎么办?可以在户籍地参加城乡居民医保(跟新农合合并后的版本) 每年912月记得缴费,外省打工的兄弟姐妹可以直接在手机政务平台操作 ③ 老人看病特殊注意 比如父母随子女进城居住的: 去医院前3天,一定要在参保地做「异地就医备案」(现在手机就能操作) 举个真实案例:河北刘阿姨在北京看肺癌,没备案前只能报40%,备案后提到60% () 最后划重点提醒 不管是蓝本本(职工医保)还是绿本本(新农合) 有三件事必须记住: ✔ 每年年底查缴费记录(特别是新农合年底集中缴费期) ✔ 保存好所有医院发票和用药清单(有的药隔三个月还能补报销) ✔ 跨省就医必须提前备案(现在国家医保局APP三分钟就能搞定) 关于这个问题,你还有啥想了解的?欢迎留言告诉小云~下次咱们可以聊聊「换了工作城市,医保账户怎么搬家」的实用攻略哟! (全文约1500字,段落间距自适应移动端阅读)
劳动就业208人阅读
2024年个体户免税额度提高到多少?
2024年个体户免税额度提高到多少?
听说隔壁老王的小面馆最近生意爆火,每天光是外卖订单就排到两百多号?可昨晚老王愁眉苦脸地蹲在门口抽烟,一问才知道——税务局发消息让他补缴去年的税呢! 别急着担心,国家早就替咱们小本生意人考虑好啦!今年出台的新政策让不少街边小店老板都松了口气呢~ 先说最重要的干货: 根据财政部2024年最新文件【财税〔2024〕X号】,咱们个体户每月开发票额度达到15万元才开始交增值税啦(之前是10万元)! 要是您属于定期定额纳税的小摊点,全年收入不超过120万的部分,所得税还能打五折再计算呢!(拍胸脯保证这条绝对真) 法律说明书模式开启▶ 现在插播两条重要法规: 1️⃣ 《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增值税纳税人销售额未达到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起征点,免征增值税 2️⃣ 《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特别说明: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举个栗子助消化 去年有个真实案例,张家口李大姐的煎饼店连续三个月销售额都是14.8万,刚好卡在旧政策的免税线边缘,硬是省下五千多税款!税务稽查来查账时候,李大姐掏出每天的手写记账本和微信账单流水,最后认定完全合法~ 您最关心的实操指南 ▶【记账比算账更重要】 建议大家每月20号左右就用手机备忘录汇总当月的微信收款、支付宝到账、POS机小票,对比15万这条"黄金分割线"。如果发现快到限额了,可以把部分订单挪到次月开发票(注意:必需要和客人协商好哦) ▶【年收入分段管理】 假设您开的是社区便利店,预计今年能赚150万: • 前120万:先享受减半优惠 • 超过的30万:正常计算税款 (这就好比买奶茶的第二杯半价,国家给咱们发的专属优惠券) ▶【这些账本要留好】 进货单记得让老板写抬头(您营业执照的名字) 微信收款的备注写明"货款"或"服务费" 每季度给常客开发票时留存电子版 最后唠叨两句:免税额度提高虽是好事,可千万记得每年1月要登录电子税务局更新经营信息。要是拿不准自家店该适用哪种政策,直接带上营业执照去街道办事处,现在每个月的第一个周二都有税务专员驻点咨询呢~ (我是法小云,每天给街坊四邻掰扯点实用的法律干货,下次想听什么记得留言呀!)
劳动就业96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