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权益专题
法驻云消费权益专题,提供消费者维权、退换货、产品质量、售后服务、欺诈赔偿等知识,帮助您了解消费权益,解决消费纠纷,维护合法权益。
20000+篇专题内容
消费权益知识
消费权益
电商误导广告权益保障及消费者应对攻略?
网购时看到“买一送十”“全网最低价”激动下单 结果收到的商品和广告差了十万八千里? 别慌!今天法小云就和大家聊聊 遇到电商虚假宣传时 咱们普通消费者怎么用法律武器保护钱包! 一、你被忽悠过吗?这些广告套路要警惕。 • 图片和实物不符(比如模特穿的衣服和你收到的完全是两件衣服) • 虚构商品功效(比如普通面膜吹成“三天淡斑神器”) • 玩文字游戏(比如“全年最低”其实是全年最高价) • 虚构限时折扣(永远在倒计时的“最后1小时”) 二、法律说:这些行为都违法!。 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 商家搞虚假宣传,消费者不仅能退货,还能要求商品价格三倍的赔偿! (比如买100元假货,最多能拿回400元) 2.《广告法》第4条+第56条 广告不能骗人!平台如果明知是假广告还帮忙传播,也要跟着赔钱。 三、真实案例教你维权。 【2021年面膜虚假宣传案】 某网红面膜宣称“医用级修复”,实际只是普通化妆品。法院判决:退一赔三! 法官说理:用专业术语误导消费者就是欺诈 【2022年电商平台连带赔偿案】 某平台未审核商家资质,放任销售假保健品。法院判决:平台和商家一起赔钱! 四、手把手教你维权(建议收藏)。 第1步:固定证据。 • 立即截图广告页面(带时间!) • 录制开箱视频(重点拍商品与广告不符处) • 保存所有聊天记录 第2步:找商家协商。 沟通话术示例: “你们页面写充电宝20000毫安,实测只有5000,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我要求退一赔三” 第3步:平台投诉(24小时内操作)。 所有电商平台都有“投诉商家”入口,上传证据时记得: • 每张图片标注说明 • 视频上传原文件 • 附上法律条文截图 第4步:12315终极武器。 微信搜索“12315”小程序 填写投诉时重点写: 1.商家具体欺骗行为 2.你的诉求(退钱/赔偿) 3.附上所有证据编号 特殊情况处理。 • 贵重物品建议先做专业鉴定(比如黄金首饰可去珠宝检测中心) • 涉及健康的产品(如保健品)可同时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投诉 五、小提醒。 1.不要接受商家“私下返现删差评”的诱惑 2.诉讼费不用怕:1万元以下的案子诉讼费只要50元 3.保留好快递单至少6个月 以上就是关于【电商误导广告权益保障及消费者应对攻略】的相关知识。如果你正在为商家的虚假宣传头疼,点击下方咨询按钮,10万专业律师在线等您。我们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匹配最擅长处理电商纠纷的律师,帮您争取最大权益。法律问题不用慌,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
消费权益 119人阅读
消费权益
如何识别和避免不公平消费条款?消费者应注意哪些细节?
大家好呀!我是你们身边的法律小助手法小云~今天想和大家聊聊咱们日常生活中最常遇到的烦心事——签合同时密密麻麻的条款,到底藏着多少"霸王条款"?网购秒杀、办会员卡、租房签合同,那些小字里是不是总有些让人心里咯噔一下的内容? 先举个真实的例子:去年有位小姐姐在健身房办了三年卡,合同里写着"会员卡一经售出概不退款",结果搬家后一次都没用过。最后她靠着一纸诉状成功要回了70%的费用,法院直接判定那条"不退钱"的条款无效哦! 法律小课堂:你的权益有法撑腰。 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6条白纸黑字写着: 商家用格式条款时,必须用显眼方式提醒消费者注意"退换货、责任划分"等重要内容。要是条款里有减轻商家责任、加重消费者负担的内容,这些条款通通不算数! 2. 《民法典》第497条也来助阵: 明显不公平的条款,比如"最终解释权归商家所有""商品拆封后不得退货",这些看似威风凛凛的规定,在法律面前就是纸老虎。 火眼金睛识别陷阱的5个妙招。 1. 警惕"三不"条款 看到"不退款""不负责""不退换"这种一刀切的表述,先画个重点圈出来。就像去年那个网红蛋糕店案例,条款写着"蛋糕离柜后概不负责",结果顾客买到发霉蛋糕照样获赔十倍。 2. 特别注意加粗字体 正规合同会把重要条款加粗/标红,如果商家把"消费者义务"部分标得特别显眼,却把"商家责任"藏在蚂蚁小字里,这合同可能有问题。 3. 留心"最终解释权" 很多促销活动最后都跟这句,但根据市场监管总局的规定,这种说法本身就是违法的!去年某电商平台就因为这个被罚了20万。 4. 保存所有书面材料 签字的合同、宣传单页、聊天记录都要存好。有位大哥买手机时销售承诺"7天无理由退货",结果靠微信聊天记录打赢了官司。 5. 留意责任转嫁条款 比如"快递丢失概不赔偿""寄存物品遗失自负",这类把风险全推给消费者的条款都可能无效。快递公司因此被判赔款的案例可不少呢! 中招了怎么办?三步维权法。 第一步:先礼后兵沟通 带着合同找到商家负责人,明确说"这个条款可能违法"。很多商家听到你要较真就会让步,去年有统计显示40%的纠纷在这个环节就解决了。 第二步:拨打12315+保留证据 通话记得录音,书面材料拍照备份。有个阿姨买保健品时保留的收据和宣传册,最后帮她追回了2万元。 第三步:法院小程序在线立案 现在微信上就能起诉,50元以下诉讼费就能解决万元纠纷。杭州有位大学生用手机立案,没请律师就追回了租房押金。 小提醒:遇到特别复杂的合同,花个百来块找律师做个合同审查,可能帮你避开大坑哦!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识别和避免不公平消费条款?消费者应注意哪些细节?】的相关回答。如果你正在为合同里的"文字游戏"发愁,别担心!点击下方咨询按钮,10万专业律师在线等您提问。系统会智能匹配处理过类似案件的律师,无论是取证指导还是诉讼策略,都能给您实实在在的帮助~
消费权益 189人阅读
消费权益
遇到支付失败导致订单取消,如何进行维权和追回损失?
遇到支付失败导致订单取消,如何进行维权和追回损失? 大家好呀,我是你们的普法小助手法小云!今天咱们来聊一个网购时特别“扎心”的问题——明明看中了一双限量款球鞋,或者好不容易抢到了特价机票,结果支付时卡住了,等系统恢复后订单却被取消了!这时候商家两手一摊说“系统问题没办法”,平台客服只会重复“建议您重新下单”……遇到这种情况,难道只能自认倒霉吗? 别着急!今天法小云就带大家看看,这种情况下法律是怎么保护咱们的! 法律小课堂:你的权利写在哪些条文里? 根据《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一条,当我们在电商平台提交订单成功时,实际上已经和商家建立了合同关系。哪怕支付环节出了问题,只要你能证明自己确实完成了下单动作(比如有订单截图),商家就不能随便取消交易。 再来看《电子商务法》第四十九条,平台和商家不能以格式条款等方式,约定消费者支付价款后合同不成立。也就是说,那些藏在角落里的“支付成功才算下单”之类的条款,很可能是违法的哦! 真实案例:有人成功维权过吗? 2021年有位杭州的消费者就遇到了类似情况。他在某平台抢购特价手机时支付失败,后来发现是因为平台系统故障。最终法院判决平台按活动价格重新发货,还要赔偿消费者500元话费损失! 2023年广州的案例更典型:消费者支付时银行卡明明显示扣款成功,平台却以“未到账”为由取消订单。法院调取银行流水后,判决商家必须按订单发货,并承担消费者因此产生的通讯费、误工费等损失。 遇到这种情况,你可以这样做! 第一步:保存所有证据 立即对以下内容截图: - 显示“订单提交成功”的页面 - 支付失败的提示界面 - 收到订单取消通知的短信或消息 - 商品当前价格与活动价格的对比(如果是特价商品) 小贴士:记得用手机自带的时间水印功能截图,或者用另一部设备拍摄带时间的现场画面。 第二步:主动联系客服 沟通时记住三个关键点: 1. 明确表示“不同意取消订单” 2. 要求对方提供支付失败的具体原因证明 3. 如果对方推脱,可以说:“根据《电子商务法》第四十九条,我的订单已经成立,请你们履行合同义务” 第三步:多渠道投诉 优先选择这些途径: 1. 平台官方投诉渠道(每个APP里都有) 2. 12315小程序(上传证据时记得备注“电商消费纠纷”) 3. 黑猫投诉等第三方平台(公开投诉有时更有效) 第四步:必要时走法律程序 如果商品价值较高(比如电子产品、机票酒店等),可以: 1. 向当地互联网法院提交起诉材料(全程在线操作) 2. 主张的赔偿包括:商品差价损失、维权产生的合理费用等 3. 记得在起诉时引用《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关于违约责任的规定 特别提醒:遇到这3种情况要警惕! 1. 客服反复强调“活动解释权归平台所有”——这是典型的无效格式条款 2. 平台要求你“先取消订单再处理”——千万不能同意!这会视为你主动解约 3. 支付失败后商品立即涨价——可能涉嫌价格欺诈,可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 法小云知道大家最怕麻烦,但现在的法律程序真的很方便!比如杭州互联网法院审理类似案件的平均周期只有21天,而且大部分流程都能在手机上完成。 以上就是关于【遇到支付失败导致订单取消,如何进行维权和追回损失?】的相关回答。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问题需要解决,别着急,点击下方咨询按钮就能立即联系专业律师。我们平台有10万+持证律师在线,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匹配最合适的法律顾问,手把手教你收集证据、准备材料,用最有效的方式维护合法权益!
消费权益 98人阅读
消费权益
预售商品延期发货该怎么办?如何维权?有什么具体的解决步骤?
大家好呀,我是你们身边的法律小助手法小云~ 今天咱们来聊个扎心的话题:熬夜抢预售,等了大半个月商家突然说“亲,发货要延期哦”,这时候是该忍气吞声还是硬刚到底? 别急,先深呼吸!你花的每一分钱,法律都帮你记着账呢! 法律知识小课堂。 遇到预售延期发货,咱们手里至少有两大“法宝”: 1️⃣ 《民法典》第577条。 白话说:商家说好啥时候发货却没做到,就是违约!你有权要求他们继续发货、赔钱或者退钱。 2️⃣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3条。 重点划线:如果商品是预付定金或全款买的,商家必须按约定时间交货,否则必须退钱,还得赔你利息等损失! 真实案例参考。 2021年某网红店预售汉服超期3个月不发货,消费者小王直接起诉。法院判决:商家不仅要退全款,还得按每天0.05%赔违约金! 手把手维权指南。 第一步:友好沟通。 立刻截图保存商品页面承诺的发货时间、客服对话记录和付款凭证。 找客服时记住话术:“请问具体延迟到哪天?如果无法确定,我要求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3条退款并赔偿。” 第二步:平台投诉。 如果24小时内没解决,直接找购物平台客服: - 某宝/某东:进入订单页点击“投诉卖家” - 某多多:订单详情页找到“官方客服” 提交证据时标注:“商家违约延迟发货,要求依《民法典》第577条处理” 第三步:12315终极出击。 登陆全国12315平台(不用下载APP,微信小程序就能用),选择“电商企业纠纷”,上传: 1. 订单截图(含下单时间) 2. 商家承诺发货时间的证据 3. 客服推诿的聊天记录 重点提醒:投诉对象选“平台所在地”+“商家”,双管齐下更有效! 特殊情况怎么办?。 - 如果商家跑路:直接向平台索要商家营业执照信息,向法院申请起诉 - 定制商品超期:可要求商家赔偿材料费、设计费等额外损失 法小云的小贴士。 记住三个关键时间点: ✓ 沟通留证要在超期7天内 ✓ 平台投诉别拖过15天 ✓ 12315投诉有效期是事发后6个月 以上就是关于【预售商品延期发货该怎么办?如何维权?有什么具体的解决步骤?】的干货分享。如果你正在为迟迟不发货的商品焦头烂额,点击下方咨询按钮,10万专业律师在线等你提问。从取证到起诉,律师手把手教你用法律武器守护钱包! (悄悄说:现在咨询还能免费领《网络购物维权证据清单》哦~)
消费权益 124人阅读
消费权益
订单因支付失败被取消,有哪些有效的维权途径?
你好呀,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法小云~今天咱们来聊聊网购时最让人心塞的场景:熬夜抢到了心仪商品,付款时转圈圈半天,最后居然提示"支付失败订单取消"!这时候是该认栽还是能维权?往下看就对了! (空一行) 先给大家吃颗定心丸:根据《电子商务法》第四十九条,只要咱们提交订单成功,就算支付还没完成,这个买卖合同也!算!成!立!商家单方面取消订单是违法的哦~ 再举个真实案例:去年张三在某平台抢到特价手机,付款时网络卡顿导致失败。第二天平台以"支付超时"为由取消订单,张三起诉后法院判决平台必须按订单履约。这就是法律在保护咱们的实锤! (空一行) 遇到这种情况别急着哭,跟着法小云四步走: 1. 立即截屏保存:订单详情页、支付失败提示、商品当前售价页面统统保存 2. 联系客服时要说关键句:"根据电子商务法第49条,我的订单已经成立,请恢复订单" 3. 平台不处理就找"12315"投诉,在投诉描述里写明:"商家违反电子商务法单方取消已成立订单" 4. 商品差价大的话,带着截图直接去法院起诉,诉讼费50元起步(很多案例最终都是商家败诉赔偿) (空一行) 贴心小提醒:支付失败后要立即重试并录屏,如果是平台系统问题导致多次支付失败,还可以要求赔偿话费损失哦~某宝去年就有过赔偿用户20元话费的调解案例呢! (空一行) 以上就是关于"订单因支付失败被取消,有哪些有效的维权途径?"的相关回答。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问题需要解决,别着急,点击下方咨询按钮,马上就能联系专业律师。我们平台有10万+持证律师在线,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推荐最合适的法律顾问,手把手教你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空一行) (空一行) ps:记得下次抢购时打开手机录屏功能,关键时刻能当证据!咱们既要快乐剁手,也要聪明维权对不对?(^▽^)
消费权益 225人阅读
消费权益
遇到电商平台的恶意误导广告,消费者应该如何应对和处理?
大家好呀~我是你们的小云,今天咱们来聊一个网购时特别让人上火的事——明明看广告心动下单,收到货却傻眼了!商品和图片差得离谱、主播吹的天花乱坠的功能根本不存在……遇到这种坑人的虚假广告,咱们消费者到底该咋办呢? 先别急着生气,法律可是站在咱们这边的!。 第一步:认识这些保护你的法律。 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 - 如果商家故意忽悠你(比如虚假宣传),你可以要求退钱,还能索赔商品价格3倍的赔偿!如果赔的钱不到500元,直接按500元算。 - *举个栗子*:2021年某直播间卖“纯羊毛大衣”,实际是化纤材质,消费者起诉后法院判决商家退全款并赔500元。 2. 《广告法》第28条。 - 虚假广告包括:商品不存在、功能瞎编、数据造假等。发布这种广告的商家和平台都可能被罚款,甚至停业整顿! - *真实案例*:某电商宣称“防脱洗发水”有专利,结果被查实伪造专利号,最终被罚20万元。 3. 《电子商务法》第17条。 - 平台必须让商家亮明真实信息,广告也得真实准确。如果平台明知有假广告却不处理,也要担责任! --- 遇到虚假广告,记住这5招!。 1. 证据先抓牢。 - 截图广告页面(带商品链接和时间) - 录屏保存直播或视频广告 - 保留聊天记录、付款凭证、收到的货品照片 2. 先找商家协商。 - 直接联系客服,语气坚定但别骂人:“你们广告说xxx,实际收到却是yyy,这属于虚假宣传,我要求退货并赔偿。” - *小技巧*:聊天时提一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商家可能秒怂! 3. 找平台投诉。 - 电商平台都有投诉入口(一般在订单详情页) - 上传证据时标注:“商家违反广告法第28条,申请平台介入处理” 4. 向监管部门举报。 - 拨打12315热线或登录全国12315平台 - 举报内容模板:“xx平台xx商家在广告中虚假宣传(具体描述),违反《广告法》,要求查处并赔偿。” 5. 法院起诉(适合损失大的情况)。 - 写份起诉状,附上证据,通过微信小程序“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就能提交 - 诉讼费50元以下(索赔1万元内),胜诉后由商家承担 --- 小云划重点。 维权时千万别嫌麻烦!哪怕只是几十块的东西,积极投诉也能让不良商家收敛。 如果商家和平台互相踢皮球,记得同时向12315举报平台——根据《电子商务法》,平台不处理问题最高可罚50万元! --- 以上就是关于“遇到电商平台的恶意误导广告,消费者应该如何应对和处理?”的相关回答。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问题需要解决,别着急,点击下方咨询按钮,10万专业律师在线解答,匹配最适合你的法律方案,手把手教你维权到底!
消费权益 159人阅读
消费权益
网络服务未履约如何申请退费?
网络服务未履约如何申请退费? 大家好呀,我是你们的朋友法小云~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个特别实际的问题: 充了会员没权限、买了网课没更新、付费功能用不了……明明付了钱,对方却不兑现承诺,这钱还能要回来吗?。 别着急,咱们先来听个小故事: 小王花199元买了某平台“终身VIP会员”,结果刚用三个月,平台突然把会员权益砍半。小王找客服理论,对方却推脱“最终解释权归平台所有”。 这种憋屈,你是不是也遇到过? --- 法律小课堂:你的权利有依据。 遇到这种情况千万别认栽!法律早就为你撑腰了: 1. 《民法典》合同篇。 第577条说得明明白白:如果商家不按约定提供服务,你有权要求继续履行、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 举个真实案例: 2022年杭州某法院判决,某知识付费平台因擅自减少课程数量,被判退还用户80%费用。法院认为“课程数量减少属于重大违约行为”。 2.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53条专门针对预付式消费:如果商家不按约定提供商品或服务,应当按消费者要求退回预付款! 比如2021年北京一起案件中,某健身APP突然关闭线上课程,法院最终判决全额退还会员费。 --- 手把手教你维权四步走。 第一步:固定证据。 - 截屏保存服务承诺页面(比如“永久有效”“包含十大功能”等宣传语) - 导出付款凭证和电子合同 - 记录与客服沟通的录音或聊天记录 第二步:友好协商。 先通过平台客服或商家负责人沟通,记得全程录音。 参考话术:。 “我在X月X日购买了XX服务,但实际未享受到XX功能(举例具体问题),希望能退还X元费用。” 第三步:官方投诉。 如果协商不成,24小时内做这两件事: 1. 向交易平台投诉(比如某付宝、某信的付款渠道都有投诉入口) 2. 拨打12315热线或通过“全国12315平台”小程序提交投诉 第四步:法律途径。 涉及金额超过500元或涉及人数较多时: - 向商家所在地法院提交起诉状(模板可在法院官网下载) - 诉讼费50元以下的案件适用小额诉讼程序,最快30天出结果 --- 真实案例启示录。 2023年广东用户小李起诉某视频网站: - 网站承诺“免广告会员”,实际仍插播15秒广告 - 小李保存了12次广告播放录屏 - 法院最终判决网站双倍赔偿会员费 法官特别指出:“‘免广告’承诺应理解为完全免除,插播广告属于虚假宣传。” --- 法小云的小提醒。 1. 充值前务必看清“服务协议”,重点关注退费条款 2. 警惕“最终解释权归我方所有”这类霸王条款——这是违法的! 3. 保留证据时注意记录具体时间,比如“2024年3月1日页面显示包含5大功能” --- 以上就是关于【网络服务未履约如何申请退费?】的相关回答。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问题需要解决,不要慌张,点击下方的咨询按钮就可以发起提问,快速获得律师解答。 我们平台有10万律师在线服务,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匹配专业律师,一对一沟通需求,手把手教你维护权益。法律问题看似复杂,其实找对方法就能轻松应对~
消费权益 202人阅读
消费权益
健身房消费纠纷,有哪些途径可以维权?
健身房消费纠纷,有哪些途径可以维权?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法小云~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个特别“扎心”的话题——健身卡办完没去几次,健身房突然关门了怎么办?私教课效果差还不给退费,只能自认倒霉吗? 先别急着叹气!你的每一分钱都受法律保护,今天咱们就手把手教你如何“硬核维权”。 法律小课堂:你的权利从哪里来?。 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撑腰。 根据这部法律,你有权要求健身房按约定提供服务。如果对方擅自关门、私教频繁更换或服务“缩水”,都属于违约行为。比如第53条明确规定:预付卡消费中,经营者停业却不退费的,必须退钱! 2. 《民法典》里的“合同守护神”。 你和健身房签的合同,就是维权的关键证据。《民法典》第563条说,如果对方根本违约(比如跑路、长期停业),你可以直接解除合同要求退钱;第577条还强调,违约方必须赔偿你的损失。 3. 《民事诉讼法》教你打官司。 如果协商不成,别慌!这部法律第119条告诉你,只要准备好起诉状、合同和付款记录,就能去法院起诉,费用最低50元起步。 真实案例:别人是怎么赢的?。 案例1:杭州张女士花8000元办卡,健身房3个月后关门。她起诉后,法院判决全额退款+利息,依据就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3条。 案例2:北京王先生买了私教课,发现教练不专业且频繁更换,法院认定健身房违约,判决退还剩余课时费,依据是《民法典》关于合同履行的规定。 维权四步走:手把手教你操作。 第一步:证据收集。 - 合同原件、付款记录(截图、发票、转账记录) - 健身房违约的证据(停业通知、沟通录音、现场照片) - 私教课记录表、课程效果对比(如有健康检测报告更好) 第二步:先礼后兵,主动协商。 带上证据直接找店长,明确说:“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我要求解除合同退费XX元。”记得录音!如果对方拖延,设定7天最后期限。 第三步:找“帮手”施压。 - 拨打12315消费者热线(工作日拨打更易接通) - 登录全国12315平台提交投诉(上传合同和付款截图) - 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书面举报(模板网上可下载) 第四步:法院见!。 如果前两步无效,带着这些材料去法院: 1. 起诉状(写明诉求、事实依据) 2. 身份证复印件 3. 合同+付款凭证 4. 证据清单(按时间顺序整理) 诉讼费先垫付,胜诉后由对方承担! 法小云特别提醒。 - 签合同时务必注明“退费条款” - 警惕超低价年卡,可能是跑路前兆 - 每月去健身房时拍照记录设备状况 以上就是关于“健身房消费纠纷,有哪些途径可以维权?”的相关回答。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问题需要解决,不要慌张,点击下方的咨询按钮就可以发起提问,快速获得律师解答。平台有10万律师在线,会为您匹配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帮助您解决法律问题。 希望每个热爱生活的你,都能远离消费陷阱~我们下期见!
消费权益 66人阅读
消费权益
当预约的家政服务未达到预期服务质量我应该如何处理?
大家好呀~我是你们的朋友法小云!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特别生活化的话题——辛辛苦苦预约的家政服务,结果阿姨擦的玻璃像没擦过,地板缝隙里还卡着陈年瓜子壳,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 先给大家说个真实案例:2022年杭州张女士花500元预约深度保洁,结果发现沙发底下积灰压根没清理。她先找平台理论,平台却以"保洁标准没有书面约定"为由推脱,最后张女士一纸诉状告到法院,法院依据《民法典》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判平台全额退款呢! 咱们得先知道这些法律武器:。 1. 《民法典》合同编第577条 白话说就是签了服务合同,对方没按约定办事,咱们可以要求重做、退款或者赔偿。就像网上约家政,付款页面跳出来的服务内容就是电子合同哦! 2.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3条 这条专门保护咱们付了钱却得不到服务的情况。比如付了三小时保洁费,阿姨提前一小时就走人,那必须退还多收的费用。 遇到糟心服务怎么办?法小云教你五步走:。 第一步:当场保留证据 拍视频记录卫生死角,用手机录下和保洁人员的对话。某平台的李女士就是靠擦完还油腻腻的灶台视频,成功要回了200元。 第二步:心平气和先沟通 可以这样说:"王阿姨,您看这个柜顶还有层灰,咱们合同里写明要彻底清洁的,要不您现在补做下?"记得全程保持录音。 第三步:平台投诉有技巧 在APP投诉时别光写"不满意",要具体说明:"擦玻璃后仍有12处水渍,地板缝隙残留5处污垢",附上带时间水印的照片。 第四步:12315热线别忘记 拨打时准备好:服务订单号、付款凭证、问题照片。2023年北京就有消费者通过这个渠道,让家政公司双倍赔偿了清洁费。 第五步:法院起诉不用怕 现在微信小程序就能立案!准备起诉状、支付凭证、沟通记录就行。广州刘先生通过网上法庭,7天就拿到了应退的380元服务费。 特别注意三个关键点:。 1. 签合同前要逐条确认服务标准 2. 转账务必备注"家政服务费" 3. 纠纷超过2000元建议直接找律师 最后要提醒大家,今年3月15日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特别新增了网络服务平台连带责任条款,以后遇到推诿的平台,咱们维权更有底气啦! 以上就是关于"当预约的家政服务未达到预期服务质量我应该如何处理?"的相关回答。如果你也遇到了擦玻璃变"画地图"、大扫除成"表面功夫"的闹心事,点击下方咨询按钮,10万专业律师在线等您提问。我们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匹配最擅长处理服务合同纠纷的律师,帮您争取应得的权益!
消费权益 94人阅读
消费权益
在线购买电子产品收货后发现质量不达标该怎么办?
网上买个新手机,满心期待拆快递 结果开机就黑屏,充电口还插不进去 这心情就像咬了一口苹果发现是塑料做的 别急!今天法小云手把手教你 如何用法律武器给自己“撑腰” --- 法律给咱们的底气藏在哪儿?。 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4条。 白纸黑字写着:网购商品7天内可以无理由退货(生鲜定制等特殊商品除外) 如果质量有问题,哪怕超过7天 只要确认不是自己弄坏的,照样能退换! 2️⃣ 《电子商务法》第49条。 商家网页上标的功能参数、实物照片 统统算作“合同约定” 如果到手的商品和页面描述对不上 商家必须负责到底 3️⃣ 《民法典》合同编第582条。 质量不达标属于“没按约定履行合同” 你有权要求修理、换货、退货甚至赔偿 --- 真实案例:手机变砖头照样能退钱。 2021年杭州互联网法院判过这么个案子 小王网购的旗舰手机到货后频繁死机 商家咬定“已激活不退货” 法院最后判决:手机确实存在质量问题 商家必须全额退款并赔偿检测费 --- 遇到问题四步走。 第一步:先给商品“拍证件照”。 开机黑屏?拿另一部手机全程录像 充电口有问题?不同角度拍特写 聊天记录、订单截图统统存进云盘 (记住!千万别手快删掉包装盒) 第二步:找客服要说法。 别在平台对话框里随便聊 直接要求转到高级售后客服 对话模板:“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4条,我要求退货/换货” 如果对方推脱,甩出这句话: “请问贵司注册地是哪个区?我需要向当地12315反映情况” 第三步:双渠道投诉。 • 平台投诉:找到订单页的“交易纠纷”入口 上传证据时记得标注时间线 • 12315小程序:选择“电子商务纠纷”类别 填写时重点写“实际商品与页面描述不符” 第四步:较真到底不嫌麻烦。 如果商家坚持不处理 带着所有证据去法院走“小额诉讼” 诉讼费最低10块钱起 很多地方法院支持全程线上操作 --- 重要提示。 别被这些套路忽悠了! ❌ “退可以,但要扣30%折旧费” ❌ “需要寄回检测,运费您先垫付” ❌ “给您补发50元优惠券行吗” 这些都是违规操作! --- 以上就是关于【在线购买电子产品收货后发现质量不达标该怎么办?】的相关回答。如果你正在为类似问题发愁,现在可以深吸一口气——点击下方蓝色咨询按钮,10万专业律师实时在线。系统会自动匹配熟悉消费纠纷的律师,30分钟内给出针对性解决方案。维权的路上,你从来都不是一个人战斗哦!
消费权益 162人阅读
Loading comments...
消费权益
消费权益专题
20000+篇专题内容
法驻云消费权益专题,提供消费者维权、退换货、产品质量、售后服务、欺诈赔偿等知识,帮助您了解消费权益,解决消费纠纷,维护合法权益。
消费权益知识
电商误导广告权益保障及消费者应对攻略?
电商误导广告权益保障及消费者应对攻略?
网购时看到“买一送十”“全网最低价”激动下单 结果收到的商品和广告差了十万八千里? 别慌!今天法小云就和大家聊聊 遇到电商虚假宣传时 咱们普通消费者怎么用法律武器保护钱包! 一、你被忽悠过吗?这些广告套路要警惕。 • 图片和实物不符(比如模特穿的衣服和你收到的完全是两件衣服) • 虚构商品功效(比如普通面膜吹成“三天淡斑神器”) • 玩文字游戏(比如“全年最低”其实是全年最高价) • 虚构限时折扣(永远在倒计时的“最后1小时”) 二、法律说:这些行为都违法!。 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 商家搞虚假宣传,消费者不仅能退货,还能要求商品价格三倍的赔偿! (比如买100元假货,最多能拿回400元) 2.《广告法》第4条+第56条 广告不能骗人!平台如果明知是假广告还帮忙传播,也要跟着赔钱。 三、真实案例教你维权。 【2021年面膜虚假宣传案】 某网红面膜宣称“医用级修复”,实际只是普通化妆品。法院判决:退一赔三! 法官说理:用专业术语误导消费者就是欺诈 【2022年电商平台连带赔偿案】 某平台未审核商家资质,放任销售假保健品。法院判决:平台和商家一起赔钱! 四、手把手教你维权(建议收藏)。 第1步:固定证据。 • 立即截图广告页面(带时间!) • 录制开箱视频(重点拍商品与广告不符处) • 保存所有聊天记录 第2步:找商家协商。 沟通话术示例: “你们页面写充电宝20000毫安,实测只有5000,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我要求退一赔三” 第3步:平台投诉(24小时内操作)。 所有电商平台都有“投诉商家”入口,上传证据时记得: • 每张图片标注说明 • 视频上传原文件 • 附上法律条文截图 第4步:12315终极武器。 微信搜索“12315”小程序 填写投诉时重点写: 1.商家具体欺骗行为 2.你的诉求(退钱/赔偿) 3.附上所有证据编号 特殊情况处理。 • 贵重物品建议先做专业鉴定(比如黄金首饰可去珠宝检测中心) • 涉及健康的产品(如保健品)可同时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投诉 五、小提醒。 1.不要接受商家“私下返现删差评”的诱惑 2.诉讼费不用怕:1万元以下的案子诉讼费只要50元 3.保留好快递单至少6个月 以上就是关于【电商误导广告权益保障及消费者应对攻略】的相关知识。如果你正在为商家的虚假宣传头疼,点击下方咨询按钮,10万专业律师在线等您。我们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匹配最擅长处理电商纠纷的律师,帮您争取最大权益。法律问题不用慌,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
消费权益119人阅读
如何识别和避免不公平消费条款?消费者应注意哪些细节?
如何识别和避免不公平消费条款?消费者应注意哪些细节?
大家好呀!我是你们身边的法律小助手法小云~今天想和大家聊聊咱们日常生活中最常遇到的烦心事——签合同时密密麻麻的条款,到底藏着多少"霸王条款"?网购秒杀、办会员卡、租房签合同,那些小字里是不是总有些让人心里咯噔一下的内容? 先举个真实的例子:去年有位小姐姐在健身房办了三年卡,合同里写着"会员卡一经售出概不退款",结果搬家后一次都没用过。最后她靠着一纸诉状成功要回了70%的费用,法院直接判定那条"不退钱"的条款无效哦! 法律小课堂:你的权益有法撑腰。 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6条白纸黑字写着: 商家用格式条款时,必须用显眼方式提醒消费者注意"退换货、责任划分"等重要内容。要是条款里有减轻商家责任、加重消费者负担的内容,这些条款通通不算数! 2. 《民法典》第497条也来助阵: 明显不公平的条款,比如"最终解释权归商家所有""商品拆封后不得退货",这些看似威风凛凛的规定,在法律面前就是纸老虎。 火眼金睛识别陷阱的5个妙招。 1. 警惕"三不"条款 看到"不退款""不负责""不退换"这种一刀切的表述,先画个重点圈出来。就像去年那个网红蛋糕店案例,条款写着"蛋糕离柜后概不负责",结果顾客买到发霉蛋糕照样获赔十倍。 2. 特别注意加粗字体 正规合同会把重要条款加粗/标红,如果商家把"消费者义务"部分标得特别显眼,却把"商家责任"藏在蚂蚁小字里,这合同可能有问题。 3. 留心"最终解释权" 很多促销活动最后都跟这句,但根据市场监管总局的规定,这种说法本身就是违法的!去年某电商平台就因为这个被罚了20万。 4. 保存所有书面材料 签字的合同、宣传单页、聊天记录都要存好。有位大哥买手机时销售承诺"7天无理由退货",结果靠微信聊天记录打赢了官司。 5. 留意责任转嫁条款 比如"快递丢失概不赔偿""寄存物品遗失自负",这类把风险全推给消费者的条款都可能无效。快递公司因此被判赔款的案例可不少呢! 中招了怎么办?三步维权法。 第一步:先礼后兵沟通 带着合同找到商家负责人,明确说"这个条款可能违法"。很多商家听到你要较真就会让步,去年有统计显示40%的纠纷在这个环节就解决了。 第二步:拨打12315+保留证据 通话记得录音,书面材料拍照备份。有个阿姨买保健品时保留的收据和宣传册,最后帮她追回了2万元。 第三步:法院小程序在线立案 现在微信上就能起诉,50元以下诉讼费就能解决万元纠纷。杭州有位大学生用手机立案,没请律师就追回了租房押金。 小提醒:遇到特别复杂的合同,花个百来块找律师做个合同审查,可能帮你避开大坑哦!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识别和避免不公平消费条款?消费者应注意哪些细节?】的相关回答。如果你正在为合同里的"文字游戏"发愁,别担心!点击下方咨询按钮,10万专业律师在线等您提问。系统会智能匹配处理过类似案件的律师,无论是取证指导还是诉讼策略,都能给您实实在在的帮助~
消费权益189人阅读
遇到支付失败导致订单取消,如何进行维权和追回损失?
遇到支付失败导致订单取消,如何进行维权和追回损失?
遇到支付失败导致订单取消,如何进行维权和追回损失? 大家好呀,我是你们的普法小助手法小云!今天咱们来聊一个网购时特别“扎心”的问题——明明看中了一双限量款球鞋,或者好不容易抢到了特价机票,结果支付时卡住了,等系统恢复后订单却被取消了!这时候商家两手一摊说“系统问题没办法”,平台客服只会重复“建议您重新下单”……遇到这种情况,难道只能自认倒霉吗? 别着急!今天法小云就带大家看看,这种情况下法律是怎么保护咱们的! 法律小课堂:你的权利写在哪些条文里? 根据《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一条,当我们在电商平台提交订单成功时,实际上已经和商家建立了合同关系。哪怕支付环节出了问题,只要你能证明自己确实完成了下单动作(比如有订单截图),商家就不能随便取消交易。 再来看《电子商务法》第四十九条,平台和商家不能以格式条款等方式,约定消费者支付价款后合同不成立。也就是说,那些藏在角落里的“支付成功才算下单”之类的条款,很可能是违法的哦! 真实案例:有人成功维权过吗? 2021年有位杭州的消费者就遇到了类似情况。他在某平台抢购特价手机时支付失败,后来发现是因为平台系统故障。最终法院判决平台按活动价格重新发货,还要赔偿消费者500元话费损失! 2023年广州的案例更典型:消费者支付时银行卡明明显示扣款成功,平台却以“未到账”为由取消订单。法院调取银行流水后,判决商家必须按订单发货,并承担消费者因此产生的通讯费、误工费等损失。 遇到这种情况,你可以这样做! 第一步:保存所有证据 立即对以下内容截图: - 显示“订单提交成功”的页面 - 支付失败的提示界面 - 收到订单取消通知的短信或消息 - 商品当前价格与活动价格的对比(如果是特价商品) 小贴士:记得用手机自带的时间水印功能截图,或者用另一部设备拍摄带时间的现场画面。 第二步:主动联系客服 沟通时记住三个关键点: 1. 明确表示“不同意取消订单” 2. 要求对方提供支付失败的具体原因证明 3. 如果对方推脱,可以说:“根据《电子商务法》第四十九条,我的订单已经成立,请你们履行合同义务” 第三步:多渠道投诉 优先选择这些途径: 1. 平台官方投诉渠道(每个APP里都有) 2. 12315小程序(上传证据时记得备注“电商消费纠纷”) 3. 黑猫投诉等第三方平台(公开投诉有时更有效) 第四步:必要时走法律程序 如果商品价值较高(比如电子产品、机票酒店等),可以: 1. 向当地互联网法院提交起诉材料(全程在线操作) 2. 主张的赔偿包括:商品差价损失、维权产生的合理费用等 3. 记得在起诉时引用《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关于违约责任的规定 特别提醒:遇到这3种情况要警惕! 1. 客服反复强调“活动解释权归平台所有”——这是典型的无效格式条款 2. 平台要求你“先取消订单再处理”——千万不能同意!这会视为你主动解约 3. 支付失败后商品立即涨价——可能涉嫌价格欺诈,可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 法小云知道大家最怕麻烦,但现在的法律程序真的很方便!比如杭州互联网法院审理类似案件的平均周期只有21天,而且大部分流程都能在手机上完成。 以上就是关于【遇到支付失败导致订单取消,如何进行维权和追回损失?】的相关回答。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问题需要解决,别着急,点击下方咨询按钮就能立即联系专业律师。我们平台有10万+持证律师在线,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匹配最合适的法律顾问,手把手教你收集证据、准备材料,用最有效的方式维护合法权益!
消费权益98人阅读
预售商品延期发货该怎么办?如何维权?有什么具体的解决步骤?
预售商品延期发货该怎么办?如何维权?有什么具体的解决步骤?
大家好呀,我是你们身边的法律小助手法小云~ 今天咱们来聊个扎心的话题:熬夜抢预售,等了大半个月商家突然说“亲,发货要延期哦”,这时候是该忍气吞声还是硬刚到底? 别急,先深呼吸!你花的每一分钱,法律都帮你记着账呢! 法律知识小课堂。 遇到预售延期发货,咱们手里至少有两大“法宝”: 1️⃣ 《民法典》第577条。 白话说:商家说好啥时候发货却没做到,就是违约!你有权要求他们继续发货、赔钱或者退钱。 2️⃣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3条。 重点划线:如果商品是预付定金或全款买的,商家必须按约定时间交货,否则必须退钱,还得赔你利息等损失! 真实案例参考。 2021年某网红店预售汉服超期3个月不发货,消费者小王直接起诉。法院判决:商家不仅要退全款,还得按每天0.05%赔违约金! 手把手维权指南。 第一步:友好沟通。 立刻截图保存商品页面承诺的发货时间、客服对话记录和付款凭证。 找客服时记住话术:“请问具体延迟到哪天?如果无法确定,我要求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3条退款并赔偿。” 第二步:平台投诉。 如果24小时内没解决,直接找购物平台客服: - 某宝/某东:进入订单页点击“投诉卖家” - 某多多:订单详情页找到“官方客服” 提交证据时标注:“商家违约延迟发货,要求依《民法典》第577条处理” 第三步:12315终极出击。 登陆全国12315平台(不用下载APP,微信小程序就能用),选择“电商企业纠纷”,上传: 1. 订单截图(含下单时间) 2. 商家承诺发货时间的证据 3. 客服推诿的聊天记录 重点提醒:投诉对象选“平台所在地”+“商家”,双管齐下更有效! 特殊情况怎么办?。 - 如果商家跑路:直接向平台索要商家营业执照信息,向法院申请起诉 - 定制商品超期:可要求商家赔偿材料费、设计费等额外损失 法小云的小贴士。 记住三个关键时间点: ✓ 沟通留证要在超期7天内 ✓ 平台投诉别拖过15天 ✓ 12315投诉有效期是事发后6个月 以上就是关于【预售商品延期发货该怎么办?如何维权?有什么具体的解决步骤?】的干货分享。如果你正在为迟迟不发货的商品焦头烂额,点击下方咨询按钮,10万专业律师在线等你提问。从取证到起诉,律师手把手教你用法律武器守护钱包! (悄悄说:现在咨询还能免费领《网络购物维权证据清单》哦~)
消费权益124人阅读
订单因支付失败被取消,有哪些有效的维权途径?
订单因支付失败被取消,有哪些有效的维权途径?
你好呀,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法小云~今天咱们来聊聊网购时最让人心塞的场景:熬夜抢到了心仪商品,付款时转圈圈半天,最后居然提示"支付失败订单取消"!这时候是该认栽还是能维权?往下看就对了! (空一行) 先给大家吃颗定心丸:根据《电子商务法》第四十九条,只要咱们提交订单成功,就算支付还没完成,这个买卖合同也!算!成!立!商家单方面取消订单是违法的哦~ 再举个真实案例:去年张三在某平台抢到特价手机,付款时网络卡顿导致失败。第二天平台以"支付超时"为由取消订单,张三起诉后法院判决平台必须按订单履约。这就是法律在保护咱们的实锤! (空一行) 遇到这种情况别急着哭,跟着法小云四步走: 1. 立即截屏保存:订单详情页、支付失败提示、商品当前售价页面统统保存 2. 联系客服时要说关键句:"根据电子商务法第49条,我的订单已经成立,请恢复订单" 3. 平台不处理就找"12315"投诉,在投诉描述里写明:"商家违反电子商务法单方取消已成立订单" 4. 商品差价大的话,带着截图直接去法院起诉,诉讼费50元起步(很多案例最终都是商家败诉赔偿) (空一行) 贴心小提醒:支付失败后要立即重试并录屏,如果是平台系统问题导致多次支付失败,还可以要求赔偿话费损失哦~某宝去年就有过赔偿用户20元话费的调解案例呢! (空一行) 以上就是关于"订单因支付失败被取消,有哪些有效的维权途径?"的相关回答。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问题需要解决,别着急,点击下方咨询按钮,马上就能联系专业律师。我们平台有10万+持证律师在线,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推荐最合适的法律顾问,手把手教你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空一行) (空一行) ps:记得下次抢购时打开手机录屏功能,关键时刻能当证据!咱们既要快乐剁手,也要聪明维权对不对?(^▽^)
消费权益225人阅读
遇到电商平台的恶意误导广告,消费者应该如何应对和处理?
遇到电商平台的恶意误导广告,消费者应该如何应对和处理?
大家好呀~我是你们的小云,今天咱们来聊一个网购时特别让人上火的事——明明看广告心动下单,收到货却傻眼了!商品和图片差得离谱、主播吹的天花乱坠的功能根本不存在……遇到这种坑人的虚假广告,咱们消费者到底该咋办呢? 先别急着生气,法律可是站在咱们这边的!。 第一步:认识这些保护你的法律。 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 - 如果商家故意忽悠你(比如虚假宣传),你可以要求退钱,还能索赔商品价格3倍的赔偿!如果赔的钱不到500元,直接按500元算。 - *举个栗子*:2021年某直播间卖“纯羊毛大衣”,实际是化纤材质,消费者起诉后法院判决商家退全款并赔500元。 2. 《广告法》第28条。 - 虚假广告包括:商品不存在、功能瞎编、数据造假等。发布这种广告的商家和平台都可能被罚款,甚至停业整顿! - *真实案例*:某电商宣称“防脱洗发水”有专利,结果被查实伪造专利号,最终被罚20万元。 3. 《电子商务法》第17条。 - 平台必须让商家亮明真实信息,广告也得真实准确。如果平台明知有假广告却不处理,也要担责任! --- 遇到虚假广告,记住这5招!。 1. 证据先抓牢。 - 截图广告页面(带商品链接和时间) - 录屏保存直播或视频广告 - 保留聊天记录、付款凭证、收到的货品照片 2. 先找商家协商。 - 直接联系客服,语气坚定但别骂人:“你们广告说xxx,实际收到却是yyy,这属于虚假宣传,我要求退货并赔偿。” - *小技巧*:聊天时提一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商家可能秒怂! 3. 找平台投诉。 - 电商平台都有投诉入口(一般在订单详情页) - 上传证据时标注:“商家违反广告法第28条,申请平台介入处理” 4. 向监管部门举报。 - 拨打12315热线或登录全国12315平台 - 举报内容模板:“xx平台xx商家在广告中虚假宣传(具体描述),违反《广告法》,要求查处并赔偿。” 5. 法院起诉(适合损失大的情况)。 - 写份起诉状,附上证据,通过微信小程序“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就能提交 - 诉讼费50元以下(索赔1万元内),胜诉后由商家承担 --- 小云划重点。 维权时千万别嫌麻烦!哪怕只是几十块的东西,积极投诉也能让不良商家收敛。 如果商家和平台互相踢皮球,记得同时向12315举报平台——根据《电子商务法》,平台不处理问题最高可罚50万元! --- 以上就是关于“遇到电商平台的恶意误导广告,消费者应该如何应对和处理?”的相关回答。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问题需要解决,别着急,点击下方咨询按钮,10万专业律师在线解答,匹配最适合你的法律方案,手把手教你维权到底!
消费权益159人阅读
网络服务未履约如何申请退费?
网络服务未履约如何申请退费?
网络服务未履约如何申请退费? 大家好呀,我是你们的朋友法小云~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个特别实际的问题: 充了会员没权限、买了网课没更新、付费功能用不了……明明付了钱,对方却不兑现承诺,这钱还能要回来吗?。 别着急,咱们先来听个小故事: 小王花199元买了某平台“终身VIP会员”,结果刚用三个月,平台突然把会员权益砍半。小王找客服理论,对方却推脱“最终解释权归平台所有”。 这种憋屈,你是不是也遇到过? --- 法律小课堂:你的权利有依据。 遇到这种情况千万别认栽!法律早就为你撑腰了: 1. 《民法典》合同篇。 第577条说得明明白白:如果商家不按约定提供服务,你有权要求继续履行、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 举个真实案例: 2022年杭州某法院判决,某知识付费平台因擅自减少课程数量,被判退还用户80%费用。法院认为“课程数量减少属于重大违约行为”。 2.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53条专门针对预付式消费:如果商家不按约定提供商品或服务,应当按消费者要求退回预付款! 比如2021年北京一起案件中,某健身APP突然关闭线上课程,法院最终判决全额退还会员费。 --- 手把手教你维权四步走。 第一步:固定证据。 - 截屏保存服务承诺页面(比如“永久有效”“包含十大功能”等宣传语) - 导出付款凭证和电子合同 - 记录与客服沟通的录音或聊天记录 第二步:友好协商。 先通过平台客服或商家负责人沟通,记得全程录音。 参考话术:。 “我在X月X日购买了XX服务,但实际未享受到XX功能(举例具体问题),希望能退还X元费用。” 第三步:官方投诉。 如果协商不成,24小时内做这两件事: 1. 向交易平台投诉(比如某付宝、某信的付款渠道都有投诉入口) 2. 拨打12315热线或通过“全国12315平台”小程序提交投诉 第四步:法律途径。 涉及金额超过500元或涉及人数较多时: - 向商家所在地法院提交起诉状(模板可在法院官网下载) - 诉讼费50元以下的案件适用小额诉讼程序,最快30天出结果 --- 真实案例启示录。 2023年广东用户小李起诉某视频网站: - 网站承诺“免广告会员”,实际仍插播15秒广告 - 小李保存了12次广告播放录屏 - 法院最终判决网站双倍赔偿会员费 法官特别指出:“‘免广告’承诺应理解为完全免除,插播广告属于虚假宣传。” --- 法小云的小提醒。 1. 充值前务必看清“服务协议”,重点关注退费条款 2. 警惕“最终解释权归我方所有”这类霸王条款——这是违法的! 3. 保留证据时注意记录具体时间,比如“2024年3月1日页面显示包含5大功能” --- 以上就是关于【网络服务未履约如何申请退费?】的相关回答。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问题需要解决,不要慌张,点击下方的咨询按钮就可以发起提问,快速获得律师解答。 我们平台有10万律师在线服务,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匹配专业律师,一对一沟通需求,手把手教你维护权益。法律问题看似复杂,其实找对方法就能轻松应对~
消费权益202人阅读
健身房消费纠纷,有哪些途径可以维权?
健身房消费纠纷,有哪些途径可以维权?
健身房消费纠纷,有哪些途径可以维权?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法小云~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个特别“扎心”的话题——健身卡办完没去几次,健身房突然关门了怎么办?私教课效果差还不给退费,只能自认倒霉吗? 先别急着叹气!你的每一分钱都受法律保护,今天咱们就手把手教你如何“硬核维权”。 法律小课堂:你的权利从哪里来?。 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撑腰。 根据这部法律,你有权要求健身房按约定提供服务。如果对方擅自关门、私教频繁更换或服务“缩水”,都属于违约行为。比如第53条明确规定:预付卡消费中,经营者停业却不退费的,必须退钱! 2. 《民法典》里的“合同守护神”。 你和健身房签的合同,就是维权的关键证据。《民法典》第563条说,如果对方根本违约(比如跑路、长期停业),你可以直接解除合同要求退钱;第577条还强调,违约方必须赔偿你的损失。 3. 《民事诉讼法》教你打官司。 如果协商不成,别慌!这部法律第119条告诉你,只要准备好起诉状、合同和付款记录,就能去法院起诉,费用最低50元起步。 真实案例:别人是怎么赢的?。 案例1:杭州张女士花8000元办卡,健身房3个月后关门。她起诉后,法院判决全额退款+利息,依据就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3条。 案例2:北京王先生买了私教课,发现教练不专业且频繁更换,法院认定健身房违约,判决退还剩余课时费,依据是《民法典》关于合同履行的规定。 维权四步走:手把手教你操作。 第一步:证据收集。 - 合同原件、付款记录(截图、发票、转账记录) - 健身房违约的证据(停业通知、沟通录音、现场照片) - 私教课记录表、课程效果对比(如有健康检测报告更好) 第二步:先礼后兵,主动协商。 带上证据直接找店长,明确说:“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我要求解除合同退费XX元。”记得录音!如果对方拖延,设定7天最后期限。 第三步:找“帮手”施压。 - 拨打12315消费者热线(工作日拨打更易接通) - 登录全国12315平台提交投诉(上传合同和付款截图) - 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书面举报(模板网上可下载) 第四步:法院见!。 如果前两步无效,带着这些材料去法院: 1. 起诉状(写明诉求、事实依据) 2. 身份证复印件 3. 合同+付款凭证 4. 证据清单(按时间顺序整理) 诉讼费先垫付,胜诉后由对方承担! 法小云特别提醒。 - 签合同时务必注明“退费条款” - 警惕超低价年卡,可能是跑路前兆 - 每月去健身房时拍照记录设备状况 以上就是关于“健身房消费纠纷,有哪些途径可以维权?”的相关回答。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问题需要解决,不要慌张,点击下方的咨询按钮就可以发起提问,快速获得律师解答。平台有10万律师在线,会为您匹配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帮助您解决法律问题。 希望每个热爱生活的你,都能远离消费陷阱~我们下期见!
消费权益66人阅读
当预约的家政服务未达到预期服务质量我应该如何处理?
当预约的家政服务未达到预期服务质量我应该如何处理?
大家好呀~我是你们的朋友法小云!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特别生活化的话题——辛辛苦苦预约的家政服务,结果阿姨擦的玻璃像没擦过,地板缝隙里还卡着陈年瓜子壳,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 先给大家说个真实案例:2022年杭州张女士花500元预约深度保洁,结果发现沙发底下积灰压根没清理。她先找平台理论,平台却以"保洁标准没有书面约定"为由推脱,最后张女士一纸诉状告到法院,法院依据《民法典》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判平台全额退款呢! 咱们得先知道这些法律武器:。 1. 《民法典》合同编第577条 白话说就是签了服务合同,对方没按约定办事,咱们可以要求重做、退款或者赔偿。就像网上约家政,付款页面跳出来的服务内容就是电子合同哦! 2.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3条 这条专门保护咱们付了钱却得不到服务的情况。比如付了三小时保洁费,阿姨提前一小时就走人,那必须退还多收的费用。 遇到糟心服务怎么办?法小云教你五步走:。 第一步:当场保留证据 拍视频记录卫生死角,用手机录下和保洁人员的对话。某平台的李女士就是靠擦完还油腻腻的灶台视频,成功要回了200元。 第二步:心平气和先沟通 可以这样说:"王阿姨,您看这个柜顶还有层灰,咱们合同里写明要彻底清洁的,要不您现在补做下?"记得全程保持录音。 第三步:平台投诉有技巧 在APP投诉时别光写"不满意",要具体说明:"擦玻璃后仍有12处水渍,地板缝隙残留5处污垢",附上带时间水印的照片。 第四步:12315热线别忘记 拨打时准备好:服务订单号、付款凭证、问题照片。2023年北京就有消费者通过这个渠道,让家政公司双倍赔偿了清洁费。 第五步:法院起诉不用怕 现在微信小程序就能立案!准备起诉状、支付凭证、沟通记录就行。广州刘先生通过网上法庭,7天就拿到了应退的380元服务费。 特别注意三个关键点:。 1. 签合同前要逐条确认服务标准 2. 转账务必备注"家政服务费" 3. 纠纷超过2000元建议直接找律师 最后要提醒大家,今年3月15日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特别新增了网络服务平台连带责任条款,以后遇到推诿的平台,咱们维权更有底气啦! 以上就是关于"当预约的家政服务未达到预期服务质量我应该如何处理?"的相关回答。如果你也遇到了擦玻璃变"画地图"、大扫除成"表面功夫"的闹心事,点击下方咨询按钮,10万专业律师在线等您提问。我们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匹配最擅长处理服务合同纠纷的律师,帮您争取应得的权益!
消费权益94人阅读
在线购买电子产品收货后发现质量不达标该怎么办?
在线购买电子产品收货后发现质量不达标该怎么办?
网上买个新手机,满心期待拆快递 结果开机就黑屏,充电口还插不进去 这心情就像咬了一口苹果发现是塑料做的 别急!今天法小云手把手教你 如何用法律武器给自己“撑腰” --- 法律给咱们的底气藏在哪儿?。 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4条。 白纸黑字写着:网购商品7天内可以无理由退货(生鲜定制等特殊商品除外) 如果质量有问题,哪怕超过7天 只要确认不是自己弄坏的,照样能退换! 2️⃣ 《电子商务法》第49条。 商家网页上标的功能参数、实物照片 统统算作“合同约定” 如果到手的商品和页面描述对不上 商家必须负责到底 3️⃣ 《民法典》合同编第582条。 质量不达标属于“没按约定履行合同” 你有权要求修理、换货、退货甚至赔偿 --- 真实案例:手机变砖头照样能退钱。 2021年杭州互联网法院判过这么个案子 小王网购的旗舰手机到货后频繁死机 商家咬定“已激活不退货” 法院最后判决:手机确实存在质量问题 商家必须全额退款并赔偿检测费 --- 遇到问题四步走。 第一步:先给商品“拍证件照”。 开机黑屏?拿另一部手机全程录像 充电口有问题?不同角度拍特写 聊天记录、订单截图统统存进云盘 (记住!千万别手快删掉包装盒) 第二步:找客服要说法。 别在平台对话框里随便聊 直接要求转到高级售后客服 对话模板:“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4条,我要求退货/换货” 如果对方推脱,甩出这句话: “请问贵司注册地是哪个区?我需要向当地12315反映情况” 第三步:双渠道投诉。 • 平台投诉:找到订单页的“交易纠纷”入口 上传证据时记得标注时间线 • 12315小程序:选择“电子商务纠纷”类别 填写时重点写“实际商品与页面描述不符” 第四步:较真到底不嫌麻烦。 如果商家坚持不处理 带着所有证据去法院走“小额诉讼” 诉讼费最低10块钱起 很多地方法院支持全程线上操作 --- 重要提示。 别被这些套路忽悠了! ❌ “退可以,但要扣30%折旧费” ❌ “需要寄回检测,运费您先垫付” ❌ “给您补发50元优惠券行吗” 这些都是违规操作! --- 以上就是关于【在线购买电子产品收货后发现质量不达标该怎么办?】的相关回答。如果你正在为类似问题发愁,现在可以深吸一口气——点击下方蓝色咨询按钮,10万专业律师实时在线。系统会自动匹配熟悉消费纠纷的律师,30分钟内给出针对性解决方案。维权的路上,你从来都不是一个人战斗哦!
消费权益162人阅读